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小麥赤霉病擴展抗性接種鑒定新方法及其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3-01-04 09:17
  小麥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世界溫暖潮濕和半潮濕地區(qū)廣泛發(fā)生的一種小麥毀滅性病害,培育和推廣抗病品種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對小麥材料進行赤霉病抗感表型的準確評價對基因精細定位和培育抗病品種至關重要。目前報道的赤霉病抗性評價方法有自然鑒定法、孢子迷霧鑒定法、土表接種法、組織葉片離體鑒定法和單花滴注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著缺陷和不足,其中單花滴注法(簡稱SFI)是目前用于赤霉病抗性接種鑒定最為常見的方法。我們發(fā)展了一種新的接種鑒定方法“基部穗軸注射法”(簡稱BRDI)。BRDI法是在小麥抽穗后,將赤霉菌孢子液注射到穗基部節(jié)間內部,根據(jù)第1病小穗出現(xiàn)的時間以及接種后第22-25天的病小穗率,綜合評價小麥的赤霉病擴展抗性。本研究主要是在溫室和大田條件下,在Fhb1近等基因系、已知抗感品種和重組近交系群體中驗證優(yōu)化后的BRDI方法的可行性,從感染率、病小穗率、毒素含量、侵染路徑等方面與傳統(tǒng)的單花滴注法進行比較,旨在進一步提高赤霉病表型評價方法的可靠性。對溫室條件下種植的近等基因系和不同抗感品種用兩種接種方法的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BRDI法接種的成功率高達88.2...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小麥赤霉病概況
        1.1.1 小麥赤霉菌的生物學特性
        1.1.2 小麥赤霉病危害部位及癥狀
        1.1.3 小麥赤霉病的流行條件
        1.1.4 小麥赤霉病病原菌侵染過程
    1.2 小麥赤霉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1.2.1 農業(yè)防治
        1.2.2 化學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我國小麥赤霉病育種現(xiàn)狀
    1.4 QTL定位和利用進展
    1.5 小麥赤霉病抗源
    1.6 抗赤霉病分子育種
    1.7 赤霉病表型鑒定和評價體系
    1.8 本實驗的主要內容、目的及意義
第2章 溫室條件下BRDI方法和SFI方法的比較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實驗材料
        2.2.2 材料的種植
        2.2.3 禾谷鐮刀菌Fg65菌株的培養(yǎng)和菌液制備
        2.2.4 單花滴注法(SFI)接種及鑒定
        2.2.5 穗基部莖稈注射法(BRDI)接種及鑒定
        2.2.6 嚴重度分級
    2.3 結果分析
        2.3.1 2015年度抗病品種兩種接種方法的比較
        2.3.2 2015年度溫室感病品種兩種接種方法的比較
        2.3.3 2016年度抗病品種兩種接種方法的比較
        2.3.4 2016年度感病品種兩種接種方法的比較
        2.3.5 兩種方法鑒定結果與已知赤霉病抗性水平品種抗感的吻合度
        2.3.6 溫室條件下兩種接種方法抗感品種之間的差異分析
        2.3.7 兩年度兩種接種方法的相關性分析
    2.4 結論與討論
第3章 大田條件下BRDI方法和SFI方法的比較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的種植
        3.2.2 材料的接種方法
        3.2.3 基因組DNA的提取
        3.2.4 基因型分析
    3.3 結果與分析
        3.3.1 NCL群體表型與基因型的吻合度
        3.3.2 兩年度NCL群體兩種接種方法的相關性分析
        3.3.3 RIL群體和回交群體表型與Fhb1標記基因型的吻合度
        3.3.4 NCL群體兩種接種方法抗感品種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3.3.5 回交群體兩種接種方法抗感品種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3.3.6 不同群體BRDI法鑒定結果與期望值的比較
    3.4 結論與討論
第4章 BRDI和SFI方法下的DON毒素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與方法
        4.2.1 試驗材料
        4.2.2 試驗方法
    4.3 結果與分析
        4.3.1 兩種不同接種方法下的DON濃度及病小穗率變異分析
        4.3.2 兩種不同接種方法下的DON濃度及病小穗率差異分析
        4.3.3 基于DON濃度和病小穗率的綜合評價
    4.4 小結與討論
第5章 BRDI法接種赤霉菌的細胞學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植物材料
        5.2.2 菌種材料
        5.2.3 接種方法
        5.2.4 鏡檢
    5.3 結果分析
        5.3.1 菌絲侵染表型鑒定
        5.3.2 BRDI方法接種抗感材料的細胞學比較
    5.4 結論與討論
全文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黑麥易位系T1BL·1RS在小麥品種中的分布及其與小麥赤霉病抗性的關聯(lián)[J]. 李韜,鄭飛,秦勝男,李磊,顧世梁.  作物學報. 2016(03)
[2]不同小麥品種(系)對赤霉病的抗性和麥穗組織中DON毒素積累分析[J]. 徐飛,楊共強,宋玉立,王俊美,李亞紅.  植物病理學報. 2014(06)
[3]干旱脅迫對香樟幼樹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胡義,胡庭興,胡紅玲,陳洪,王彬,李晗.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4(04)
[4]中國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遺傳改良[J]. 程順和,張勇,別同德,高德榮,張伯橋.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2(05)
[5]小麥赤霉病拮抗菌的篩選及應用[J]. 管章玲,辛海峰,李建宏,馬鴻翔,張旭.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2(02)
[6]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研究進展[J]. 付楊,李洪軍,賀稚非,黃業(yè)傳.  食品科學. 2011(21)
[7]重慶酸雨區(qū)馬尾松香樟混交林的土壤化學性質和林木生長特征[J]. 李志勇,王彥輝,于澎濤,張治軍,杜士才,何萍,王祥,段健,李振華.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0(04)
[8]馬尾松和香樟的抗土壤酸化能力及細根生長的差異[J]. 李志勇,王彥輝,于澎濤,張治軍.  生態(tài)學報. 2007(12)
[9]信陽市小麥赤霉病發(fā)生特點及原因分析[J]. 尚新利.  河南農業(yè). 2006(05)
[10]禾谷鐮刀菌在小麥穗部侵染過程的細胞學研究[J]. 康振生,黃麗麗,H.BUCHENAUER,韓青梅,蔣選利.  植物病理學報. 2004(04)

博士論文
[1]HOG信號途徑和VeA調控系統(tǒng)對小麥赤霉病菌DON毒素合成的調控機制研究[D]. 蔣金花.浙江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小麥響應赤霉病菌的表達譜分析與禾谷鐮刀菌胞外蛋白的研究[D]. 閆美.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7275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7275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134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