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和雜交黃顙魚規(guī);斯し敝澈筒『刂脐P鍵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6 19:19
【摘要】:本文針對全雄和雜交黃顙魚大規(guī)模人工繁殖的關鍵技術,從人工授精的最適低滲濃度及最適孵化方法的選擇進行試驗。在水溫28+1℃下測定了氯化鈉和蒸餾水配置的7個不同濃度低滲溶液下瓦氏黃顙魚的精子活力,結果顯示在0.25%的低滲溶液中瓦氏黃顙魚精子活力最強,隨后試驗了雜交黃顙魚在設定的七個遞度的低滲溶液中人工授精的受精率與孵化率結果顯示在0.20%、0.25%時受精率最高分別為75.1%、73.1%。針對全雄和雜交黃顙魚不同的生活習性采用四種孵化裝置(三種孵化桶及一種60目尼龍網片網片規(guī)格為80cm×60cm)測定了對全雄黃顙魚及雜交黃顙魚受精率與孵化率的影響,結果顯示雜交黃顙魚最適在孵化桶三中進行孵化,在每桶放受精卵4kg時受精率仍可達到80%以上,全雄黃顙魚在孵化桶二及孵化桶三中都有較高的受精率,每桶放受精卵4kg時受精率均可超過80%。采用兩種殺蟲藥物(有效成分分別為氯氰菊酯和伊維菌素)對發(fā)育不同階段的(5日齡、10日齡和20日齡)黃顙魚魚苗,運用靜態(tài)毒性試驗法,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氯氰菊酯對5日齡、10日齡和20日齡黃顙魚魚苗的24h-LC50分別為0.0170mg/L、0.0530mg/L、0.1330mg/L,48h-LC50分別為0.0130mg/L、0.0350mg/L、0.1120mg/L,安全質量濃度分別為0.0023mg/L、0.0046mg/L、0.0238mg/L。伊維菌素對5日齡、10日齡和20日齡黃顙魚魚苗的24h-LC50分別為0.2950mg/L、0.3390mg/L、0.3560mg/L,48h-LC50分別為0.2630mg/L、0.3000mg/L、0.3230mg/L,安全質量濃度分別為0.0627mg/L、0.0705mg/L、0.0798mg/L。隨機選擇5口魚塘共計41畝,總計放養(yǎng)2-3日齡魚苗1400萬尾,進行臨床應用實驗,結果表明,池塘在進苗前2-3天使用0.1-0.2ppm的氯氰菊酯,魚苗進塘后9-11天使用0.02-0.03ppm的伊維菌素,進塘后18-20天掛燈馴化前使用0.05-0.07ppm的伊維菌素,可使黃顙魚魚苗成活率達到40%以上,與常規(guī)黃顙魚魚苗標苗方法相比成活率提高20%,為全雄黃顙魚高成活率的“水花”標苗奠定了基礎。臨床治療研究了一種治療黃顙魚”裂頭病”的方法,通過對水質理化指標的測定,池塘養(yǎng)殖情況調查,排除水質及養(yǎng)殖引起的病變,通過發(fā)病癥狀臨床檢查,診斷出為黃顙魚“裂頭病”并發(fā)車輪蟲病,利用藥敏實驗篩選出敏感性藥物為鹽酸多西環(huán)素和恩諾沙星,綜合以上檢測和藥物篩選,制定了一套殺蟲,消毒,水質調控與內服抗生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經過14d的治療,成功治愈了一“裂頭病”案例,并重點闡述了黃顙魚“裂頭病”臨床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幾點問題,為黃顙魚裂頭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本實驗材料和實驗在江蘇省級水產良種場射陽康余水產技術有限公司完成。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965.199;S943
【圖文】:
鰓部、病灶處、體表粘液做水浸片均發(fā)現(xiàn)不同數(shù)量的車輪蟲,解刨后觀察內臟官發(fā)現(xiàn)肝有少量點狀出血,膽腫大,腸道有少量積水,但沒有明顯炎癥癥狀,檢未發(fā)現(xiàn)內寄,初步診斷為車輪蟲繼發(fā)性感染黃顙魚裂頭病臨床癥狀見圖 4-1。
鰓部、病灶處、體表粘液做水浸片均發(fā)現(xiàn)不同數(shù)量的車輪蟲,解刨后觀察內臟官發(fā)現(xiàn)肝有少量點狀出血,膽腫大,腸道有少量積水,但沒有明顯炎癥癥狀,檢未發(fā)現(xiàn)內寄,初步診斷為車輪蟲繼發(fā)性感染黃顙魚裂頭病臨床癥狀見圖 4-1。
本文編號:2716463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965.199;S943
【圖文】:
鰓部、病灶處、體表粘液做水浸片均發(fā)現(xiàn)不同數(shù)量的車輪蟲,解刨后觀察內臟官發(fā)現(xiàn)肝有少量點狀出血,膽腫大,腸道有少量積水,但沒有明顯炎癥癥狀,檢未發(fā)現(xiàn)內寄,初步診斷為車輪蟲繼發(fā)性感染黃顙魚裂頭病臨床癥狀見圖 4-1。
鰓部、病灶處、體表粘液做水浸片均發(fā)現(xiàn)不同數(shù)量的車輪蟲,解刨后觀察內臟官發(fā)現(xiàn)肝有少量點狀出血,膽腫大,腸道有少量積水,但沒有明顯炎癥癥狀,檢未發(fā)現(xiàn)內寄,初步診斷為車輪蟲繼發(fā)性感染黃顙魚裂頭病臨床癥狀見圖 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帆;鄒容;;3種有機磷農藥對黃顙魚幼魚的急性毒性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2 王令玲;仇潛如;鄒世平;劉寒文;吳;;;黃顙魚生物學特點及其繁殖和飼養(yǎng)[J];淡水漁業(yè);1989年06期
3 肖秀蘭,張明,魏宏民,歐陽敏;鄱陽湖黃顙魚胚胎發(fā)育觀察[J];淡水漁業(yè);2003年03期
4 唐德文;范紅深;段春生;彭彥;況開河;馬金剛;肖丹;黃天樂;何晏開;;黃顙魚“全雄1號”與黃顙魚飼養(yǎng)效果對比分析[J];淡水漁業(yè);2014年01期
5 吳立敏;胡重江;謝勇;王笛;;軟孵化桶孵化培育鱖魚苗試驗[J];科學養(yǎng)魚;2010年07期
6 鄭善堅;;黃顙魚紅頭病病原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楊彩根,宋學宏,王永玲;pH及不同濃度NaCl溶液對黃顙魚精子活力的影響[J];水利漁業(yè);2003年03期
8 丁淑荃;萬全;劉磊;邊家榮;甘小順;張漢勤;;不同溫度下精子保存液對黃顙魚精子活力的影響[J];水利漁業(yè);2007年01期
9 吳昊;江敏;彭章曉;何琳;;伊維菌素在環(huán)境中的降解及其對七種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12年05期
10 葉金明;董同瑚;董學洪;黃桂銘;顏慧;叢寧;;放養(yǎng)密度對全雄黃顙魚和普通黃顙魚養(yǎng)殖產量和效益的影響[J];水產科技情報;2014年02期
本文編號:2716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7164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