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套作玉米耗水特性與灌溉技術的初步研究
【圖文】:
3.3 測定項目及方法3.3.1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測定,在 105℃烘干至恒重。每 10 d 測定一次 0~40 cm 土層的土壤含水量,每 20 cm 一層,分兩層測定;灌溉前后均加測一次;套作玉米測定點置于玉米行間(MM)、玉米大豆行間(MS)及大豆行間(SS)共 3 個測定點,三個測試點平均含水量代表套作下的土壤含水量;凈作玉米每小區(qū)設 1 個測定點,各重復 3 次。
圖 2 微型蒸滲儀田間分布圖Fig.2 The field distribution map of microminiature Lysimeter3.3.3 光合速率、蒸騰速率玉米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測定采用 LI-6400 光合測定系統(tǒng),使用紅藍光源開放式氣路,光量子密度(PAR)設定為 1000 μmol/m2s。在玉米拔節(jié)期(倒三葉)、抽雄期(穗位葉)、灌漿期(穗位葉),采用光合儀測定玉米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每個小區(qū)測定 5 株。測定時間為晴朗無風天氣上午 8:30-10:30。3.3.4 葉面積指數(shù)玉米各生育期每個小區(qū)隨機取 5 株采用長寬系數(shù)法測定葉面積,葉面積除以土地面積得到寬窄行的玉米葉面積指數(shù)(LAI)。其葉面積計算公式為:LAI=0.75r ni1ii(ab)[97]式中 r—玉米種植密度(株/平方米);a,,b 分別為葉片的長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13;S2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長飛;;玉米新品種在產量品質方面的優(yōu)勢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8年06期
2 王芳;王春乙;鄔定榮;姚樹然;白月明;張繼權;;近30年中美玉米帶生長季干旱特征的差異及成因分析[J];中國農業(yè)氣象;2018年06期
3 李吟;;軟糖[J];歲月;2017年05期
4 吳天龍;習銀生;;玉米帶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 看美國的綠色養(yǎng)殖方式[J];中國食品;2017年16期
5 劍星;;玉米肇事[J];當代工人;2017年16期
6 ;玉米[J];小星星(低年級版);2017年10期
7 趙致禧,姚正良,肖占文;張掖地區(qū)應壓縮小麥/玉米帶田種植面積[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2年04期
8 ;4GYC─2型玉米帶穗收割除茬機[J];南方農機;2000年03期
9 董進武;4GYC-2型玉米帶穗收割除茬機[J];農機試驗與推廣;1999年04期
10 ;玉米帶軸貯存產量高[J];中國農墾;199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生茂;蘆滿濟;邱進懷;;甘肅省河西灌區(qū)小麥/玉米帶田施N量及其環(huán)境效應[A];氮素循環(huán)與農業(yè)和環(huán)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楊生茂;郭天文;;河西綠洲灌區(qū)小麥/玉米帶田施氮量及其環(huán)境效應[A];《氮素循環(huán)與農業(yè)和環(huán)境》專輯——氮素循環(huán)與農業(yè)和環(huán)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3 孫增慧;李子忠;;土壤類型對東北玉米帶玉米雨養(yǎng)潛力產量及產量差的影響[A];中國作物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5年
4 黃輝;;玉米生產、市場與技術發(fā)展情況的思考[A];第五屆中國農業(yè)推廣研究征文集[C];2006年
5 殷文;柴強;郭瑤;于愛忠;馮福學;趙財;胡發(fā)龍;樊志龍;劉暢;;秸稈地膜帶狀覆蓋小麥間作玉米的水分競爭互補利用機制[A];2017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7年
6 王鴻斌;趙蘭坡;薛澤中;;吉林玉米帶黑土剖面構型對玉米根系空間分布特征的影響研究[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殷文;柴強;郭瑤;胡發(fā)龍;樊志龍;于愛忠;趙財;;秸稈地膜條帶覆蓋小麥間作玉米系統(tǒng)生產效應與碳排放特征[A];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201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8年
8 周柳強;區(qū)惠平;曾艷;謝如林;黃金生;朱曉暉;劉昔輝;譚宏偉;;施用含Cd的鈣鎂磷肥對玉米Cd吸收與累積的影響[A];土壤科學與生態(tài)文明(上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方 編譯;玉米突變并不普遍[N];中國科學報;2019年
2 中華糧網 孫開源;中、美玉米帶氣象條件轉好[N];期貨日報;2019年
3 中華糧網 孫開源;中、美玉米帶均迎降水[N];期貨日報;2019年
4 本報特約分析師 黃笑凡 吳鴻順;玉米價格趨于理性[N];糧油市場報;2019年
5 中華糧網 孫開源;強風恐橫掃美國中西部玉米帶[N];期貨日報;2019年
6 湖南省糧食局 石少龍;美國的玉米帶[N];糧油市場報;2018年
7 中華糧網 翟艷芳;我國南澇北旱格局顯現(xiàn)[N];期貨日報;2017年
8 農業(yè)部2017年“百鄉(xiāng)萬戶”吉林調查組;促進玉米經濟由“量”到“質”的革命性提升[N];農民日報;2017年
9 中華糧網 徐雙雙;全球麥區(qū)不利天氣多發(fā)[N];期貨日報;2017年
10 中華糧網 翟艷芳;干旱危及全球小麥產量[N];期貨日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洪預;東北春玉米不同種植模式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2 金敏亮;玉米泛轉錄組的構建及玉米開花抑制因子ZmCOL3的功能解析[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8年
3 梁p芎
本文編號:26416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nygclw/264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