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野螟化蛹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7 05:06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eiro)Sprenger)是我國重要的瀕危經(jīng)濟植物,能生產(chǎn)高價值的沉香木,而黃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主要的食葉害蟲。黃野螟低齡幼蟲具有群居習性,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將整株土沉香樹的葉片全部吃光。近年來黃野螟的暴發(fā)嚴重制約了我國土沉香的大面積種植。目前,防治黃野螟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學殺蟲劑,而農(nóng)藥殘留嚴重影響了沉香木的品質和經(jīng)濟價值。此前的研究表明,黃野螟老熟幼蟲有進入土壤中化蛹的習性,然而黃野螟幼蟲如何在土壤中構建蛹室,以及影響黃野螟入土化蛹與羽化行為的因素尚不明了。本研究表明,黃野螟老熟幼蟲必須入土化蛹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通過觀察裝有砂壤土的0.5 cm厚亞克力板夾層中的黃野螟幼蟲入土和化蛹行為,發(fā)現(xiàn)黃野螟幼蟲用前足挖掘土壤并鉆入土壤中,待其鉆到合適的深度(2 cm左右),將身體彎成“S”形或“C”形,并不斷地旋轉挖掘和壓縮蛹室內(nèi)壁土壤,不久便形成一個中空的區(qū)域(內(nèi)蛹室)。隨后黃野螟幼蟲吐絲修飾蛹室內(nèi)壁,最終構建出一個內(nèi)壁光滑的卵圓形蛹室,并在其中化蛹。本研究進一步研究了不同土壤濕度(5%、2...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12413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黃野螟的幼蟲、蛹、成蟲及受黃野螟嚴重為害的土沉香樹
查和記錄了黃野螟的分布、寄主植物和寄主植物的受害狀況,黃野螟的形態(tài)特征和年生活史,以及黃野螟的生活習性。陳志云等(2011)通過在室內(nèi)和室外對黃野螟的觀察,發(fā)現(xiàn)黃野螟在廣東中山地區(qū)一年內(nèi)可發(fā)生6代;黃野螟幼蟲共有5齡,1~4齡幼蟲群集取食土沉香葉片(圖1B),5....
圖2四種不同類型的土壤基質
仔細挑揀所采土壤樣品中的植物根系和其他雜料,并將其去除。接著將雜質清除完的土壤分批裝入白色搪瓷盆內(nèi),于80℃的烘箱中烘干并滅菌約2周。分別稱取烘干后的土壤1000g存儲在拉鏈式密封袋中,以供后面的實驗用。所采集的土壤樣本在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森林與土壤生態(tài)學實驗室進行分析測定....
圖3觀察黃野螟個體入土化蛹行為的亞克力夾板裝置圖
圖3觀察黃野螟個體入土化蛹行為的亞克力夾板裝置圖ABCD
圖4放置亞克力夾板裝置的透明密封箱A:放置實驗裝置的密封透明塑料箱;B:密封透明塑料箱底部放上濕紙巾并在濕紙巾上鋪一層保鮮膜;C:設置好的實驗裝置;D:蓋上報紙的密封箱
以此來保持水分(Maoetal.,2011);放入實驗裝置后(圖4C),將透明塑料箱密封,然后用報紙將其覆蓋以遮光(圖4D)。
本文編號:3912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9124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