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假單胞菌的一種轉錄調節(jié)子基因對斜帶石斑魚免疫應答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集美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943
【圖文】:
圖 2-1 質粒 pCM130/tac 圖譜1)挑單菌落:含有四環(huán)素的平板固體 LB 培養(yǎng)基中落。(2)搖菌培養(yǎng):單菌落接種到 30mLLB 液體在 0.5 左右。(3)質粒提。1、取 OD600值為 0.5
圖 2-2 變形假單胞菌基因 L321_20267 在不同溫度下的表達情況表誤差范圍,* P<0.05; **P<0.01; ***P<0.001(下同)。質粒測序測序公司所測得的測序結果顯示在圖 2-3 中。圖中均能找到一
RNA提取后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倩;;紅假單胞菌的分離鑒定及有機肥鹽度對其生長的影響[J];四川畜牧獸醫(yī);2014年08期
2 王白嵐,陳致懷;江西235株假單胞菌分析[J];江西醫(yī)藥;1998年04期
3 劉玉蘭,劉玉美,楊春玲;104株假單胞菌的MIC測定[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4 胡方平,Hu Fangping;非熒光植物假單胞菌的分類和鑒定[J];植物病理學報;1999年02期
5 吳宗寶,周惠英,李愛娟;假單胞菌院內下呼吸道感染34例分析[J];浙江醫(yī)學;1999年08期
6 鄒國和,左一文,李文靈,甘啟蘆,徐萍;軟飲料中假單胞菌類污染的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7年04期
7 曲春楓,趙乃昕,汪恩濤,陳文新,李竣;椰毒假單胞菌部分16SrRNA序列測定及其系統(tǒng)發(fā)育地位[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4年06期
8 孟昭赫;蘇翠華;李兆普;李柯;劉延清;劉勇;楊永民;王佩芳;王玉華;陳君石;;酵米面黃桿菌與椰毒假單胞菌的對比研究[J];衛(wèi)生研究;1987年06期
9 周楨林;羅進賢;李鎮(zhèn)林;胡晉新;;假單胞菌中抗汞質粒pBH33的分離與鑒定[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2期
10 周世寧;;解酚假單胞菌的分離及毒物降解的特點[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谷海瀛;;海南假單胞菌新菌種的發(fā)現及其在系統(tǒng)發(fā)育學上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張玲;李翠玲;顧洪濤;陰海鵬;溫培娥;;濟南假單胞菌代謝產物抗腫瘤作用的初步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章縝;楊勝平;謝晶;錢楙芳;程穎;;金槍魚保鮮技術及其假單胞菌適冷機制的研究進展[A];上海市制冷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7年
4 代淑賢;韓云蕾;燕永亮;林敏;平淑珍;;假單胞菌CbrA-CbrB二元調控系統(tǒng)作用機制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趙輝;張力群;;假單胞菌11K1抑菌化合物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8年
6 江年;茆燦泉;;細菌外膜蛋白A(OmpA)的序列與結構分析[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7 易力;汪洋;陳萬光;;高活性光合細菌莢膜紅假單胞菌培養(yǎng)特性初探[A];第四屆第九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飼料和動物源食品安全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朱軍莉;王慧敏;王桂洋;陸海霞;勵建榮;;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對假單胞菌抗生物被膜的研究[A];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9 陳文列;鐘秀容;梁平;;腐敗假單胞菌的超微結構與酶細胞化學反應的電鏡觀察[A];第五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10 解冠芳;陳思煉;高詩n
本文編號:27657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76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