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聚類與SSR聚類對爆裂玉米自交系類群劃分及雜種優(yōu)勢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20:27
本文選用了60份存在遺傳背景差異的爆裂玉米自交系材料,通過表型聚類與SSR聚類方法對自交系進行類群劃分。通過聚類分析挑選出遺傳差異較大的1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作為試驗親本,按不完全雙列雜交設計方法雜交出35份雜交組合。對雜交所得的F1代與親本自交系進行了調查,將調查數據整理分析,繼續(xù)進行13個性狀的雜種優(yōu)勢分析、一般配合力與特殊配合力的分析。試驗結果如下:(1)對參試的60份自交系表型形狀的測量,通過計算得出不同自交系之間的遺傳距離,根據遺傳距離值的大小做聚類分析,在遺傳距離0.79時將參試的60份自交系劃分為五大類群。第一類共25個自交系,多由外界引入材料或二環(huán)系;第二類共14份自交系,多為本地品種;第三類共4份自交系;第四類共8份自交系;第五類共8份自交系。(2)采用18對引物對60份參試自交系進行PCR擴增,在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中一共檢測出87個變異的等位基因,每個檢測位點平均可以檢測到變異等位基因變異個數為4.83個。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材料的PIC值為0.584,以此做聚類分析,將60份自交系材料劃分五大類。第一類共24份自交系,多由外界引入材料或二環(huán)系;第二類共19份自交系...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爆裂玉米簡介
1.2 爆裂玉米的起源
1.3 爆裂玉米的遺傳基礎及分類
1.4 爆裂玉米的遺傳研究進展
1.5 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選育方法
1.6 爆裂玉米種質資源劃分
1.7 實驗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供試材料
2.2 試驗設計
2.3 試驗方法
2.4 雜種優(yōu)勢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根據表型性狀聚類分析方法對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做聚類分析
3.2 對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進行SSR聚類分析
3.3 親本自交系的挑選及不同雜交組合的配置
3.4 F1代主要性狀差異顯著性分析
3.5 雜種優(yōu)勢分析
3.6 配合力分析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2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特用玉米生產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 韓偉,呂瑩瑩,張萌,沈丹丹,李特,張恩盈.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7(28)
[2]中國玉米審定品種標準SSR指紋庫的構建[J]. 王鳳格,楊揚,易紅梅,趙久然,任潔,王璐,葛建镕,江彬,張憲晨,田紅麗,侯振華.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7(01)
[3]國內玉米育種現存問題的分析[J]. 李桂芝,周文偉,李青竹.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3(17)
[4]糯玉米種質品質性狀鑒定和SSR標記遺傳多樣性分析[J]. 王慧,盧有林,孫大鵬,楊華,羅利軍,吳愛忠,施標,鄭洪建.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3(05)
[5]12個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劉立國,王薪淇,齊望,梅楠,劉奉超,劉術梅,趙仁貴. 吉林農業(yè)科學. 2012(01)
[6]54份甜玉米自交系的SSR遺傳多樣性分析[J]. 黃君,馮發(fā)強,王青峰,張晶,周鵬,李小琴.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01)
[7]泰國玉米雜種優(yōu)勢群和雜交利用模式構建及研究進展[J]. 三森·健葩彤,查芭·健葩彤. 華北農學報. 2008(S1)
[8]玉米主要數量性狀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J]. 王愛琴,黃世全,戴保威. 種子. 2006(03)
[9]糯玉米發(fā)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 楊勇,王鵬文,張樹光.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2005(06)
[10]玉米育種學的發(fā)展回顧及展望[J]. 王向東. 玉米科學. 2004(S1)
本文編號:3708937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爆裂玉米簡介
1.2 爆裂玉米的起源
1.3 爆裂玉米的遺傳基礎及分類
1.4 爆裂玉米的遺傳研究進展
1.5 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選育方法
1.6 爆裂玉米種質資源劃分
1.7 實驗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供試材料
2.2 試驗設計
2.3 試驗方法
2.4 雜種優(yōu)勢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根據表型性狀聚類分析方法對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做聚類分析
3.2 對60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進行SSR聚類分析
3.3 親本自交系的挑選及不同雜交組合的配置
3.4 F1代主要性狀差異顯著性分析
3.5 雜種優(yōu)勢分析
3.6 配合力分析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2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特用玉米生產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 韓偉,呂瑩瑩,張萌,沈丹丹,李特,張恩盈.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7(28)
[2]中國玉米審定品種標準SSR指紋庫的構建[J]. 王鳳格,楊揚,易紅梅,趙久然,任潔,王璐,葛建镕,江彬,張憲晨,田紅麗,侯振華.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7(01)
[3]國內玉米育種現存問題的分析[J]. 李桂芝,周文偉,李青竹. 中國農業(yè)信息. 2013(17)
[4]糯玉米種質品質性狀鑒定和SSR標記遺傳多樣性分析[J]. 王慧,盧有林,孫大鵬,楊華,羅利軍,吳愛忠,施標,鄭洪建.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3(05)
[5]12個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劉立國,王薪淇,齊望,梅楠,劉奉超,劉術梅,趙仁貴. 吉林農業(yè)科學. 2012(01)
[6]54份甜玉米自交系的SSR遺傳多樣性分析[J]. 黃君,馮發(fā)強,王青峰,張晶,周鵬,李小琴.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01)
[7]泰國玉米雜種優(yōu)勢群和雜交利用模式構建及研究進展[J]. 三森·健葩彤,查芭·健葩彤. 華北農學報. 2008(S1)
[8]玉米主要數量性狀遺傳相關和通徑分析[J]. 王愛琴,黃世全,戴保威. 種子. 2006(03)
[9]糯玉米發(fā)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 楊勇,王鵬文,張樹光.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2005(06)
[10]玉米育種學的發(fā)展回顧及展望[J]. 王向東. 玉米科學. 2004(S1)
本文編號:3708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7089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