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機分插機構及相關部件的設計與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0-07-12 16:21
【摘要】:水稻插植是水稻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機插秧是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關鍵。插秧機插秧,不僅可以減輕農民負擔,提高生產效率,還是提高我國農業(yè)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擴大水稻機插秧的普及率,讓插秧機走進廣大農戶,得到農民的認可,關鍵是要設計生產出操作簡便、質量可靠,并且與農藝要求相適應、栽插效果好的插秧機。分插機構作為插秧機上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插秧質量和水稻產量。目前我國市場上多為9寸行距的插秧機,較適合北方地區(qū)水稻種植,與南方地區(qū)多元化種植的農藝要求不相適應,無法滿足南方多季稻種植的需求。經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南方采用7寸行距插秧機插植可有效增加水稻產量,滿足南方大部分地區(qū)的種植要求,提高插秧機械的使用率,促進我國農業(yè)向機械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 本研究以洋馬Ap4手扶插秧機為原型進行改進,使其行距改進為7寸,改進部分主要包括:動力輸出部分、分插機構、移箱機構、送秧機構、操縱調節(jié)機構、機架和浮板等。不僅要各機構工作協(xié)調一致,還要確保插秧機能符合機插秧的各項要求,達到最佳的插秧效果。在對各部分進行改進和設計后,利用現(xiàn)代設計方法對主要工作部件進行運動仿真和分析,最后進行田間機插秧試驗。主要的研究內容如下: 1)分析國內外水稻插秧機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插秧機分插機構的研究現(xiàn)狀,并結合我國目前不同區(qū)域的農藝特點和種植需求,提出了研制步進式窄行距插秧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介紹了插秧機的整體構造和工作原理,提出了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機各主要部分的設計方案,包括秧箱、移箱機構、分插機構、傳動系統(tǒng)、機架和浮板等,并闡述了各機構間的工作協(xié)調性。 3)詳細論述了分插機構及其傳動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案,對分插機構傳動系統(tǒng)進行動力學分析,并建立了分插機構的數(shù)學模型。 4)利用Pro/E軟件對插秧機主要部件,特別是改進設計部件進行了三維建模,并組裝得到步行式窄行距插秧機的裝配圖。利用Pro/E中的Mechanism模塊對分插機構的運動狀態(tài)和插秧軌跡進行仿真,并分析了取秧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通過仿真分析檢驗了插植機構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5)按照窄行距(7寸)插秧的特點,培育出與之相配套的機插秧秧苗。并進行了田間機插秧試驗,將9寸插秧機與所設計的7寸樣機對比插秧試驗,對插秧質量和后期生長狀況及產量進行了調查和結果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S223.91
本文編號:2752208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S223.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曲;肖麗萍;蔡金平;劉木華;石慶華;潘曉華;;我國水稻生產機械化發(fā)展現(xiàn)狀[J];中國農機化;2012年05期
2 張宏業(yè),周景文;水稻插秧機的發(fā)展概況[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1992年04期
3 俞高紅,趙勻,趙鳳芹,武傳宇,楊文珍;高速水稻插秧機分插機構研究現(xiàn)狀和最新進展[J];農機化研究;2003年02期
4 徐飛軍;李革;趙勻;;水稻插秧機移箱機構的發(fā)展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8年05期
5 謝仁華;管嫦娥;宋志良;;后插式分插機構的研究進展及機構創(chuàng)新[J];農機化研究;2012年08期
6 陳建能,趙勻;水稻插秧機分插機構的研究進展[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7 尹建軍,趙勻,張際先;高速插秧機差速分插機構的工作原理及其CAD/CAE[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年03期
8 和麗;許紀倩;周娜;趙亮;顏華;;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分插機構運動分析[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7年12期
9 徐春春;孫麗娟;周錫躍;李鳳博;方福平;;我國南方水稻生產變化和特點及穩(wěn)定發(fā)展的政策建議[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13年02期
10 佚名;;水稻插秧機的原理和構造[J];湖南農機;2012年06期
本文編號:2752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75220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