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以銀鯧為對象,首先研究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額外投喂海蜇對銀鯧生長、消化和代謝酶活性的影響。選取初始體重為(6.02±1.24)g的銀鯧進行實驗。設(shè)立了5組不同的額外投喂海蜇頻率組,依次為無額外投喂海蜇組(對照組)、1次/天、1次/3天、1次/6天和1次/12天(依次標記為O組、A組、B組、C組和D組),進行為期60天的養(yǎng)殖實驗。通過分析實驗中期(36天)和實驗結(jié)束時(60天)銀鯧的生長情況及其不同組織中主要蛋白與脂類代謝相關(guān)酶活性的變化,揭示銀鯧在額外投喂海蜇過程中,其生長、機體蛋白和脂類代謝指標的變化。結(jié)果顯示,36天和60天時,高頻率額外投喂海蜇組(A組和B組)銀鯧增重率和特定增長率顯著高于D組,但與對照組并無顯著差異(P0.05);各組血清和肝臟中谷丙轉(zhuǎn)氨酶(GPT)和谷草轉(zhuǎn)氨酶(GOT)活性并無顯著差異(P0.05);高頻率組(A組和B組)銀鯧肝臟谷氨酸脫氫酶(GDH)活性與低頻率(C組和D組)和對照組相比同樣表現(xiàn)出了升高趨勢;60天時A組血清脂蛋白酯酶(LPL)活性顯著高于其它各組,各組間肝臟與肌肉中LPL活性雖無顯著性差異;60天時,高頻率組(A組和B組)肝臟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顯著高于低投喂頻率組(C組和D組)(P0.05),肌肉組織中,額外投喂海蜇試驗組FAS活性均顯著高于對照組;36天時對照組銀鯧側(cè)囊α-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低頻率組(C組和D組)(P0.05),60天時試驗組銀鯧腸道α-淀粉酶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A、B、C和O組銀鯧60天時側(cè)囊α-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36天時(P0.05);36天時僅C組銀鯧側(cè)囊胃蛋白酶活性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各組銀鯧腸道胰蛋白酶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60天時各組銀鯧側(cè)囊和腸道胃蛋白酶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60天時A組、B組和C組銀鯧側(cè)囊脂肪酶活性顯著低于D組(P0.05),同時低于對照組但不顯著(P0.05)。各組腸道脂肪酶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統(tǒng)計分析表明,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額外投喂海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銀鯧的生長率,組織中蛋白與脂類代謝相關(guān)酶活性在高頻率額外投喂海蜇組均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升高趨勢,額外攝食海蜇并不能顯著提高銀鯧側(cè)囊和腸道消化酶活性,側(cè)囊有一定的化學性消化功能,銀鯧的主要消化器官為腸道。在銀鯧人工養(yǎng)殖過程中,基于生長性能與機體代謝能力的分析,每3天額外投喂一次海蜇較為適宜。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究了銀鯧攝食海蜇對其皮膚和血清免疫和應(yīng)激指標的影響。選取初始體重為(13.40±5.65)g,之前從未接觸過水母的銀鯧進行實驗。實驗設(shè)置不投喂海蜇的對照組,和投喂海蜇的試驗組,分別在2h,6h,12h,24h,72h隨機捕撈銀鯧作為樣本,測定血清和皮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乙酰膽堿酯酶(AChE)、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M(IgM)和補體C3。結(jié)果顯示,投放海蜇后,血清SOD活性在2h時顯著增強(P0.05),之后呈波動變化,但都與初始值無顯著差異(P0.05),皮膚SOD活性2h時顯著增強(P0.05)。投喂組皮膚SOD活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比較投喂組和對照組,血清和皮膚各時間點兩組銀鯧CAT活性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P0.05);投喂組銀鯧血清AChE活性在2h和24h出現(xiàn)兩個峰值,其中24h為最高點(1.23±0.22)U/ml,對照組各時間點AChE活性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血清LZM活性變化不顯著,各時間點兩組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投喂組皮膚LZM活性呈逐步上升后保持平穩(wěn)的趨勢,各時間均顯著高于初始值(P0.05);投喂組皮膚IgM含量呈逐步上升而后波動變化,6h和24h顯著高于其他時間點(P0.05),對照組IgM含量沒有顯著變化(P0.05);投喂組血清補體C3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回落,2h顯著小于6h和12h時(P0.05),對照組和投喂組皮膚補體C3含量在各時間點皆無顯著變化。統(tǒng)計分析表明,銀鯧在海蜇群中攝食海蜇后,銀鯧體內(nèi)血清各免疫和應(yīng)激指標并大多沒有明顯變化,而皮膚的測量指標顯示銀鯧在進入海蜇群后會出現(xiàn)應(yīng)激反應(yīng)并逐漸適應(yīng),同時相對于對照組各免疫指標有所提高。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91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兆鴻;張艷亮;高權(quán)新;彭士明;張晨捷;;飼料維生素E水平影響云紋石斑魚幼魚對氨氮脅迫的響應(yīng)[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5年05期
2 李婷婷;張慧芳;晉高偉;姜楊;勵建榮;;魚類體表粘液抗菌肽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年12期
3 蔣左玉;姚俊杰;安苗;熊鏵龍;朱忠勝;;葡萄糖、維生素C浸泡對普安銀鯽胚胎發(fā)育中乙酰輔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及肉毒堿棕櫚酰轉(zhuǎn)移酶Ⅰ活性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4年11期
4 李建生;胡芬;嚴利平;;東海區(qū)銀鯧資源合理利用的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4年08期
5 韓春艷;鄭清梅;陳桂丹;劉麗霞;;氨氮脅迫對奧尼羅非魚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J];南方水產(chǎn)科學;2014年03期
6 李彬;梁旭方;劉立維;袁小琛;朱文歡;李杰;;飼料蛋白水平對大規(guī)格草魚生長、飼料利用和氮代謝相關(guān)酶活性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4年02期
7 黃智慧;馬愛軍;雷霽霖;;魚類體表粘液凝集素研究進展[J];動物學研究;2013年06期
8 李淵;宋娜;KHAN Fozia Siyal;柳本卓;高天翔;;銀鯧形態(tài)特征與DNA條形碼研究[J];水產(chǎn)學報;2013年11期
9 田娟;孫立威;文華;蔣明;吳凡;劉偉;張明明;;殼寡糖對吉富羅非魚幼魚生長性能、前腸組織結(jié)構(gòu)及腸道主要菌群的影響[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3年03期
10 孫瑞健;張文兵;徐瑋;麥康森;;飼料蛋白質(zhì)水平與投喂頻率對大黃魚生長、體組成及蛋白質(zhì)代謝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3年02期
,
本文編號:
2654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scyylw/265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