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區(qū)癭螨總科的分類研究(蜱螨亞綱:癭螨總科)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13:54
癭螨是一類世界性分布的植食性癭螨,是農(nóng)作物、蔬菜、花卉、園林植物和中草藥植物上的一類重要害螨。橫斷山區(qū)恰好處于古北區(qū)和東洋區(qū)兩大世界動物地理區(qū)劃的交匯地區(qū),作為動植物物種豐富度很高的一個地區(qū),尚未進行過癭螨資源的系統(tǒng)調(diào)查。本文首次對橫斷山區(qū)癭螨總科物種資源進行了系統(tǒng)分類研究,整理了橫斷山區(qū)癭螨總科的區(qū)系分布,分析了癭螨在橫斷地區(qū)的地理分布特點,初步探究了橫斷山區(qū)癭螨總科的起源和進化,為進一步了解和保護癭螨總科物種資源,評估其分類系統(tǒng)打下基礎。本文記錄了橫斷山區(qū)癭螨總科3科128種,包括1新屬,24個新種,12個新記錄種。對其中120種(作者所采集到的)進行詳細的描述,編制橫斷地區(qū)癭螨總科分科、分亞科、分族、分屬以及分種檢索表。獲得了如下的主要結果:新屬:茶癭螨屬Theaphyes gen.nov.。新種:高山栲合位癭蛾Coselladelavayi sp.nov.;密花樹茶癭螨Theaphyesrapaneae sp.nov.;茶副尖葉癭螨Paracaphyllisa theacea sp.nov.;棕櫚諾爾癭螨Knorella fortuneisp.nov.;鵝掌柴尖窄癭螨Acari...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8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3十種癭螨的歐氏距離譜系圖(匡海源等,1995)??Fi1-3?Phlogenamongten?eriophyoid?mites.??
Huang?&?Huang?(1990)研宂了癭螨的三個科(納氏癭螨科、癭螨科和大嘴癭蹣??科)之間的進化關系,得出“大嘴癭螨科(羽爪癭螨科)先于癭螨科與納氏癭螨科(植??羽癭螨科)更近”的結論(圖1-2)?锖T吹龋ǎ保梗梗玻├悯ッ竿っ傅姆治,計算??歐氏距離和相似系數(shù)的方法,得出“癭螨總科的進化關系是植羽癭螨科—癭螨科—羽??爪癭螨科的科間進化關系”的結論(圖1-3)?锖T吹龋ǎ保梗梗担┯滞ㄟ^利用癭螨染色??體核型分析進一步綜合討論了癭螨總科科間親緣關系,得出與前面的結果一致(圖??l-4)<=Lindquist(?1996)通過對癭螨形態(tài)的分析,得出“在絨鯛目中瘦蹣總科Eriophyoidea??與鐮鰲_總科Tydeoidea從形態(tài)上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更近”的結論(圖1-5)。Hong?&?Zhang??(1997)對羽爪癭螨亞科中的23個屬進行了形態(tài)支序分析,結果顯示:羽爪癭螨亞??3??
??Buccuhcus??圖1-5羽爪癭螨亞科中屬之間的進化關系圖譜(Hong?&?Zhang,?1997)??Fig?1-5?Phylogeny?among?the?genus?in?the?Dipilomidae.??由于退化的形態(tài)結構和癭螨的小體型,描述性的鑒定通常在區(qū)分相近物種中是不??滿意的。特別是,目前癭螨的分類體系僅僅是人為的,并不能反映系統(tǒng)發(fā)育學的證據(jù),??沒有對應到進化的模式和植物-食草動物的聯(lián)系。??分子鑒定通常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在沒有做玻片的情況下從一個螨類群體中來區(qū)??分出一個鑒定的物種的單獨個體。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因此提供了需要的基本信息來改善??癭螨的分類體系并且加強我們理解產(chǎn)生這種變異的機理。目前和許多之前的研究都證??明了形態(tài)測量學在癭螨鑒定中是一個有效的工具。??Wang等人(2011)通過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揭兩個單型的屬,和??文章中包含了?101個個體,包含來自蘭嶼的32個雌蟲,來自綠島的22個雄蟲和31??個雌蟲,和來自陽明山的16個雌蟲。共有33個變量,這些變量包含一個基于同源標??記或通常在分類描述中使用的剛毛長度。分析方法包括PCA,MANOVA,Canonical??centroid?plot?和?ANOVA?(圖?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橫斷山區(qū)蝶類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樣性[J]. 黎璇,袁興中,鄧合黎.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09)
[2]DNA條形碼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 彭居俐,王緒楨,何舜平. 水生生物學報. 2008(06)
[3]中國瘤癭螨屬(Aceria Keifer)兩新種記述及兩新記錄種(蜱螨亞綱:癭螨科)[J]. 趙健,匡海源.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6(02)
[4]無毛癭螨屬一新種記述(癭螨總科:大咀癭螨科)[J]. 匡海源. 昆蟲分類學報. 1980(03)
[5]四川植被地理歷史演變的探討[J]. 鐘章成,秦萬成,徐茂其. 西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79(01)
本文編號:3514017
【文章來源】: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8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3十種癭螨的歐氏距離譜系圖(匡海源等,1995)??Fi1-3?Phlogenamongten?eriophyoid?mites.??
Huang?&?Huang?(1990)研宂了癭螨的三個科(納氏癭螨科、癭螨科和大嘴癭蹣??科)之間的進化關系,得出“大嘴癭螨科(羽爪癭螨科)先于癭螨科與納氏癭螨科(植??羽癭螨科)更近”的結論(圖1-2)?锖T吹龋ǎ保梗梗玻├悯ッ竿っ傅姆治,計算??歐氏距離和相似系數(shù)的方法,得出“癭螨總科的進化關系是植羽癭螨科—癭螨科—羽??爪癭螨科的科間進化關系”的結論(圖1-3)?锖T吹龋ǎ保梗梗担┯滞ㄟ^利用癭螨染色??體核型分析進一步綜合討論了癭螨總科科間親緣關系,得出與前面的結果一致(圖??l-4)<=Lindquist(?1996)通過對癭螨形態(tài)的分析,得出“在絨鯛目中瘦蹣總科Eriophyoidea??與鐮鰲_總科Tydeoidea從形態(tài)上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更近”的結論(圖1-5)。Hong?&?Zhang??(1997)對羽爪癭螨亞科中的23個屬進行了形態(tài)支序分析,結果顯示:羽爪癭螨亞??3??
??Buccuhcus??圖1-5羽爪癭螨亞科中屬之間的進化關系圖譜(Hong?&?Zhang,?1997)??Fig?1-5?Phylogeny?among?the?genus?in?the?Dipilomidae.??由于退化的形態(tài)結構和癭螨的小體型,描述性的鑒定通常在區(qū)分相近物種中是不??滿意的。特別是,目前癭螨的分類體系僅僅是人為的,并不能反映系統(tǒng)發(fā)育學的證據(jù),??沒有對應到進化的模式和植物-食草動物的聯(lián)系。??分子鑒定通常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在沒有做玻片的情況下從一個螨類群體中來區(qū)??分出一個鑒定的物種的單獨個體。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因此提供了需要的基本信息來改善??癭螨的分類體系并且加強我們理解產(chǎn)生這種變異的機理。目前和許多之前的研究都證??明了形態(tài)測量學在癭螨鑒定中是一個有效的工具。??Wang等人(2011)通過形態(tài)測量學分析揭兩個單型的屬,和??文章中包含了?101個個體,包含來自蘭嶼的32個雌蟲,來自綠島的22個雄蟲和31??個雌蟲,和來自陽明山的16個雌蟲。共有33個變量,這些變量包含一個基于同源標??記或通常在分類描述中使用的剛毛長度。分析方法包括PCA,MANOVA,Canonical??centroid?plot?和?ANOVA?(圖?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橫斷山區(qū)蝶類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樣性[J]. 黎璇,袁興中,鄧合黎.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09)
[2]DNA條形碼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 彭居俐,王緒楨,何舜平. 水生生物學報. 2008(06)
[3]中國瘤癭螨屬(Aceria Keifer)兩新種記述及兩新記錄種(蜱螨亞綱:癭螨科)[J]. 趙健,匡海源.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6(02)
[4]無毛癭螨屬一新種記述(癭螨總科:大咀癭螨科)[J]. 匡海源. 昆蟲分類學報. 1980(03)
[5]四川植被地理歷史演變的探討[J]. 鐘章成,秦萬成,徐茂其. 西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79(01)
本文編號:35140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5140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