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水稻淀粉代謝及糖轉運關鍵基因表達的效應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揚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511
【圖文】:
的直接底物,而G1P則是ADPG合成的前體,G1P在細胞質ADPGase的作用下生成ADPG,??再進入造粉體。有研究指出,G1P轉化成ADPG并不是在細胞質中完成,而是由假定的??G1P轉運蛋白進入造粉體,然后在造粉體中合成ADPG?(圖1.4)。造粉體中富集了顆粒結??合型淀粉合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淀粉分支酶(BEs)和淀粉去分支酶??(DBEs)等與淀粉合成直接相關酶類,ADPG經(jīng)GBSS催化后合成直鏈淀粉,支鏈淀粉的??合成則需要SSs先將葡聚糖的a-l,4-糖昔鍵連接生成a-1,4-葡聚糖,再由BEs生成分支,??最后DBEs將多余分支去除完成支鏈合成⑷。(圖1.2)??
植物中都存在編碼GWD蛋白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36]。馬鈴薯GWD蛋白分子質量約??為160KD,包含了?1461個氨基酸,蛋白結構是由1個N-黏性末端轉移肽,2個淀粉結構??域和2個C末端構成(圖1.3)。GWD蛋白的C-末端域序列與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yruvate??orthophosphate?dikinase,PPDK)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存在保守的組氨基酸殘基[37]。??GWD對植物的表型研宄己經(jīng)在不同的模式作物中開展過,缺少GWD的擬南芥突變??體(wd)能夠在淀粉水解酶含量保持不變的同時提高淀粉積累量,這類突變體在日間積??累淀粉,但夜間不能有效地降解淀粉因而植株表現(xiàn)出矮化的表型[38]。在馬鈴薯中對GM??基因進行RNA干擾也產(chǎn)生了類似的葉片淀粉富集表型[32h而在塊莖中特異性干擾則會導??致塊莖顯著變小,數(shù)量顯著增加[31]。番茄和日本蓮缺乏GWD則會表現(xiàn)出花粉育性下降,??花粉粒結構不完整的表型,推測是花粉淀粉過量造成的AndrewF等人(2015)通過??抑制G灰D基因在小麥胚乳中的表達,發(fā)現(xiàn)小麥籽粒在粒長、粒寬和千粒重等產(chǎn)量性狀方??面增加
a螺旋都有15個。對二聚體表面的氫鍵進一步分析,兩個LS之間通過19個氫鍵和28個??疏水分子連接,兩個SS間通過27個氫鍵和38個疏水分子固定,大小亞基間則分別通過??4個氫鍵15個疏水分子、10個氫鍵19個疏水分子連接(圖1.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明靜;;淀粉糊化檢測方法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8年12期
2 張福榮;羅靜麗;朱寶燕;;磷酸酯雙淀粉在面粉改良劑中的應用[J];食品界;2016年12期
3 邵澤東;;淀粉的糊化與老化及其在烹調中的應用[J];食品界;2017年04期
4 劉恬;過世東;;影響水產(chǎn)飼料淀粉糊化度的因素[J];飼料研究;2008年05期
5 胡友軍,周安國,楊鳳,陳德;飼料淀粉糊化的適宜加工工藝參數(shù)研究[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3年01期
6 胡友軍,周安國,楊鳳,陳德;飼料淀粉糊化的適宜加工工藝參數(shù)研究[J];飼料工業(yè);2002年12期
7 黃杰;苗潤生;;粗飼料的膨化[J];現(xiàn)代化農業(yè);1988年10期
8 毛羽楊;影響菜肴勾芡的主要因素[J];食品科學;1988年12期
9 賈瑞海;谷物淀粉糊化溫度BEPT的測定[J];貴州農業(yè)科學;1988年04期
10 王玉忠,鄭長義,殷捷;土豆淀粉在酶作用下的糊化研究[J];釀酒科技;198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鮑先揚;淀粉熔體原位接枝聚丙烯酰胺的流變動力學及其制備水凝膠的表征[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2 陳雅玲;淀粉合成相關基因(酶)的互作及其對稻米品質形成的調控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3 朱大偉;三種關鍵栽培措施對軟米粳稻產(chǎn)量與品質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8年
4 高松潔;不同品質類型小麥在不同土壤條件下灌漿期蔗糖代謝與淀粉合成的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劉延奇;酸酶催化水解對淀粉結晶結構與性質的影響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6 蘇軍;淀粉合成相關基因轉化秈型雜交稻親本及育種利用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5年
7 劉海英;噴施6-BA和PP_(333)對小麥籽粒產(chǎn)量、淀粉形成與品質的調控效應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8 楊柳;大米蒸煮溶出淀粉對米飯質構的影響及米飯質構的電化學評價[D];吉林大學;2017年
9 李法德;食品物料通電加熱及高壓電場節(jié)能干燥的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2年
10 李三峰;水稻堊白基因OsBT1的圖位克隆與功能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巍;抑制淀粉分支酶的玉米和水稻胚乳雙相淀粉的結構和發(fā)育[D];揚州大學;2019年
2 魏珂;調控水稻淀粉代謝及糖轉運關鍵基因表達的效應研究[D];揚州大學;2019年
3 丁月平;苦櫧淀粉理化性質及其體外消化特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4 戴昊;木薯雙醛淀粉及其水凝膠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9年
5 張艷;草甘膦在玉米微孔淀粉上的吸附與緩釋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9年
6 李歡歡;糙米多酚對大米淀粉消化特性的影響[D];沈陽師范大學;2018年
7 戴桂芳;冷水可溶改性蠟質玉米淀粉的制備及其性質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8 劉雅云;基于茶多酚-殼聚糖納米緩釋體系的納米纖維素/淀粉活性包裝膜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9 黃傲蒙;膨化工藝對小麥飼用品質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10 翁晨輝;肉松中淀粉的測定及不同加工工藝對其特性和含量的影響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870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zwlw/288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