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分析及其新種分類鑒定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01:17
深海具有高鹽、高壓、極酸、極堿、極冷、寡營養(yǎng)、少光照或無光照等特點。深海微生物的培養(yǎng)以及深海生物資源的獲取是人類認識其環(huán)境作用、研究其功能潛力的前提。目前,人們對南大西洋深海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功能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對采集自南大西洋的59個樣品(沉積物、海水、飛魚、斧頭魚、珊瑚等)進行了細菌的分離鑒定。為了獲取更多的菌種資源,我們通過直接涂布平板分離、石油富集、重金屬富集分離等方法,經(jīng)過細菌單菌基因組DNA的提取,16SrRNA基因PCR擴增,16S rRNA基因PCR產(chǎn)物純化及序列測定等步驟,共分離到581株不同細菌(349株由邵老師分離),分屬于6個綱90個屬,其中以Alphaproteobacteria綱和Gammaproteobacteria綱為主,比例分別為40%和29%。90個屬中,數(shù)量排在前十位的依次為Marinobacter屬(13%)、Alcanivorax屬(9%)、Erythrobacter屬(7%)、Halomonas屬(6%)、Sulfitobacter屬(5%)、Pseudoalteromonas屬(5%)、Alteromonas屬(3%)、Oceanico...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海洋微生物資源
1.2 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性
1.3 海洋細菌及其多樣性
1.4 深?膳囵B(yǎng)細菌
1.5 深海重金屬抗性細菌
1.6 細菌的鑒定與分類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樣品來源
2.1.2 培養(yǎng)基
2.1.3 主要實驗儀器
2.1.4 工具酶
2.1.5 試劑盒和試劑條
2.1.6 常用溶液
2.1.7 常用引物
2.1.8 序列分析處理軟件
2.1.9 常用網(wǎng)址
2.2 基本方法
2.2.1 細菌的分離純化
2.2.2 細菌單菌基因組DNA的提取
2.2.3 16S rRNA基因序列PCR反應(yīng)擴增體系
2.2.4 16S rRNA基因序列PCR擴增程序
2.2.5 16S rRNA基因序列PCR產(chǎn)物純化
2.3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多樣性分析方法
2.3.1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富集和分離鑒定
2.3.2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構(gòu)建
2.4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新種的鑒定方法
2.4.1 16S rRNA基因分析及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構(gòu)建
2.4.2 生理生化分析
2.4.3 化學成分分析
2.4.4 分子生物學分析
第三章 結(jié)果與討論
3.1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多樣性分析
3.1.1 總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2 南大西洋22航次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3 南大西洋26航次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4 討論
3.2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新種的鑒定
3.2.1 Maricoccus atlantica gen. nov. sp. nov.新屬分類鑒定
T新種分類鑒定"> 3.2.2 Roseivivax atlanticus 22Ⅱ-S10sT新種分類鑒定
3.2.3 Oceanicola atlantica sp. nov.新種分類鑒定
3.2.4 Actibacterium atlanticus sp. nov.新種分類鑒定
T新種分類鑒定"> 3.2.5 Aquimarina atlantica sp. nov. 22Ⅱ-S11-z7T新種分類鑒定
3.2.6 討論
第四章 小結(jié)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100666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海洋微生物資源
1.2 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性
1.3 海洋細菌及其多樣性
1.4 深?膳囵B(yǎng)細菌
1.5 深海重金屬抗性細菌
1.6 細菌的鑒定與分類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樣品來源
2.1.2 培養(yǎng)基
2.1.3 主要實驗儀器
2.1.4 工具酶
2.1.5 試劑盒和試劑條
2.1.6 常用溶液
2.1.7 常用引物
2.1.8 序列分析處理軟件
2.1.9 常用網(wǎng)址
2.2 基本方法
2.2.1 細菌的分離純化
2.2.2 細菌單菌基因組DNA的提取
2.2.3 16S rRNA基因序列PCR反應(yīng)擴增體系
2.2.4 16S rRNA基因序列PCR擴增程序
2.2.5 16S rRNA基因序列PCR產(chǎn)物純化
2.3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多樣性分析方法
2.3.1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富集和分離鑒定
2.3.2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構(gòu)建
2.4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新種的鑒定方法
2.4.1 16S rRNA基因分析及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構(gòu)建
2.4.2 生理生化分析
2.4.3 化學成分分析
2.4.4 分子生物學分析
第三章 結(jié)果與討論
3.1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的多樣性分析
3.1.1 總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2 南大西洋22航次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3 南大西洋26航次菌株資源的獲取情況
3.1.4 討論
3.2 南大西洋可培養(yǎng)細菌新種的鑒定
3.2.1 Maricoccus atlantica gen. nov. sp. nov.新屬分類鑒定
T新種分類鑒定"> 3.2.2 Roseivivax atlanticus 22Ⅱ-S10sT新種分類鑒定
3.2.3 Oceanicola atlantica sp. nov.新種分類鑒定
3.2.4 Actibacterium atlanticus sp. nov.新種分類鑒定
T新種分類鑒定"> 3.2.5 Aquimarina atlantica sp. nov. 22Ⅱ-S11-z7T新種分類鑒定
3.2.6 討論
第四章 小結(jié)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1006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31006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