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對保山市茶葉生產的影響 ——基于SVAR模型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05:40
基于保山市的保山站、昌寧站、永平站和騰沖5個氣象站點的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和日降水總量的氣象資料,采用百分位法選取出8種極端氣候指數(shù)作為極端氣候指標,用茶葉總產量變化量、毛茶價格變化量反映茶葉生產的重要因素,同時考慮用保山市年GDP以及從事茶葉生產勞動人口數(shù)作為背景因子,進而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將極端氣候事件細化為極端高溫事件、極端低溫事件以及極端降水事件三方面的極端氣候指標,并將其與各指標直接關聯(lián)定量構建3個極端氣候對保山市茶葉生產影響的SVAR模型,深入探討保山市極端氣候事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結論如下:(1)不考慮茶葉產量變化量自身的貢獻率,發(fā)現(xiàn)所有變量的貢獻率在后期都會趨于平穩(wěn),說明各變量在后續(xù)年份中對茶葉產量變化的貢獻程度基本趨于穩(wěn)定。(2)在極端高溫指數(shù)中,保山市暖日閾值與暖日比例均呈上升趨勢,說明該區(qū)域極端高溫事件正在增加。在所考慮到的極端高溫指標當中,暖日閾值的貢獻率從開始保持上升趨勢,在第6滯后期基本保持平穩(wěn),貢獻率保持在14%左右;暖日比例對茶葉產量變化量的貢獻率從開始保持上升趨勢,在第4滯后期開始基本保持平穩(wěn),貢獻率保持在8.6%左右。相比較背景因子(...
【文章來源】:云南財經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保山市氣象站點分布圖
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極端氣候要素變化特征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極端氣候要素趨勢變化特征第一節(jié) 極端氣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特征一、極端高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
18圖 3.2 1960-2014 年極端高溫指數(shù)的變化趨勢 MK 檢驗圖 3.1 和圖 3.2 保山市暖日閾值(txq90)與暖日比例(txf90)均呈顯著上升趨勢,其氣候傾向率分別為 0.013℃/10a 和 0.01%/10a,且已通過了 95%的置信度檢驗。從年際變化來看,暖日閾值在 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后期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到 20 世紀 80 年代前期又有所回升,呈現(xiàn)微弱上升趨勢。暖日比例在 1985 年以前呈穩(wěn)定狀態(tài),自 1985 年以后呈現(xiàn)出波動式上升的趨勢。二、極端低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a)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云南省1958~2013年極端氣溫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 楊曉靜,徐宗學,左德鵬,趙煥.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03)
[2]“聞”茶識氣候[J]. 唐琳. 科學新聞. 2015(14)
[3]極端氣候變化對華北地區(qū)作物種植影響及政策啟示——基于華北5省135個村實地調研[J]. 郭璐明,宋寧,劉瑞峰,馬恒運. 經濟師. 2015(05)
[4]1961-2010年云南省極端降水時空變化特征[J]. 覃順萍,吳鞏勝,李麗,周躍,張宇.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5]極端氣溫事件對安徽省農業(yè)生產的動態(tài)影響分析[J]. 付偉,許信旺,司紅君,劉蕾,朱琦. 氣象科學. 2014(04)
[6]杭州茶園春季霜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 許永妙,李慧娟,黃海濤,王賢波,周鐵鋒,張偉. 中國茶葉. 2014(07)
[7]近50年內滇西北極端氣候變化[J]. 夏范燕,吳鞏勝,李麗,周躍,趙如.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8]滇中高原區(qū)降水量50年的時空變化[J]. 于曉麗,馬顯瑩,顧世祥,李靖.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3(S1)
[9]渭河下游歷史洪澇災害對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其減災措施研究[J]. 趙英杰,查小春. 經濟地理. 2013(05)
[10]云南不同氣候帶極端氣溫變化趨勢[J]. 陳艷,段旭,董文杰,郭世昌. 氣象科技. 2013(01)
博士論文
[1]茶樹凍害防控方法的研究[D]. 楊書運.安徽農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安徽省極端氣候事件對農業(yè)經濟的影響分析[D]. 付偉.安徽師范大學 2013
[2]湖北省茶樹氣候區(qū)劃及其干旱風險評價[D]. 張瑋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34107
【文章來源】:云南財經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保山市氣象站點分布圖
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極端氣候要素變化特征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極端氣候要素趨勢變化特征第一節(jié) 極端氣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特征一、極端高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
18圖 3.2 1960-2014 年極端高溫指數(shù)的變化趨勢 MK 檢驗圖 3.1 和圖 3.2 保山市暖日閾值(txq90)與暖日比例(txf90)均呈顯著上升趨勢,其氣候傾向率分別為 0.013℃/10a 和 0.01%/10a,且已通過了 95%的置信度檢驗。從年際變化來看,暖日閾值在 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后期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到 20 世紀 80 年代前期又有所回升,呈現(xiàn)微弱上升趨勢。暖日比例在 1985 年以前呈穩(wěn)定狀態(tài),自 1985 年以后呈現(xiàn)出波動式上升的趨勢。二、極端低溫指數(shù)趨勢變化(a)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云南省1958~2013年極端氣溫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 楊曉靜,徐宗學,左德鵬,趙煥.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03)
[2]“聞”茶識氣候[J]. 唐琳. 科學新聞. 2015(14)
[3]極端氣候變化對華北地區(qū)作物種植影響及政策啟示——基于華北5省135個村實地調研[J]. 郭璐明,宋寧,劉瑞峰,馬恒運. 經濟師. 2015(05)
[4]1961-2010年云南省極端降水時空變化特征[J]. 覃順萍,吳鞏勝,李麗,周躍,張宇.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5]極端氣溫事件對安徽省農業(yè)生產的動態(tài)影響分析[J]. 付偉,許信旺,司紅君,劉蕾,朱琦. 氣象科學. 2014(04)
[6]杭州茶園春季霜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 許永妙,李慧娟,黃海濤,王賢波,周鐵鋒,張偉. 中國茶葉. 2014(07)
[7]近50年內滇西北極端氣候變化[J]. 夏范燕,吳鞏勝,李麗,周躍,趙如.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8]滇中高原區(qū)降水量50年的時空變化[J]. 于曉麗,馬顯瑩,顧世祥,李靖.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3(S1)
[9]渭河下游歷史洪澇災害對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其減災措施研究[J]. 趙英杰,查小春. 經濟地理. 2013(05)
[10]云南不同氣候帶極端氣溫變化趨勢[J]. 陳艷,段旭,董文杰,郭世昌. 氣象科技. 2013(01)
博士論文
[1]茶樹凍害防控方法的研究[D]. 楊書運.安徽農業(yè)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安徽省極端氣候事件對農業(yè)經濟的影響分析[D]. 付偉.安徽師范大學 2013
[2]湖北省茶樹氣候區(qū)劃及其干旱風險評價[D]. 張瑋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34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5341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