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綠毛螢葉甲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控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22:55
榆綠毛螢葉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是城市園林的主要害蟲之一,寄主為榆樹。本研究對其生活習性、越冬成蟲的空間分布以及寄主的取食選擇進行了研究,并對不同蟲態(tài)篩選最佳防治方法,為掌握榆綠毛螢葉甲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防控。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榆綠毛螢葉甲在長春地區(qū)一年發(fā)生2代,且世代重疊現象嚴重,以成蟲越冬;成蟲和幼蟲均食葉為害,老熟幼蟲化蛹可分泌粘液危害寄主;實驗室卵的孵化率為84.2%,成蟲的羽化率為92.3%,8月中下旬為成蟲羽化高峰期。2.榆綠毛螢葉甲越冬成蟲垂直分布范圍在土壤05cm范圍內占96.35%,水平分布范圍在距樹干基部050cm范圍內占46.21%。越冬前成蟲中雌蟲占45.84%,雄蟲占54.16%;越冬后成蟲中雌蟲占51.94%,雄蟲占48.06%;越冬后上樹成蟲中雌蟲占62.94%,雄蟲占37.06%。榆綠毛螢葉甲越冬成蟲在林間理論空間分布型屬于負二項分布,線性回歸方程為:m*=0.08824+1.24780m(R=0.9955),其空間分布為聚集分布,聚集水平程度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大而上升,聚集...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榆綠毛螢葉甲成蟲外部形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榆黃毛螢葉甲的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的測定[J]. 陳亞麗,阿地力·沙塔爾,喻峰,買合木提·尼亞孜,馬建紅,孔文軍,馬斌,賀斌. 應用昆蟲學報. 2016(01)
[2]沙蔥螢葉甲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研究[J]. 昊翔,周曉榕,龐保平,張卓然,包祥. 草地學報. 2015(05)
[3]榆藍葉甲和榆黃葉甲的生態(tài)習性與防治措施[J]. 王小麗,劉少輝. 現代農村科技. 2015(17)
[4]榆綠毛螢葉甲生物學特性觀察及防治方法[J]. 馮文全,王樹娟,趙建奇,段景攀. 內蒙古林業(yè). 2015(09)
[5]油茶幼林茶角胸葉甲成蟲空間分布型及其環(huán)境解釋[J]. 李密,周剛,何振,譚濟才,劉躍進,伍義平. 林業(yè)科學. 2014(10)
[6]明亮長腳金龜甲成蟲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研究[J]. 郭建蒲,袁忠林. 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3)
[7]兩種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蟲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J]. 峗薇,楊茂發(fā),廖啟榮,楊洪,陳文龍. 植物保護學報. 2013(02)
[8]榆黃葉甲生物學特性及其綜合防治[J]. 薛春梅,李佳琳,王卓微,劉偉奇,羅志文. 江西植保. 2011(02)
[9]三星黃螢葉甲成蟲在絞股藍田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研究[J]. 鄭燕,姜超,楊晨亮,李萬梅,李建軍,李修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10]新疆螢葉甲亞科的生物多樣性初步研究[J]. 李雪,郭建偉,胡紅英.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1(02)
碩士論文
[1]外來廣聚螢葉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寄主專一性研究[D]. 胡亞鵬.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6
[2]甘草螢葉甲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的研究[D]. 張治科.寧夏大學 2005
[3]葉甲科昆蟲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片段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 黃菲.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20485
【文章來源】:吉林農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榆綠毛螢葉甲成蟲外部形態(tài)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榆黃毛螢葉甲的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的測定[J]. 陳亞麗,阿地力·沙塔爾,喻峰,買合木提·尼亞孜,馬建紅,孔文軍,馬斌,賀斌. 應用昆蟲學報. 2016(01)
[2]沙蔥螢葉甲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研究[J]. 昊翔,周曉榕,龐保平,張卓然,包祥. 草地學報. 2015(05)
[3]榆藍葉甲和榆黃葉甲的生態(tài)習性與防治措施[J]. 王小麗,劉少輝. 現代農村科技. 2015(17)
[4]榆綠毛螢葉甲生物學特性觀察及防治方法[J]. 馮文全,王樹娟,趙建奇,段景攀. 內蒙古林業(yè). 2015(09)
[5]油茶幼林茶角胸葉甲成蟲空間分布型及其環(huán)境解釋[J]. 李密,周剛,何振,譚濟才,劉躍進,伍義平. 林業(yè)科學. 2014(10)
[6]明亮長腳金龜甲成蟲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研究[J]. 郭建蒲,袁忠林. 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3)
[7]兩種育秧方式下稻水象甲幼蟲的空間分布型及其抽樣技術[J]. 峗薇,楊茂發(fā),廖啟榮,楊洪,陳文龍. 植物保護學報. 2013(02)
[8]榆黃葉甲生物學特性及其綜合防治[J]. 薛春梅,李佳琳,王卓微,劉偉奇,羅志文. 江西植保. 2011(02)
[9]三星黃螢葉甲成蟲在絞股藍田的空間分布型及抽樣技術研究[J]. 鄭燕,姜超,楊晨亮,李萬梅,李建軍,李修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10]新疆螢葉甲亞科的生物多樣性初步研究[J]. 李雪,郭建偉,胡紅英.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1(02)
碩士論文
[1]外來廣聚螢葉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寄主專一性研究[D]. 胡亞鵬.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6
[2]甘草螢葉甲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的研究[D]. 張治科.寧夏大學 2005
[3]葉甲科昆蟲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片段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D]. 黃菲.陜西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320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3204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