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殺菌劑對水稻白葉枯病防效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9-05 03:49
為科學合理選用防治白葉枯病的殺菌劑,本研究采用田間人工剪葉接種方法,開展了7種殺菌劑對白葉枯病防效評價。測試的殺菌劑對白葉枯病的田間防效和病斑抑制率均差異顯著,其中20%噻唑鋅SC防效最好,其次是20%噻菌銅SC,其他藥劑防效和病斑抑制效果均較差。20%噻唑鋅SC 450.00 mL/hm2噴施2次處理的防效達62.84%、病斑抑制率為73.11%;20%噻菌銅SC 450.00 mL/hm2防效為43.15%,病斑抑制率為54.84%。高效藥劑的合理選用對提高病害防效具有顯著作用。20%噻唑鋅SC和20%噻菌銅SC是目前防治白葉枯病的較好藥劑,建議輪換使用。
【文章來源】:植物保護. 2020,4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7種藥劑對水稻白葉枯病斑的抑制效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南方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動態(tài)與綠色防控技術(shù)[J]. 王華弟,陳劍平,嚴成其,沈穎.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7(12)
[2]我國南方稻區(qū)防治白葉枯病藥劑篩選試驗與示范應(yīng)用[J]. 王華弟,沈穎,嚴成其.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11)
[3]華南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檢測與分析[J]. 陳深,汪聰穎,蘇菁,馮愛卿,朱小源,曾列先. 植物保護學報. 2017(02)
[4]水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載體品種上及雜種F1的抗性研究[J]. 曾列先,汪聰穎,馮愛卿,陳深,蘇菁,汪文娟,伍圣遠,楊健源,朱小源. 植物病理學報. 2016(04)
[5]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動態(tài)與防治技術(shù)研究[J]. 沈穎,王華弟,葉建人,黃賢夫,李仲惺,趙敏.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4)
[6]20%寡聚酸碘對水稻白葉枯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 胡雪芳,梁亮,張志民,王士奎.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04)
[7]廣西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鑒定[J]. 陳小林,顏群,高利軍,韋善富,李道遠,高漢亮.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2)
[8]50%氧氯化銅防治水稻白葉枯病試驗報告[J]. 郭鎂渼,陳前武,查俊暉,歐陽勛,謝玉. 福建農(nóng)業(yè). 2014(09)
[9]30%壬菌銅微乳劑防治水稻白葉枯病藥效試驗[J]. 周艷麗,李薇,薛超,韓紅娥. 農(nóng)藥. 2014(05)
[10]廣東水稻白葉枯病菌遺傳多樣性和小種分化研究[J]. 曾列先,陳深,張慧,潘汝謙,楊健源,伍圣遠,翟培茹,朱小源.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3384612
【文章來源】:植物保護. 2020,4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7種藥劑對水稻白葉枯病斑的抑制效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南方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動態(tài)與綠色防控技術(shù)[J]. 王華弟,陳劍平,嚴成其,沈穎.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7(12)
[2]我國南方稻區(qū)防治白葉枯病藥劑篩選試驗與示范應(yīng)用[J]. 王華弟,沈穎,嚴成其.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11)
[3]華南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檢測與分析[J]. 陳深,汪聰穎,蘇菁,馮愛卿,朱小源,曾列先. 植物保護學報. 2017(02)
[4]水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在不同載體品種上及雜種F1的抗性研究[J]. 曾列先,汪聰穎,馮愛卿,陳深,蘇菁,汪文娟,伍圣遠,楊健源,朱小源. 植物病理學報. 2016(04)
[5]水稻白葉枯病發(fā)生流行動態(tài)與防治技術(shù)研究[J]. 沈穎,王華弟,葉建人,黃賢夫,李仲惺,趙敏.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04)
[6]20%寡聚酸碘對水稻白葉枯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 胡雪芳,梁亮,張志民,王士奎.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04)
[7]廣西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鑒定[J]. 陳小林,顏群,高利軍,韋善富,李道遠,高漢亮.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15(02)
[8]50%氧氯化銅防治水稻白葉枯病試驗報告[J]. 郭鎂渼,陳前武,查俊暉,歐陽勛,謝玉. 福建農(nóng)業(yè). 2014(09)
[9]30%壬菌銅微乳劑防治水稻白葉枯病藥效試驗[J]. 周艷麗,李薇,薛超,韓紅娥. 農(nóng)藥. 2014(05)
[10]廣東水稻白葉枯病菌遺傳多樣性和小種分化研究[J]. 曾列先,陳深,張慧,潘汝謙,楊健源,伍圣遠,翟培茹,朱小源.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3384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3846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