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型油菜不同生態(tài)型分子預測模型的構建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01:20
根據從營養(yǎng)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不同需求,甘藍型油菜可以被分為三種生態(tài)型: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其中冬性甘藍型油菜主要分布在歐洲需要一個月以上的低溫(小于4℃),我國主要種植的是半冬性和春性甘藍型油菜,兩者沒有嚴格的界限,所以存在一些廣適性品種。特定的地區(qū)只適宜特定生態(tài)型的生長,為了開發(fā)能檢測不同生態(tài)型的標記,并為判定油菜適宜種植地區(qū)提供參考,本研究首先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找到了與開花時間相關的位點,并結合已發(fā)表的標記,開發(fā)出了7個能為油菜生態(tài)型判定提供參考的PCR標記。主要試驗結果如下:利用實驗室收集的495份甘藍型油菜自交系組成的自然群體,并結合先前提供的八個環(huán)境表型數據和郭亮老師課題組提供的基因型數據,我們成功檢測到了166個與開花時間相關的SNP/InDel位點。其中,5個位點能在多個環(huán)境當中重復檢測到,這些位點附近有擬南芥FLC、FRI、EMF2同源的油菜基因;另外,有21個由毗鄰(物理距離小于150kb)的SNP組成的區(qū)段,其中也包括了許多與擬南芥開花基因同源的油菜基因。從495份甘藍型油菜自交系材料中選出452份進行生態(tài)型分類,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得到的166個標記與前人研究中的...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擬南芥開花調控網絡圖(JungandMuller2009)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8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畢業(yè))論文要是根據農業(yè)部的《油菜優(yōu)勢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2008~2015 年)》和我國油菜生產現狀劃分的,分為長江流域半冬性油菜區(qū)、北方春油菜區(qū)、黃淮流域冬性油菜區(qū)。長江流域半冬性油菜區(qū)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重慶、河南信陽、陜西漢中 13 個省市地區(qū)(圖 1.2)。北方春油菜區(qū)包括青海、甘肅、內蒙、新疆。黃淮流域冬性油菜主要包括陜西、河南,其中不包括漢中和信陽地區(qū)(殷艷等 2010)。不同地域由于光照和溫度的條件不同,使得只有特定生態(tài)型的油菜才能適應當地的生長條件。
圖 3.1 8 個環(huán)境的開花期箱圖Fig. 3.1 The box-plot of flowering times in eight environments.2 GWAS 結果分析.2.1 模型選擇在數據模型方面,我們選擇了兩種模型(LR 和 LMM)進行比較(圖 3.2 和.3):用這兩種模型分別分析了 8 個環(huán)境的數據,結果說明 LMM 模型更適合。,綠線表示數據的擬合曲線,紅線為理想數據,綠線越靠近紅線就說明擬合效好,若綠線偏離紅線則說明觀測值偏離期望值,假陽性率較高。通過 QQ 圖的,再比較兩種模型獲得的曼哈頓圖顯示:兩個模型獲得的圖片比較類似,LR 模出的與表型關聯的 SNP 位點較 LMM 模型偏多,但這些位點可能為假陽性位點合考慮,我們使用 LMM 模型進行下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玉米穗位高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其候選基因預測[J]. 李博,張煥欣,楊小艷,呂穎穎,江培順,郝轉芳,呂香玲,王宏偉,翁建峰. 作物雜志. 2013(02)
[2]擬南芥光周期調控開花的研究進展[J]. 趙淑清,羅志鵬,李昱.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3]控制擬南芥和水稻開花時間光周期途徑的分子機制[J]. 彭凌濤.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6)
[4]光周期影響植物花時的分子機制[J]. 陳曉,李思遠,吳連成,王翠玲,陳彥惠. 西北植物學報. 2006(07)
[5]擬南芥開花時間調控的研究進展[J]. 張素芝,左建儒.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6(04)
[6]廣適性小麥品種選育探討[J]. 孫道杰,馮毅,王輝. 中國農學通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擬南芥核孔蛋白Nup96的鑒定及其在開花時間和生物鐘調控中的功能分析[D]. 王旭.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4
碩士論文
[1]水稻農藝和品質若干性狀的全基因組初步關聯分析[D]. 唐富福.浙江大學 2013
[2]利用重疊導入系定位油菜開花期相關基因[D]. 洪寶華.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2
[3]甘藍型油菜種子硫苷含量的關聯分析[D]. 楊巍.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64307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擬南芥開花調控網絡圖(JungandMuller2009)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8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畢業(yè))論文要是根據農業(yè)部的《油菜優(yōu)勢區(qū)域布局規(guī)劃(2008~2015 年)》和我國油菜生產現狀劃分的,分為長江流域半冬性油菜區(qū)、北方春油菜區(qū)、黃淮流域冬性油菜區(qū)。長江流域半冬性油菜區(qū)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重慶、河南信陽、陜西漢中 13 個省市地區(qū)(圖 1.2)。北方春油菜區(qū)包括青海、甘肅、內蒙、新疆。黃淮流域冬性油菜主要包括陜西、河南,其中不包括漢中和信陽地區(qū)(殷艷等 2010)。不同地域由于光照和溫度的條件不同,使得只有特定生態(tài)型的油菜才能適應當地的生長條件。
圖 3.1 8 個環(huán)境的開花期箱圖Fig. 3.1 The box-plot of flowering times in eight environments.2 GWAS 結果分析.2.1 模型選擇在數據模型方面,我們選擇了兩種模型(LR 和 LMM)進行比較(圖 3.2 和.3):用這兩種模型分別分析了 8 個環(huán)境的數據,結果說明 LMM 模型更適合。,綠線表示數據的擬合曲線,紅線為理想數據,綠線越靠近紅線就說明擬合效好,若綠線偏離紅線則說明觀測值偏離期望值,假陽性率較高。通過 QQ 圖的,再比較兩種模型獲得的曼哈頓圖顯示:兩個模型獲得的圖片比較類似,LR 模出的與表型關聯的 SNP 位點較 LMM 模型偏多,但這些位點可能為假陽性位點合考慮,我們使用 LMM 模型進行下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玉米穗位高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其候選基因預測[J]. 李博,張煥欣,楊小艷,呂穎穎,江培順,郝轉芳,呂香玲,王宏偉,翁建峰. 作物雜志. 2013(02)
[2]擬南芥光周期調控開花的研究進展[J]. 趙淑清,羅志鵬,李昱.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3]控制擬南芥和水稻開花時間光周期途徑的分子機制[J]. 彭凌濤.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6)
[4]光周期影響植物花時的分子機制[J]. 陳曉,李思遠,吳連成,王翠玲,陳彥惠. 西北植物學報. 2006(07)
[5]擬南芥開花時間調控的研究進展[J]. 張素芝,左建儒.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6(04)
[6]廣適性小麥品種選育探討[J]. 孫道杰,馮毅,王輝. 中國農學通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擬南芥核孔蛋白Nup96的鑒定及其在開花時間和生物鐘調控中的功能分析[D]. 王旭.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4
碩士論文
[1]水稻農藝和品質若干性狀的全基因組初步關聯分析[D]. 唐富福.浙江大學 2013
[2]利用重疊導入系定位油菜開花期相關基因[D]. 洪寶華.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2
[3]甘藍型油菜種子硫苷含量的關聯分析[D]. 楊巍.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64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30643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