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轉基因抗蟲棉的創(chuàng)制及分子鑒定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18:41
棉花也是重要的軍事國防物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抗蟲棉的廣泛使用使棉花生產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然而截至2017年,世界各地就已報道發(fā)現十多種害蟲對抗蟲棉產生了抗性,同時伴隨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的大幅度減少,原來的次要害蟲如盲蝽蟓(Lygocoris lucorμm)、煙粉虱(Bemisia tabaci)、蚜蟲(aphid)等種群發(fā)生數量劇增、危害加重,現已成為我國當前棉花生產上的首要害蟲,其刺吸式的取食方式增加了實際生產過程中防治的難度。因此,挖掘潛在的外源抗蟲基因,創(chuàng)造對刺吸式口器害蟲有抗性的棉花轉基因材料,對未來棉花生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共選擇四個外源抗蟲基因分別是:Cry51Aa2.83416,Cry51Aa2.834CG,(E)-β-Farnesene,Tma12。其中Cry51Aa2.83416,Cry51Aa2.834CG基因來源于蘇云金芽孢桿菌,對盲蝽蟓具有致死效果。Tma12是來源于一...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超表達載體的示意圖
不影響棉鈴蟲的正常取食。稱取蟲體重量時,注意用力不要過大,以免蟲子受壓迫而死亡。如圖2.2 所示圖 2.2 轉外源基因棉花對非靶標害蟲棉鈴蟲的影響Fig.2.2 Effect of transgenic cotton plant with exogenous insect-resistant geneson non-target pest cotton bollworm2.2.12 轉外源抗蟲轉基因棉花 T1 代蚜蟲的接蟲試驗轉基因蚜蟲接蟲試驗材料于 2018 年 10 月 15 日種植,接蟲試驗于 2018 年11 月 26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 日進行,將試驗組株系與對照組 Jin668 間隔均勻放置,每個托盤(50 cm×35 cm)35 棵棉花生長時長為 42 d,環(huán)境溫度 28℃,濕度為 70%,光照周期 16L:8D。棉花生長處于五葉至六葉期之間。接蟲之前,植株未進行任何化學防治,植株生長發(fā)育狀況良好,無任何病蟲害,放?
圖 2.3 轉外源基因棉花非靶標害蟲蚜蟲接蟲試驗.3 Insect bioassay of transgenic cotton plant with exogenous insect-resgenes by aphids infestation Cry51Aa2.834_16、Cry51Aa2.834_CG 基因 T1 代棉驗蝽 Cry51Aa2.834_16 和 Cry51Aa2.834_CG 轉基因材料于 20植,抗蟲鑒定于 2019 年 1 月 21 日至 2019 年 2 月 20 日進行,8 d,環(huán)境溫度 31℃,濕度為 42%,光照周期 14L:10D。生長。接蟲前 12 d 進行一次害蟲的防治,后不再噴施殺蟲劑,以試驗,仔細除去植株上的害蟲與天敵,每個基因選擇兩個株系選擇 8 棵生長發(fā)育一致的植株進行接蟲試驗,對照非轉基因其放入紗網孔徑為 100 目(0.15 mm)的籠子(200×80×180 c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十年我國棉花蟲害研究進展[J]. 雒珺瑜,張帥,任相亮,呂麗敏,張利娟,姬繼超,馬艷,崔金杰. 棉花學報. 2017(S1)
[2]中國棉花高產育種研究進展[J]. 喻樹迅,范術麗,王寒濤,魏恒玲,龐朝友.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18)
[3]Transgenic Bt cotton driven by the green tissue-specific promoter shows strong toxicity to lepidopteran pests and lower Bt toxin accumulation in seeds[J]. Qing Wang,Yi Zhu,Lin Sun,Lebin Li,Shuangxia Jin,Xianlong Zh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6(02)
[4]2014年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種在望江縣試驗示范效果分析[J]. 焦光婧,余宏旺,張西嶺,余學科,李根源,楊曉東,黃群,王曉輝,薛中立.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5(12)
[5]中國轉基因棉花研發(fā)應用二十年[J]. 郭三堆,王遠,孫國清,金石橋,周燾,孟志剛,張銳.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5(17)
[6]湖南省南縣棉盲蝽蟓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J]. 胡建,吳莉芬,晏國華,李寧波. 湖南農業(yè)科學. 2014(13)
[7]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進展[J]. 駱翔,劉志頤,章樹民,申碩,王德福,王勁松. 中國農學通報. 2014(15)
[8]綠盲蝽蟓越冬卵在棗、梨、蘋果混交果園樹上分布調查[J]. 郭雯,董澤峰,齊海華,侯軍銘,王金紅,姜秀華,張秀紅,韓會智. 河北林業(yè)科技. 2011(05)
[9]湖北省棉花主產區(qū)煙粉虱生物型分布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J]. 周新改,馬偉華,劉美剛,楊小紅,王沫. 植物保護. 2011(05)
[10]煙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J]. 李杰,于江南,王登元,王惠杰.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0(09)
博士論文
[1]蘇云金芽胞桿菌Cry51Aa1殺蟲晶體蛋白結構及功能研究[D]. 徐承晨.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5
[2]中國棉田半翅目昆蟲生物多樣性研究[D]. 王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九個棉花內源抗蟲相關基因的遺傳轉化及抗蟲鑒定[D]. 李倫.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8
[2]Q型煙粉虱侵染下550份棉花抗感材料的篩選和鑒定[D]. 朱麗珍.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431051
【文章來源】: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超表達載體的示意圖
不影響棉鈴蟲的正常取食。稱取蟲體重量時,注意用力不要過大,以免蟲子受壓迫而死亡。如圖2.2 所示圖 2.2 轉外源基因棉花對非靶標害蟲棉鈴蟲的影響Fig.2.2 Effect of transgenic cotton plant with exogenous insect-resistant geneson non-target pest cotton bollworm2.2.12 轉外源抗蟲轉基因棉花 T1 代蚜蟲的接蟲試驗轉基因蚜蟲接蟲試驗材料于 2018 年 10 月 15 日種植,接蟲試驗于 2018 年11 月 26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 日進行,將試驗組株系與對照組 Jin668 間隔均勻放置,每個托盤(50 cm×35 cm)35 棵棉花生長時長為 42 d,環(huán)境溫度 28℃,濕度為 70%,光照周期 16L:8D。棉花生長處于五葉至六葉期之間。接蟲之前,植株未進行任何化學防治,植株生長發(fā)育狀況良好,無任何病蟲害,放?
圖 2.3 轉外源基因棉花非靶標害蟲蚜蟲接蟲試驗.3 Insect bioassay of transgenic cotton plant with exogenous insect-resgenes by aphids infestation Cry51Aa2.834_16、Cry51Aa2.834_CG 基因 T1 代棉驗蝽 Cry51Aa2.834_16 和 Cry51Aa2.834_CG 轉基因材料于 20植,抗蟲鑒定于 2019 年 1 月 21 日至 2019 年 2 月 20 日進行,8 d,環(huán)境溫度 31℃,濕度為 42%,光照周期 14L:10D。生長。接蟲前 12 d 進行一次害蟲的防治,后不再噴施殺蟲劑,以試驗,仔細除去植株上的害蟲與天敵,每個基因選擇兩個株系選擇 8 棵生長發(fā)育一致的植株進行接蟲試驗,對照非轉基因其放入紗網孔徑為 100 目(0.15 mm)的籠子(200×80×180 c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十年我國棉花蟲害研究進展[J]. 雒珺瑜,張帥,任相亮,呂麗敏,張利娟,姬繼超,馬艷,崔金杰. 棉花學報. 2017(S1)
[2]中國棉花高產育種研究進展[J]. 喻樹迅,范術麗,王寒濤,魏恒玲,龐朝友.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18)
[3]Transgenic Bt cotton driven by the green tissue-specific promoter shows strong toxicity to lepidopteran pests and lower Bt toxin accumulation in seeds[J]. Qing Wang,Yi Zhu,Lin Sun,Lebin Li,Shuangxia Jin,Xianlong Zh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6(02)
[4]2014年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種在望江縣試驗示范效果分析[J]. 焦光婧,余宏旺,張西嶺,余學科,李根源,楊曉東,黃群,王曉輝,薛中立.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5(12)
[5]中國轉基因棉花研發(fā)應用二十年[J]. 郭三堆,王遠,孫國清,金石橋,周燾,孟志剛,張銳.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5(17)
[6]湖南省南縣棉盲蝽蟓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方法[J]. 胡建,吳莉芬,晏國華,李寧波. 湖南農業(yè)科學. 2014(13)
[7]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進展[J]. 駱翔,劉志頤,章樹民,申碩,王德福,王勁松. 中國農學通報. 2014(15)
[8]綠盲蝽蟓越冬卵在棗、梨、蘋果混交果園樹上分布調查[J]. 郭雯,董澤峰,齊海華,侯軍銘,王金紅,姜秀華,張秀紅,韓會智. 河北林業(yè)科技. 2011(05)
[9]湖北省棉花主產區(qū)煙粉虱生物型分布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J]. 周新改,馬偉華,劉美剛,楊小紅,王沫. 植物保護. 2011(05)
[10]煙粉虱在棉田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J]. 李杰,于江南,王登元,王惠杰.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0(09)
博士論文
[1]蘇云金芽胞桿菌Cry51Aa1殺蟲晶體蛋白結構及功能研究[D]. 徐承晨.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5
[2]中國棉田半翅目昆蟲生物多樣性研究[D]. 王穎.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九個棉花內源抗蟲相關基因的遺傳轉化及抗蟲鑒定[D]. 李倫.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8
[2]Q型煙粉虱侵染下550份棉花抗感材料的篩選和鑒定[D]. 朱麗珍.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431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431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