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料對鹵蟲生長及消化性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23:17
本研究以孤雌生殖鹵蟲(Artemia parthenogenetica)為實驗對象,以巴里坤產(chǎn)地和渤海灣產(chǎn)地該品系的鹵蟲卵為實驗材料。首先測定兩產(chǎn)地鹵蟲卵的基礎生物學特征;然后通過向兩產(chǎn)地孵出來的鹵蟲投喂酵母粉或者螺旋藻粉,分析不同餌料對該品系鹵蟲生長、存活及消化酶活的影響,初步探究長勢較好鹵蟲組的腸道菌群結構組成,為室內(nèi)健康養(yǎng)殖鹵蟲提供技術參考。以巴里坤鹵蟲卵、渤海灣鹵蟲卵為實驗材料,對鹵蟲卵的基本生物學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巴里坤鹵蟲卵的干卵、吸水卵、脫殼卵的直徑均大于渤海灣鹵蟲卵;巴里坤鹵蟲卵孵出來的無節(jié)幼體大于渤海灣鹵蟲卵孵出來的個體;巴里坤鹵蟲卵的卵殼厚度小于渤海灣鹵蟲卵。用螺旋藻粉、酵母粉兩種餌料,投喂巴里坤鹵蟲及渤海灣鹵蟲,建立4個實驗組,研究不同餌料對鹵蟲生長及存活的影響。結果表明用螺旋藻粉投喂的鹵蟲組整體比酵母粉投喂的鹵蟲組存活時間長,在生長前期投喂酵母粉鹵蟲組生長速度快,而生長后期投喂螺旋藻粉鹵蟲組生長速度快;整體上螺旋藻粉利于鹵蟲存活和生長,巴里坤鹵蟲整體效果最好,因此以螺旋藻粉養(yǎng)殖巴里坤鹵蟲是較好選擇。以鹵蟲無節(jié)幼蟲、后無節(jié)幼蟲、擬成蟲、成蟲為研究對象,分別測定巴里...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鹵蟲的消化道[60]
圖 2-1 不同餌料對鹵蟲存活的影響 2-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Artemia parthenogenetic料對鹵蟲生長的影響2 和圖 2-2 為不同餌料投喂下鹵蟲的體長測定值。結果表明:在投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JB)體長測定值大于螺旋藻粉投喂的巴里(P>0.05);第 5 天后螺旋藻粉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LB)的體長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JB)(P<0.05)。在投喂前 7 天,酵母粉蟲組(JC)體長測定值大于螺旋藻粉粉投喂的渤海灣鹵蟲組(JC 7 天后螺旋藻粉投喂的渤海灣鹵蟲組(LC)體長測定值大于酵母蟲組(JC)(P<0.05)。說明前期酵母粉組生長速度比較快,后速度比較快。
表 2-2 鹵蟲體長的測定(單位: μm)Tab. 2-2 The length of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ody(unit: μm)LB 組 JB 組 LC 組 0 天 764.94 ± 101.82a764.94 ± 101.82a751.15 ± 61.5a751. 1 天 870.18 ± 95.15a879.93 ± 90.39a801.51 ± 39.63b828.7 2 天 881.44 ± 93.22ab912.68 ± 88.96a832.27 ± 59.36b866.9 3 天 959.88 ± 81.36ab987.93 ± 71.77a872.2 ± 16.03b918.4 5 天 1037.22 ± 62.99a1062.4 ± 77.88a904.53 ± 92.94b938. 7 天 1232.14 ± 131.82a1134.79 ± 107.06b1019.17 ± 68.93c1013. 9 天 1337.48 ± 241.18a1232.51 ± 111.15b1190.2 ± 48.25b1124. 11 天 1516.78 ± 242.10a1328.31 ± 89.88b1271.7 ± 66.02b119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蝦夷扇貝種貝促熟期餌料貢獻率研究[J]. 田甲申,李多慧,王擺,鹿志創(chuàng),喬壯,韓家波. 水產(chǎn)科學. 2017(06)
[2]溫度、鹽度對西藏鹵蟲卵孵化率的影響[J]. 潘正軍,朱傳坤,許虹,常國亮,丁懷宇,王輝. 水產(chǎn)養(yǎng)殖. 2017(10)
[3]飼料脂肪水平對擬穴青蟹仔蟹生長性能、體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 許明珠,張琴,董蘭芳,謝達,蘇瓊,聶振平,楊家林,童潼.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7(03)
[4]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幼魚腸道菌群結構比較分析[J]. 劉增新,柳學周,史寶,徐永江,劉權. 漁業(yè)科學進展. 2017(01)
[5]福建吊籠養(yǎng)殖仿刺參腸道菌群結構分析[J]. 陸振,楊求華,林琪,黃瑞芳,何麗斌,葛輝,周宸,杜虹. 南方水產(chǎn)科學. 2016(03)
[6]對蝦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進展[J]. 張家松,段亞飛,張真真,董宏標,李卓佳. 南方水產(chǎn)科學. 2015(06)
[7]口蝦蛄假溞狀幼體和仔蝦消化酶活力的變化[J]. 劉海映,周元雪,邢坤,陳雷.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5(01)
[8]池塘和工廠化養(yǎng)殖牙鲆腸道菌群結構的比較分析[J]. 李存玉,徐永江,柳學周,楊洪軍,史寶,史學營,朱學武. 水產(chǎn)學報. 2015(02)
[9]不同品系鹵蟲卵的生物學測定值和營養(yǎng)組成分析[J]. 隋麗英,王嬌.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4(01)
[10]鹵蟲的營養(yǎng)價值及營養(yǎng)強化[J]. 梅高峰. 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4(01)
博士論文
[1]16產(chǎn)地中國鹵蟲形態(tài)學與生殖隔離研究[D]. 鄭波.中國海洋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植物乳酸桿菌對凡納濱對蝦益生作用機理的初步研究[D]. 鄭曉婷.上海海洋大學 2016
[2]生物絮凝技術應用于鹵蟲養(yǎng)殖的初步研究[D]. 姚妙蘭.上海海洋大學 2016
[3]海水酸化條件下的中國鹵蟲(Artemia sinica)生理響應研究[D]. 鄭超群.廈門大學 2014
[4]鹵蟲種質庫的建立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 趙光平.天津科技大學 2014
[5]中國鹵蟲胚胎發(fā)育不同時期及不同濃度革蘭氏陽性菌刺激下Sp(?)tzle基因的表達[D]. 于淼.遼寧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9069
【文章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鹵蟲的消化道[60]
圖 2-1 不同餌料對鹵蟲存活的影響 2-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Artemia parthenogenetic料對鹵蟲生長的影響2 和圖 2-2 為不同餌料投喂下鹵蟲的體長測定值。結果表明:在投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JB)體長測定值大于螺旋藻粉投喂的巴里(P>0.05);第 5 天后螺旋藻粉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LB)的體長投喂的巴里坤鹵蟲組(JB)(P<0.05)。在投喂前 7 天,酵母粉蟲組(JC)體長測定值大于螺旋藻粉粉投喂的渤海灣鹵蟲組(JC 7 天后螺旋藻粉投喂的渤海灣鹵蟲組(LC)體長測定值大于酵母蟲組(JC)(P<0.05)。說明前期酵母粉組生長速度比較快,后速度比較快。
表 2-2 鹵蟲體長的測定(單位: μm)Tab. 2-2 The length of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ody(unit: μm)LB 組 JB 組 LC 組 0 天 764.94 ± 101.82a764.94 ± 101.82a751.15 ± 61.5a751. 1 天 870.18 ± 95.15a879.93 ± 90.39a801.51 ± 39.63b828.7 2 天 881.44 ± 93.22ab912.68 ± 88.96a832.27 ± 59.36b866.9 3 天 959.88 ± 81.36ab987.93 ± 71.77a872.2 ± 16.03b918.4 5 天 1037.22 ± 62.99a1062.4 ± 77.88a904.53 ± 92.94b938. 7 天 1232.14 ± 131.82a1134.79 ± 107.06b1019.17 ± 68.93c1013. 9 天 1337.48 ± 241.18a1232.51 ± 111.15b1190.2 ± 48.25b1124. 11 天 1516.78 ± 242.10a1328.31 ± 89.88b1271.7 ± 66.02b119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蝦夷扇貝種貝促熟期餌料貢獻率研究[J]. 田甲申,李多慧,王擺,鹿志創(chuàng),喬壯,韓家波. 水產(chǎn)科學. 2017(06)
[2]溫度、鹽度對西藏鹵蟲卵孵化率的影響[J]. 潘正軍,朱傳坤,許虹,常國亮,丁懷宇,王輝. 水產(chǎn)養(yǎng)殖. 2017(10)
[3]飼料脂肪水平對擬穴青蟹仔蟹生長性能、體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 許明珠,張琴,董蘭芳,謝達,蘇瓊,聶振平,楊家林,童潼.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7(03)
[4]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稚幼魚腸道菌群結構比較分析[J]. 劉增新,柳學周,史寶,徐永江,劉權. 漁業(yè)科學進展. 2017(01)
[5]福建吊籠養(yǎng)殖仿刺參腸道菌群結構分析[J]. 陸振,楊求華,林琪,黃瑞芳,何麗斌,葛輝,周宸,杜虹. 南方水產(chǎn)科學. 2016(03)
[6]對蝦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進展[J]. 張家松,段亞飛,張真真,董宏標,李卓佳. 南方水產(chǎn)科學. 2015(06)
[7]口蝦蛄假溞狀幼體和仔蝦消化酶活力的變化[J]. 劉海映,周元雪,邢坤,陳雷.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5(01)
[8]池塘和工廠化養(yǎng)殖牙鲆腸道菌群結構的比較分析[J]. 李存玉,徐永江,柳學周,楊洪軍,史寶,史學營,朱學武. 水產(chǎn)學報. 2015(02)
[9]不同品系鹵蟲卵的生物學測定值和營養(yǎng)組成分析[J]. 隋麗英,王嬌. 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4(01)
[10]鹵蟲的營養(yǎng)價值及營養(yǎng)強化[J]. 梅高峰. 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4(01)
博士論文
[1]16產(chǎn)地中國鹵蟲形態(tài)學與生殖隔離研究[D]. 鄭波.中國海洋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植物乳酸桿菌對凡納濱對蝦益生作用機理的初步研究[D]. 鄭曉婷.上海海洋大學 2016
[2]生物絮凝技術應用于鹵蟲養(yǎng)殖的初步研究[D]. 姚妙蘭.上海海洋大學 2016
[3]海水酸化條件下的中國鹵蟲(Artemia sinica)生理響應研究[D]. 鄭超群.廈門大學 2014
[4]鹵蟲種質庫的建立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 趙光平.天津科技大學 2014
[5]中國鹵蟲胚胎發(fā)育不同時期及不同濃度革蘭氏陽性菌刺激下Sp(?)tzle基因的表達[D]. 于淼.遼寧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190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9190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