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材小蠹族Xyleborini(Coleoptera:Scolytinae)分類學與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0-09 20:25
材小蠹族Xyleborini,屬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亞科Scolytinae,俗稱材小蠹、木材小蠹,又稱食菌小蠹,是一類潛在的具有重要經(jīng)濟意義的林木害蟲。材小蠹族中許多種類(非中國種)已被列為檢疫對象或潛在危害昆蟲,成為最具侵略性和攻擊性的小蠹類群代表。因此,對江西材小蠹族類群進行基礎的調(diào)查、分子鑒定和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能夠為今后材小蠹類群的檢疫鑒定、防控以及分子生物學研究等奠定基礎。目前,材小蠹族類群分類混亂,許多種類因異名被合并,因分類修訂而屬級地位改變,有一部分種類的歸屬問題仍存在爭議。本文對江西地區(qū)材小蠹族昆蟲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補充并明確了江西地區(qū)材小蠹族昆蟲種類,分析了江西材小蠹族類群在我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中的分布,同時,基于28S r DNA、CAD、COI基因?qū)鞯貐^(qū)材小蠹族昆蟲進行了分子鑒定以及基于28S r DNA、CAD基因?qū)鞯貐^(qū)材小蠹族類群進行了初步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研究結(jié)果如下:1、通過對江西地區(qū)材小蠹族昆蟲的調(diào)查采集和分類學研究,發(fā)現(xiàn)江西材小蠹族昆蟲共17屬23種,其中江西新記錄種14種,中國新記錄種3種,未鑒定1種。簡要記述了22種材小蠹的學名沿革、...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概況
1.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主要形態(tài)特征
1.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生物學習性
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分類研究概況
1.3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系統(tǒng)學研究
1.4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與其共生真菌的研究
1.5 檢疫安全
1.6 中國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現(xiàn)狀
1.7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概況
1.8 存在的問題
1.9 本研究的目的、內(nèi)容和意義
2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 (Coleoptera: Scolytinae)厘定
2.1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名錄
2.1.1 材料和方法
2.2 結(jié)果
2.2.1 Ambrosiodmus rubricollis (Eichhoff, 1875)* (圖 2-1)
2.2.2 Ancipitis depressus (Eggers, 1923)* 中國新記錄 (圖 2-2)
2.2.3 Anisandrus apicalis (Blandford, 1894)* (圖 2-3)
2.2.4 Anisandrus ursulus (Eggers, 1923)* (圖 2-4)
2.2.5 Arixyleborus malayensis (Schedl, 1954)* (圖 2-5)
2.2.6 Beaverium dihingensis (Eggers, 1930)* (圖 2-6)
2.2.7 Cnestus mutilatus (Blandford, 1894) (圖 2-7)
2.2.8 Cyclorhipidion fukiense (Eggers, 1941)* (圖 2-8)
2.2.9 Debus fallax (Eichhoff, 1878)* 中國新記錄 (圖 2-9)
2.2.10 Diuncus haberkorni (Eggers, 1920)* (圖 2-10)
2.2.11 Euwallacea interjectus (Blandford, 1895)* (圖 2-11)
2.2.12 Hadrodemius comans (Sampson, 1919) (圖 2-12)
2.2.13 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 (Motschulsky, 1863)* 中國新記錄 (圖 2-13)
2.2.14 Microperus kadoyamaensis (Murayama, 1934)* (圖 2-14)
2.2.15 Planiculus bicolor (Blandford, 1894)* (圖 2-15)
2.2.16 Xyleborus glabratus Eichhoff, 1877* (圖 2-16)
2.2.17 Xyleborus sp
2.2.18 Xyleborinus saxesenii (Ratzeberg, 1837) (圖 2-17)
2.2.19 Xylosandrus amputatus (Blandford, 1894) (圖 2-18)
2.2.20 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 1875) (圖 2-19)
2.2.21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 (Motschulsky, 1866) (圖 2-20)
2.2.22 Xylosandrus discolor (Blandford, 1898) (圖 2-21)
2.2.23 Xylosandrus germanus (Blandford, 1894) (圖 2-22)
2.3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種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中的分布
2.4 小結(jié)與討論
2.4.1 材小蠹族分類
2.4.2 分布分析
3 基于 28S rDNA、CAD和COI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分子鑒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實驗主要儀器和試劑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PCR產(chǎn)物檢測結(jié)果
3.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3.5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6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7 基于CAD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3.8 COI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9 COI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10 基于COI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4 小結(jié)與討論
3.4.1 材小蠹族中遺傳距離的差異及部分種類分類地位的爭議
3.4.2 分子數(shù)據(jù)庫中材小蠹族類群的分子序列仍不完善
4 基于 28S rDNA、CAD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Xyleoborini的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實驗主要儀器和試劑
4.3 結(jié)果與分析
4.3.1 PCR產(chǎn)物檢測結(jié)果
4.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和變異分析
4.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4.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4.3.5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和變異分析
4.3.6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4.3.7 基于CAD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4.4 小結(jié)與討論
4.4.1 28S rDNA基因和CAD基因所反映的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差異
4.4.2 材小蠹族類群中部分種(團)屬級分類地位的探討
5 總結(jié)與展望
5.1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種類的補充和完善
5.2 江西材小蠹族14新記錄種和中國材小蠹族3新記錄種
5.3 江西材小蠹族中5種潛在性危害較大的種類
5.4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種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中的分布
5.5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分子數(shù)據(jù)庫的初步建立
5.6 材小蠹族中部分種類的分類歸屬問題
5.7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5.8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危害獼猴桃的新害蟲——端齒材小蠹[J]. 李猷,張斌,萬宇軒,王志良,陳慧龍,李曉龍. 應用昆蟲學報. 2016(06)
[2]江蘇口岸截獲材小蠹屬昆蟲疫情分析與建議[J]. 潘杰,邵沛澤,劉翔,林楓,顏柳松,付茂強,周明華,安榆林. 植物檢疫. 2016(06)
[3]東南亞木材上的6種截面材小蠹[J]. 張紅英,張建成,林曉佳,季宏鐵,黃芳. 植物檢疫. 2016(05)
[4]鳳凰溝小蠹蟲的發(fā)生與防治方法[J]. 曹紅妹,彭曉虹,杜賢明,胡麗春,鄧真華,黃金枝,石旭平,吳建平,張斌. 蠶桑茶葉通訊. 2016(04)
[5]檢疫性有害生物——紋盾材小蠹[J]. 付茂強,邵沛澤,劉翔,顏柳松,王騰,潘杰,林楓,安榆林. 植物檢疫. 2016(04)
[6]我國口岸新截獲的5種材小蠹的檢疫鑒定[J]. 鄭斯竹,楊曉軍,花婧,徐梅,吳軍,朱宏斌. 植物檢疫. 2015(04)
[7]昆明市小圓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危害與防治[J]. 李巧,郭宏偉,趙祎,張格,和桂蘭,劉波. 植物保護. 2015(03)
[8]“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西出口貿(mào)易增長分析[J]. 毛小明,尹繼東,王玉帥. 江西社會科學. 2015(03)
[9]三角楓上的一種重要害蟲——小圓胸小蠹[J]. 李巧,張格,郭宏偉,和桂蘭,劉波. 中國森林病蟲. 2014(04)
[10]檢疫性有害生物——栗粒材小蠹[J]. 鄭斯竹,詹國輝,高淵,楊曉軍,黃潔芳,陳云芳. 植物檢疫. 2013(04)
博士論文
[1]粉蝶科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暨中國區(qū)系研究(鱗翅目:鳳蝶總科)[D]. 丁昌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7
[2]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蟲道真菌的研究[D]. 楊群芳.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3]中國螽蟖總科部分種類Cyt b和28S rDNA分子進化與系統(tǒng)學研究[D]. 鐘玉林.陜西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中國標本對足距小蠹屬Xylosandrus分屬地位初探[D]. 蘇添龍.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口岸截獲小蠹科昆蟲DNA條形碼技術(shù)研究[D]. 常虹.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3]基于COI和28S rDNA的葉蜂科昆蟲分子系統(tǒng)研究[D]. 劉艷霞.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2
[4]繡球花上食菌小蠹及其主要蟲道真菌的種類鑒定[D]. 王天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89301
【文章頁數(shù)】: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概況
1.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主要形態(tài)特征
1.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生物學習性
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分類研究概況
1.3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系統(tǒng)學研究
1.4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與其共生真菌的研究
1.5 檢疫安全
1.6 中國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現(xiàn)狀
1.7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蟲研究概況
1.8 存在的問題
1.9 本研究的目的、內(nèi)容和意義
2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 (Coleoptera: Scolytinae)厘定
2.1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名錄
2.1.1 材料和方法
2.2 結(jié)果
2.2.1 Ambrosiodmus rubricollis (Eichhoff, 1875)* (圖 2-1)
2.2.2 Ancipitis depressus (Eggers, 1923)* 中國新記錄 (圖 2-2)
2.2.3 Anisandrus apicalis (Blandford, 1894)* (圖 2-3)
2.2.4 Anisandrus ursulus (Eggers, 1923)* (圖 2-4)
2.2.5 Arixyleborus malayensis (Schedl, 1954)* (圖 2-5)
2.2.6 Beaverium dihingensis (Eggers, 1930)* (圖 2-6)
2.2.7 Cnestus mutilatus (Blandford, 1894) (圖 2-7)
2.2.8 Cyclorhipidion fukiense (Eggers, 1941)* (圖 2-8)
2.2.9 Debus fallax (Eichhoff, 1878)* 中國新記錄 (圖 2-9)
2.2.10 Diuncus haberkorni (Eggers, 1920)* (圖 2-10)
2.2.11 Euwallacea interjectus (Blandford, 1895)* (圖 2-11)
2.2.12 Hadrodemius comans (Sampson, 1919) (圖 2-12)
2.2.13 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 (Motschulsky, 1863)* 中國新記錄 (圖 2-13)
2.2.14 Microperus kadoyamaensis (Murayama, 1934)* (圖 2-14)
2.2.15 Planiculus bicolor (Blandford, 1894)* (圖 2-15)
2.2.16 Xyleborus glabratus Eichhoff, 1877* (圖 2-16)
2.2.17 Xyleborus sp
2.2.18 Xyleborinus saxesenii (Ratzeberg, 1837) (圖 2-17)
2.2.19 Xylosandrus amputatus (Blandford, 1894) (圖 2-18)
2.2.20 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 1875) (圖 2-19)
2.2.21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 (Motschulsky, 1866) (圖 2-20)
2.2.22 Xylosandrus discolor (Blandford, 1898) (圖 2-21)
2.2.23 Xylosandrus germanus (Blandford, 1894) (圖 2-22)
2.3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種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中的分布
2.4 小結(jié)與討論
2.4.1 材小蠹族分類
2.4.2 分布分析
3 基于 28S rDNA、CAD和COI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分子鑒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實驗主要儀器和試劑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PCR產(chǎn)物檢測結(jié)果
3.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3.5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6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7 基于CAD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3.8 COI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與變異分析
3.3.9 COI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3.3.10 基于COI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的分子鑒定及遺傳距離分析
3.4 小結(jié)與討論
3.4.1 材小蠹族中遺傳距離的差異及部分種類分類地位的爭議
3.4.2 分子數(shù)據(jù)庫中材小蠹族類群的分子序列仍不完善
4 基于 28S rDNA、CAD基因序列對江西材小蠹族Xyleoborini的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實驗主要儀器和試劑
4.3 結(jié)果與分析
4.3.1 PCR產(chǎn)物檢測結(jié)果
4.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和變異分析
4.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4.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4.3.5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組成和變異分析
4.3.6 CAD基因序列的堿基替換飽和性分析
4.3.7 基于CAD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4.4 小結(jié)與討論
4.4.1 28S rDNA基因和CAD基因所反映的材小蠹族屬間系統(tǒng)發(fā)育關(guān)系差異
4.4.2 材小蠹族類群中部分種(團)屬級分類地位的探討
5 總結(jié)與展望
5.1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種類的補充和完善
5.2 江西材小蠹族14新記錄種和中國材小蠹族3新記錄種
5.3 江西材小蠹族中5種潛在性危害較大的種類
5.4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種類在中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中的分布
5.5 江西材小蠹族昆蟲分子數(shù)據(jù)庫的初步建立
5.6 材小蠹族中部分種類的分類歸屬問題
5.7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5.8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危害獼猴桃的新害蟲——端齒材小蠹[J]. 李猷,張斌,萬宇軒,王志良,陳慧龍,李曉龍. 應用昆蟲學報. 2016(06)
[2]江蘇口岸截獲材小蠹屬昆蟲疫情分析與建議[J]. 潘杰,邵沛澤,劉翔,林楓,顏柳松,付茂強,周明華,安榆林. 植物檢疫. 2016(06)
[3]東南亞木材上的6種截面材小蠹[J]. 張紅英,張建成,林曉佳,季宏鐵,黃芳. 植物檢疫. 2016(05)
[4]鳳凰溝小蠹蟲的發(fā)生與防治方法[J]. 曹紅妹,彭曉虹,杜賢明,胡麗春,鄧真華,黃金枝,石旭平,吳建平,張斌. 蠶桑茶葉通訊. 2016(04)
[5]檢疫性有害生物——紋盾材小蠹[J]. 付茂強,邵沛澤,劉翔,顏柳松,王騰,潘杰,林楓,安榆林. 植物檢疫. 2016(04)
[6]我國口岸新截獲的5種材小蠹的檢疫鑒定[J]. 鄭斯竹,楊曉軍,花婧,徐梅,吳軍,朱宏斌. 植物檢疫. 2015(04)
[7]昆明市小圓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危害與防治[J]. 李巧,郭宏偉,趙祎,張格,和桂蘭,劉波. 植物保護. 2015(03)
[8]“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西出口貿(mào)易增長分析[J]. 毛小明,尹繼東,王玉帥. 江西社會科學. 2015(03)
[9]三角楓上的一種重要害蟲——小圓胸小蠹[J]. 李巧,張格,郭宏偉,和桂蘭,劉波. 中國森林病蟲. 2014(04)
[10]檢疫性有害生物——栗粒材小蠹[J]. 鄭斯竹,詹國輝,高淵,楊曉軍,黃潔芳,陳云芳. 植物檢疫. 2013(04)
博士論文
[1]粉蝶科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暨中國區(qū)系研究(鱗翅目:鳳蝶總科)[D]. 丁昌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7
[2]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蟲道真菌的研究[D]. 楊群芳.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3]中國螽蟖總科部分種類Cyt b和28S rDNA分子進化與系統(tǒng)學研究[D]. 鐘玉林.陜西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中國標本對足距小蠹屬Xylosandrus分屬地位初探[D]. 蘇添龍.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口岸截獲小蠹科昆蟲DNA條形碼技術(shù)研究[D]. 常虹.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3]基于COI和28S rDNA的葉蜂科昆蟲分子系統(tǒng)研究[D]. 劉艷霞.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2
[4]繡球花上食菌小蠹及其主要蟲道真菌的種類鑒定[D]. 王天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89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689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