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草地貪夜蛾種群的耐寒性與越冬能力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06:47
【目的】明確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耐寒性與越冬能力,進(jìn)而分析其在福建省的越冬區(qū)和周年發(fā)生區(qū)。【方法】應(yīng)用校正死亡率分析草地貪夜蛾在低溫下的存活能力,利用機(jī)率值分析法計算草地貪夜蛾的LT50、LT90和LT99并評價其耐寒性;采用模擬越冬、田間挖蛹、成蟲性誘及受害率調(diào)查觀測法,結(jié)合氣象資料分析草地貪夜蛾的越冬能力和周年發(fā)生區(qū)!窘Y(jié)果】低溫對草地貪夜蛾具有明顯的致死作用,在0、4和8℃下,試蟲的死亡率隨著溫度的降低和處理時間的延長而上升,其致死時間(LT50、LT90和LT99)隨之縮短。不同發(fā)育階段的草地貪夜蛾在不同低溫下的存活能力具有很大的差異。該蟲的耐寒性以卵為最弱,蛹最強(qiáng);1-3齡幼蟲的耐寒性大于4-6齡的;雌成蟲比雄成蟲的耐寒性強(qiáng)。草地貪夜蛾卵在福州閩侯和晉安1-3月期間不能存活;在福州閩侯、三明大田和南平建甌無冬玉米種植區(qū)的草地貪夜蛾越冬蛹中,一部分能在越冬過程中陸續(xù)羽化,但冬季羽化的成蟲由于低溫或缺乏適宜寄主植物不能繁殖,另一部分則逐漸死亡;而在福州晉安,有2.08%的蛹能存活越過3月15日從而完成越冬。在莆田仙游和漳州長泰2個冬玉米種植區(qū),草地...
【文章來源】:應(yīng)用昆蟲學(xué)報. 2020,5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福建省無冬玉米種植區(qū)田間草地貪夜蛾越冬蛹數(shù)量(A)和誘捕的成蟲數(shù)量(B)
草地貪夜蛾在低溫下的致死時間,如表1所示,對于同一個蟲態(tài)或齡期,50%致死時間(LT50)、90%致死時間(LT90)和99%致死時間(LT99)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縮短,從LT50、LT90和LT99的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草地貪夜蛾各蟲態(tài)的耐寒性強(qiáng)弱。在0℃下的存活能力由強(qiáng)到弱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齡幼蟲>2齡幼蟲>蛹>3齡幼蟲>4齡幼蟲>5齡幼蟲>6齡幼蟲>雌成蟲>雄成蟲>卵;在4℃下的依次為蛹>1齡幼蟲>2齡幼蟲>3齡幼蟲>4齡幼蟲>6齡幼蟲>5齡幼蟲>雌成蟲>雄成蟲>卵;在8℃下的依次為蛹>雌成蟲>1齡幼蟲>2齡幼蟲>3齡幼蟲>雄成蟲>6齡幼蟲>4齡幼蟲>5齡幼蟲>卵。結(jié)果表明,在3種低溫條件下,草地貪夜蛾卵的耐寒性最弱。在0℃下,1齡幼蟲的低溫存活能力最強(qiáng),但其99%致死時間(LT99)僅為118.01 h(約合5 d),與2齡幼蟲LT99的104.24 h(約合4 d)、蛹LT99的101.08 h(約合4 d)的差異很;在4℃和8℃下,蛹的耐寒性最強(qiáng),其LT99分別921.18 h和1 506.98 h,約合38 d和63 d,分別是1齡幼蟲在4℃和8℃下LT99的7.31倍和4.30倍。雖然,在0℃下蛹的LT50、LT90和LT99均小于1齡幼蟲,但差別很小,而在4℃和8℃下蛹的LT90和LT99均明顯大于1齡幼蟲,從而也表明蛹的耐寒性更強(qiáng)。綜上,在草地貪夜蛾各蟲態(tài)中,卵的耐寒性最弱,蛹最強(qiáng),蛹是最有可能的越冬蟲態(tài)。從理論上講,草地貪夜蛾在冬季溫度4℃的持續(xù)時間超過38 d或8℃超過63 d的地區(qū)不能越冬。
草地貪夜蛾在福州晉安和閩侯模擬越冬試驗結(jié)果表明,卵在冬季期間的75 d(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5日)內(nèi)未孵化,置于25℃下持續(xù)觀察21 d也不能孵化,表明卵在上述兩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不能越冬。蛹的模擬越冬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埋蛹15 d內(nèi),無成蟲羽化;在埋蛹15-30 d和30-45 d期間,低海拔的晉安觀測點的羽化率分別為45.83%和10.42%,顯著高于高海拔的閩侯觀測點的28.13%和0 (F(15-30d)=29.161,P=0.006,df=1,4;F(30-45 d)=384.278,P=0.000,df=1,4);在埋蛹45-60d和60-75 d期間,晉安觀測點的羽化率分別為4.17%和2.08%,而閩侯觀測點均無成蟲羽化,其中,45-60 d期間兩個觀測點的羽化率差異顯著(F1,4=65.793,P=0.001),但60-75 d兩地的成蟲羽化率差異不顯著(F1,4=4.000,P=0.116)。由于同一緯度不同海拔高度的氣溫存在較大差異,在低溫期間的蛹的存活率和越冬能力也有顯著差異,如在福州晉安和閩侯兩地,蛹的總羽化率分別為62.50%和28.13%,差異顯著(F1,4=166.107,P=0.000);在閩侯觀測點的蛹不能完成越冬,而在晉安觀測點,蛹能在越冬過程中陸續(xù)羽化,另有2.08%的蛹能存活越過3月15日從而完成越冬。2020年的1-3月期間,福州晉安和閩侯兩地的日均溫分別為11.4℃和14.2℃。分析表明,在1-3月的日均溫低于14.2℃的地區(qū),草地貪夜蛾卵不能孵化,不能完成越冬;在1-3月的日均溫低于11.1℃的地區(qū),蛹不能完成越冬;在1-3月的日均溫達(dá)14.2℃地區(qū),蛹能完成越冬,但能完成越冬的蛹的比率較低。因此,溫度決定著草地貪夜蛾蛹的越冬能力。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中國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策略[J]. 吳孔明. 植物保護(hù). 2020(02)
[2]草地貪夜蛾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生長發(fā)育特性[J]. 張紅梅,尹艷瓊,趙雪晴,李向永,王燕,劉瑩,陳福壽,諶愛東. 環(huán)境昆蟲學(xué)報. 2020(01)
[3]草地貪夜蛾在安徽地區(qū)越冬能力初探[J]. 謝明惠,鐘永志,陳浩梁,林璐璐,張光玲,徐麗娜,王振營,張金平,張峰,蘇衛(wèi)華. 植物保護(hù). 2020(03)
[4]取食不同食物的草地貪夜蛾的過冷卻點和結(jié)冰點[J]. 張悅,鄧曉悅,張雪艷,蔣春先,黃川,陳昊楠,李慶,封傳紅,馬利. 植物保護(hù). 2020(02)
[5]越南北部草地貪夜蛾發(fā)生情況調(diào)查[J]. 盧輝,唐繼洪,呂寶乾,何杏,陳琪,蘇豪. 植物保護(hù). 2020(02)
[6]2019年我國草地貪夜蛾擴(kuò)散為害規(guī)律觀測[J]. 姜玉英,劉杰,謝茂昌,李亞紅,楊俊杰,張曼麗,邱坤. 植物保護(hù). 2019(06)
[7]不同溫度下草地貪夜蛾年齡-階段實驗種群兩性生命表的構(gòu)建[J]. 謝殿杰,張蕾,程云霞,江幸福. 植物保護(hù). 2019(06)
[8]草地貪夜蛾室內(nèi)種群抗寒能力測定[J]. 張智,鄭喬,張云慧,劉杰,殷新田,湯清波,李靜,袁源,李祥瑞,朱勛. 植物保護(hù). 2019(06)
[9]草地貪夜蛾的發(fā)育起點溫度、有效積溫和發(fā)育歷期預(yù)測模型[J]. 何莉梅,葛世帥,陳玉超,吳秋琳,姜玉英,吳孔明. 植物保護(hù). 2019(05)
[10]溫度對草地貪夜蛾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J]. 魯智慧,和淑琪,嚴(yán)乃勝,趙文杰,姚萬福,陳亞平,楊通,姜玉英,桂富榮. 植物保護(hù). 2019(05)
本文編號:3321222
【文章來源】:應(yīng)用昆蟲學(xué)報. 2020,5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福建省無冬玉米種植區(qū)田間草地貪夜蛾越冬蛹數(shù)量(A)和誘捕的成蟲數(shù)量(B)
草地貪夜蛾在低溫下的致死時間,如表1所示,對于同一個蟲態(tài)或齡期,50%致死時間(LT50)、90%致死時間(LT90)和99%致死時間(LT99)均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縮短,從LT50、LT90和LT99的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草地貪夜蛾各蟲態(tài)的耐寒性強(qiáng)弱。在0℃下的存活能力由強(qiáng)到弱的排列順序依次為1齡幼蟲>2齡幼蟲>蛹>3齡幼蟲>4齡幼蟲>5齡幼蟲>6齡幼蟲>雌成蟲>雄成蟲>卵;在4℃下的依次為蛹>1齡幼蟲>2齡幼蟲>3齡幼蟲>4齡幼蟲>6齡幼蟲>5齡幼蟲>雌成蟲>雄成蟲>卵;在8℃下的依次為蛹>雌成蟲>1齡幼蟲>2齡幼蟲>3齡幼蟲>雄成蟲>6齡幼蟲>4齡幼蟲>5齡幼蟲>卵。結(jié)果表明,在3種低溫條件下,草地貪夜蛾卵的耐寒性最弱。在0℃下,1齡幼蟲的低溫存活能力最強(qiáng),但其99%致死時間(LT99)僅為118.01 h(約合5 d),與2齡幼蟲LT99的104.24 h(約合4 d)、蛹LT99的101.08 h(約合4 d)的差異很;在4℃和8℃下,蛹的耐寒性最強(qiáng),其LT99分別921.18 h和1 506.98 h,約合38 d和63 d,分別是1齡幼蟲在4℃和8℃下LT99的7.31倍和4.30倍。雖然,在0℃下蛹的LT50、LT90和LT99均小于1齡幼蟲,但差別很小,而在4℃和8℃下蛹的LT90和LT99均明顯大于1齡幼蟲,從而也表明蛹的耐寒性更強(qiáng)。綜上,在草地貪夜蛾各蟲態(tài)中,卵的耐寒性最弱,蛹最強(qiáng),蛹是最有可能的越冬蟲態(tài)。從理論上講,草地貪夜蛾在冬季溫度4℃的持續(xù)時間超過38 d或8℃超過63 d的地區(qū)不能越冬。
草地貪夜蛾在福州晉安和閩侯模擬越冬試驗結(jié)果表明,卵在冬季期間的75 d(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5日)內(nèi)未孵化,置于25℃下持續(xù)觀察21 d也不能孵化,表明卵在上述兩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不能越冬。蛹的模擬越冬試驗結(jié)果如圖2所示,埋蛹15 d內(nèi),無成蟲羽化;在埋蛹15-30 d和30-45 d期間,低海拔的晉安觀測點的羽化率分別為45.83%和10.42%,顯著高于高海拔的閩侯觀測點的28.13%和0 (F(15-30d)=29.161,P=0.006,df=1,4;F(30-45 d)=384.278,P=0.000,df=1,4);在埋蛹45-60d和60-75 d期間,晉安觀測點的羽化率分別為4.17%和2.08%,而閩侯觀測點均無成蟲羽化,其中,45-60 d期間兩個觀測點的羽化率差異顯著(F1,4=65.793,P=0.001),但60-75 d兩地的成蟲羽化率差異不顯著(F1,4=4.000,P=0.116)。由于同一緯度不同海拔高度的氣溫存在較大差異,在低溫期間的蛹的存活率和越冬能力也有顯著差異,如在福州晉安和閩侯兩地,蛹的總羽化率分別為62.50%和28.13%,差異顯著(F1,4=166.107,P=0.000);在閩侯觀測點的蛹不能完成越冬,而在晉安觀測點,蛹能在越冬過程中陸續(xù)羽化,另有2.08%的蛹能存活越過3月15日從而完成越冬。2020年的1-3月期間,福州晉安和閩侯兩地的日均溫分別為11.4℃和14.2℃。分析表明,在1-3月的日均溫低于14.2℃的地區(qū),草地貪夜蛾卵不能孵化,不能完成越冬;在1-3月的日均溫低于11.1℃的地區(qū),蛹不能完成越冬;在1-3月的日均溫達(dá)14.2℃地區(qū),蛹能完成越冬,但能完成越冬的蛹的比率較低。因此,溫度決定著草地貪夜蛾蛹的越冬能力。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中國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策略[J]. 吳孔明. 植物保護(hù). 2020(02)
[2]草地貪夜蛾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生長發(fā)育特性[J]. 張紅梅,尹艷瓊,趙雪晴,李向永,王燕,劉瑩,陳福壽,諶愛東. 環(huán)境昆蟲學(xué)報. 2020(01)
[3]草地貪夜蛾在安徽地區(qū)越冬能力初探[J]. 謝明惠,鐘永志,陳浩梁,林璐璐,張光玲,徐麗娜,王振營,張金平,張峰,蘇衛(wèi)華. 植物保護(hù). 2020(03)
[4]取食不同食物的草地貪夜蛾的過冷卻點和結(jié)冰點[J]. 張悅,鄧曉悅,張雪艷,蔣春先,黃川,陳昊楠,李慶,封傳紅,馬利. 植物保護(hù). 2020(02)
[5]越南北部草地貪夜蛾發(fā)生情況調(diào)查[J]. 盧輝,唐繼洪,呂寶乾,何杏,陳琪,蘇豪. 植物保護(hù). 2020(02)
[6]2019年我國草地貪夜蛾擴(kuò)散為害規(guī)律觀測[J]. 姜玉英,劉杰,謝茂昌,李亞紅,楊俊杰,張曼麗,邱坤. 植物保護(hù). 2019(06)
[7]不同溫度下草地貪夜蛾年齡-階段實驗種群兩性生命表的構(gòu)建[J]. 謝殿杰,張蕾,程云霞,江幸福. 植物保護(hù). 2019(06)
[8]草地貪夜蛾室內(nèi)種群抗寒能力測定[J]. 張智,鄭喬,張云慧,劉杰,殷新田,湯清波,李靜,袁源,李祥瑞,朱勛. 植物保護(hù). 2019(06)
[9]草地貪夜蛾的發(fā)育起點溫度、有效積溫和發(fā)育歷期預(yù)測模型[J]. 何莉梅,葛世帥,陳玉超,吳秋琳,姜玉英,吳孔明. 植物保護(hù). 2019(05)
[10]溫度對草地貪夜蛾生長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J]. 魯智慧,和淑琪,嚴(yán)乃勝,趙文杰,姚萬福,陳亞平,楊通,姜玉英,桂富榮. 植物保護(hù). 2019(05)
本文編號:3321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3212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