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鐮刀菌中FgATG9基因的功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18:03
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半活體營養(yǎng)型的谷類植物致病真菌,可侵染小麥、大麥等,其引起的赤霉病導致谷物大量減產(chǎn)且品質(zhì)下降。自噬是一種高度保守的溶酶體/液泡降解途徑,對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細胞分化、致病相關(guān)發(fā)育、細胞程序性死亡等。在酵母中已經(jīng)鑒定到38個自噬相關(guān)蛋白,Atg9是其中一員,它是一種多跨膜蛋白,能夠為早期自噬體形成提供生物膜,從而對自噬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稻瘟病菌MoAtg9的氨基酸序列在禾谷鐮刀菌數(shù)據(jù)庫中比對獲得其蛋白的編碼基因FgATG9(FGSG13660)及其蛋白序列。以野生型菌株P(guān)H-1為背景,采用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shù),獲得FgATG9基因敲除突變體,并對其進行表型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FgATG9基因缺失后,菌株生長速度減慢;氣生菌絲明顯減少;用孢子懸浮液接種小麥麥穗和小麥胚芽鞘,突變體的病斑均明顯小于野生型。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中脂滴積累沒有明顯變化,但其消耗脂滴的能力明顯減弱,說明FgATG9基因參與調(diào)控脂滴代謝過程。亞細胞定位實驗顯示FgAtg9成點狀不均勻的分布在菌絲及孢子萌發(fā)階段的細胞質(zhì)中,這與M...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不同物種Atg9蛋白的跨膜結(jié)構(gòu)域??Fig.?3-1?Conserved?transmembrane?domains?of?Atg9?in?different?species.??
圖3-2Atg9系統(tǒng)發(fā)育樹
禾谷鐮刀菌中F#rG9基因的功能分析??Mock?PH-1?AFgatg9-1?AFgatg9-2?AFgatg9-3?AFgatg9-C??■11??圖3-9突變體對小麥麥穗的致病性分析??Fig.?3-9?Infection?of?flowering?wheat?heads?by?AFgatg9?deletion?mutants.??3.4?/^4;TG9基因參與調(diào)控脂滴的代謝??dFg如突變體的氣生菌絲較野生型稀薄,試管培養(yǎng)氣生菌絲也不能大幅延??伸,我們猜測這9突變體從較老菌絲輸送營養(yǎng)到菌絲生長尖端的能力受到影??響,并且不能有效利用存儲在菌絲中的脂滴、糖原等能源物質(zhì)來提供能量。為了??探究廠以rG9基因是否影響脂滴代謝,首先我們要確定脂滴在突變體中??的積累是否發(fā)生變化。我們收集您9突變體、PH-1的孢子,將相同量的孢??子接種至液體CM中,兩天后用LipidTOX?Red對菌絲中的脂滴進行染色,結(jié)果??顯示野生型PH-1和突變體的菌絲均可以被LipidTOX?Red染到大量紅??色塊狀斑塊,如圖3-10,所以野生型和突變體都能積累大量的脂滴,說明??基因不影響脂滴的積累。??3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細胞自噬在腫瘤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李國東,吳德全,李本義. 癌癥. 2009(04)
本文編號:3218930
【文章來源】:福建農(nóng)林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不同物種Atg9蛋白的跨膜結(jié)構(gòu)域??Fig.?3-1?Conserved?transmembrane?domains?of?Atg9?in?different?species.??
圖3-2Atg9系統(tǒng)發(fā)育樹
禾谷鐮刀菌中F#rG9基因的功能分析??Mock?PH-1?AFgatg9-1?AFgatg9-2?AFgatg9-3?AFgatg9-C??■11??圖3-9突變體對小麥麥穗的致病性分析??Fig.?3-9?Infection?of?flowering?wheat?heads?by?AFgatg9?deletion?mutants.??3.4?/^4;TG9基因參與調(diào)控脂滴的代謝??dFg如突變體的氣生菌絲較野生型稀薄,試管培養(yǎng)氣生菌絲也不能大幅延??伸,我們猜測這9突變體從較老菌絲輸送營養(yǎng)到菌絲生長尖端的能力受到影??響,并且不能有效利用存儲在菌絲中的脂滴、糖原等能源物質(zhì)來提供能量。為了??探究廠以rG9基因是否影響脂滴代謝,首先我們要確定脂滴在突變體中??的積累是否發(fā)生變化。我們收集您9突變體、PH-1的孢子,將相同量的孢??子接種至液體CM中,兩天后用LipidTOX?Red對菌絲中的脂滴進行染色,結(jié)果??顯示野生型PH-1和突變體的菌絲均可以被LipidTOX?Red染到大量紅??色塊狀斑塊,如圖3-10,所以野生型和突變體都能積累大量的脂滴,說明??基因不影響脂滴的積累。??3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細胞自噬在腫瘤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李國東,吳德全,李本義. 癌癥. 2009(04)
本文編號:3218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2189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