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體小麥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及細胞遺傳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15:12
四倍體小麥是小麥族中重要的類群,包含圓錐小麥和提莫非維小麥2個異源四倍體物種。圓錐小麥(Triticum turgidum L.)基因組組成為AABB,2n = 4x =28,包含1個野生類型和8個栽培類型;提莫非維小麥(T.timopheeviZhuk.)基因組組成為AAGG,2n = 4x = 28,包含1個野生類型和1個栽培類型。四倍體小麥作為普通小麥的近緣種,具有抗病蟲害、抗倒伏、耐鹽堿等優(yōu)良性狀,是潛在的育種資源材料。在四倍體小麥的分類、起源和演化等學術問題上,前人做過一些探討和研究,但不系統(tǒng),取材僅局限于部分四倍體小麥,導致存在諸多爭議。本研究旨在:(1)利用DMC1基因和ITS序列重建四倍體小麥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探討四倍體小麥之間的親緣關系,進一步推斷四倍體小麥的起源與演化;(2)以pSc119.2和pTa535為探針進行熒光原位雜交(FISH)分析,對四倍體小麥的染色體分化、多態(tài)性以及提莫非維小麥和圓錐小麥的親緣關系進行研究,以期為四倍體小麥的分類、起源和演化提供了一些新的資料。獲得的主要結果如下:1、利用DMC1(disrupted meioticcDNA,減數(shù)分裂相關蛋...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被子植物nrDNA基因結構示意圖??(Hamb&?Zimmer?12)??
圖4.a四倍體小麥A基因組FISH信號位點??1-8分別為:野生二粒小麥(PI470947)、野生二粒小麥(AS841)、伊斯帕汗小麥(PI330548)、??伊斯帕汗小麥(PI572904)、科爾希二粒小麥(PI349050)、栽培二粒小麥(CItr3686)、??栽培二粒小麥(1^1427274)、波斯小麥(PI387696)
圖4.b四倍體小麥A基因組FISH信號位點??9-17分別為:波斯小麥(PI115816)、圓錐小麥(PI191145)、圓錐小麥(AS2255)、波??蘭小麥(PI366117)、波蘭小麥(AS304)、東方小麥(PI481582)、東方小麥(AS2229)、??硬粒小麥(CItrl4144)、硬粒小麥(CItrl443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提莫菲維小麥染色體的C-帶分析[J]. 胡梅,安洪周,李鵬飛,張素勤,張慶勤. 種子. 2015(01)
[2]普通小麥與硬粒小麥正反雜交差異研究[J]. 相志國,趙獻林,康明輝,趙永英,王愛玲.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3(09)
[3]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進展[J]. 陳軍,李琪,孔令鋒. 生命科學. 2013(05)
[4]擬穴青蟹不同大小個體遺傳多樣性分析[J]. 宋忠魁,孫奉玉,趙鵬,蔡小輝,王芳宇,聶振平. 臺灣海峽. 2012(01)
[5]硬粒小麥和野生二粒小麥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遺傳多樣性[J]. 金廣慧,杜向紅,譚秀芳,高永鋼,宋衛(wèi)寧. 麥類作物學報. 2010(02)
[6]野生二粒小麥及其在普通小麥改良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于偉麗.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09(09)
[7]栽培二粒小麥(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農藝性狀分析[J]. 王曉蓉,李偉,鄭有良.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7(03)
[8]波蘭小麥和矮蘭麥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點FISH分析[J]. 廖進秋,楊瑞武,周永紅,辻本壽. 遺傳. 2007(04)
[9]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J]. 聶谷華,廖亮,向其柏,伍仕林. 西北植物學報. 2006(12)
[10]DNA分析與基因組序列和植物系統(tǒng)學研究[J]. 李煒. 生物技術通報. 2006(02)
博士論文
[1]鐵線蓮屬植物的核型分析及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 盛璐.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冰草居群45S rDNA基因位點FISH分析[D]. 趙筱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6
[2]基于形態(tài)學和GBSSI基因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的系統(tǒng)發(fā)育及遺傳多樣性研究[D]. 卓小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233301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被子植物nrDNA基因結構示意圖??(Hamb&?Zimmer?12)??
圖4.a四倍體小麥A基因組FISH信號位點??1-8分別為:野生二粒小麥(PI470947)、野生二粒小麥(AS841)、伊斯帕汗小麥(PI330548)、??伊斯帕汗小麥(PI572904)、科爾希二粒小麥(PI349050)、栽培二粒小麥(CItr3686)、??栽培二粒小麥(1^1427274)、波斯小麥(PI387696)
圖4.b四倍體小麥A基因組FISH信號位點??9-17分別為:波斯小麥(PI115816)、圓錐小麥(PI191145)、圓錐小麥(AS2255)、波??蘭小麥(PI366117)、波蘭小麥(AS304)、東方小麥(PI481582)、東方小麥(AS2229)、??硬粒小麥(CItrl4144)、硬粒小麥(CItrl443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提莫菲維小麥染色體的C-帶分析[J]. 胡梅,安洪周,李鵬飛,張素勤,張慶勤. 種子. 2015(01)
[2]普通小麥與硬粒小麥正反雜交差異研究[J]. 相志國,趙獻林,康明輝,趙永英,王愛玲.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3(09)
[3]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進展[J]. 陳軍,李琪,孔令鋒. 生命科學. 2013(05)
[4]擬穴青蟹不同大小個體遺傳多樣性分析[J]. 宋忠魁,孫奉玉,趙鵬,蔡小輝,王芳宇,聶振平. 臺灣海峽. 2012(01)
[5]硬粒小麥和野生二粒小麥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遺傳多樣性[J]. 金廣慧,杜向紅,譚秀芳,高永鋼,宋衛(wèi)寧. 麥類作物學報. 2010(02)
[6]野生二粒小麥及其在普通小麥改良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于偉麗.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09(09)
[7]栽培二粒小麥(Triticum dicoccum Schrank)主要農藝性狀分析[J]. 王曉蓉,李偉,鄭有良.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7(03)
[8]波蘭小麥和矮蘭麥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點FISH分析[J]. 廖進秋,楊瑞武,周永紅,辻本壽. 遺傳. 2007(04)
[9]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應用[J]. 聶谷華,廖亮,向其柏,伍仕林. 西北植物學報. 2006(12)
[10]DNA分析與基因組序列和植物系統(tǒng)學研究[J]. 李煒. 生物技術通報. 2006(02)
博士論文
[1]鐵線蓮屬植物的核型分析及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 盛璐.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冰草居群45S rDNA基因位點FISH分析[D]. 趙筱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6
[2]基于形態(tài)學和GBSSI基因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er)的系統(tǒng)發(fā)育及遺傳多樣性研究[D]. 卓小鳳.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233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233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