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條件對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04:11
為了適應環(huán)境條件變化,棉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有翅型和無翅型,前者種群多會長距離遷飛或擴散,后者多會定居繁殖,為了明確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調控寄主植物以及昆蟲激素和外界溫度環(huán)境對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的影響,本文對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進行研究,以期為棉蚜綜合治理提供理論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研究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差異性的變化。結果表明:(1)無翅棉蚜的SOD、POD、可溶性蛋白質、脂類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趨勢;CAT呈下降趨勢。(2)有翅棉蚜體內SOD、POD、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呈上升趨勢,CAT、脂類呈下降趨勢。有翅蚜體內可溶性糖和脂類含量高于無翅蚜,而無翅蚜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高于有翅蚜。2.研究了饑餓脅迫下有翅與無翅棉蚜物質能量的差異性。結果表明:(1)棉蚜鮮重和干重是有翅成蚜取食組高于饑餓組,含水量則為饑餓組高于取食組,其饑餓組鮮重、干重、含水量分別為1.402.06、0.571.10、0.671.00mg/20頭,取食組為1.632.06、0.901.10、0.57<...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翅兩型棉蚜SOD比活力的測定Fig.2-1WingdifferentiationprocessofwinglessandwingedaphidAphisgossypiiSODactivitydetermination
圖 2-1 翅兩型棉蚜 SOD 比活力的測定Fig. 2-1 Wing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wingless and winged aphid Aphis gossypiSOD activity determination由圖 2-1 可知,有翅棉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 SOD 比活力均高于無翅棉蚜者均出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并且都在第 6d 達到最大值分別為 0.177 .151U/mg(pro)/min,第 6d 至第 8d 處于下降趨勢。同一生長天數(shù)下的 SO活力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P<0.05)。(下同)結果第 4d 和第 6d 時兩者 SOD 比活力差異極顯著(P=0.047;P=0.021)。.2.2 翅兩型棉蚜 POD 比活力變化
不同條件對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的影響Fig. 2-2 Wing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wingless and winged aphid Aphis gossypiPOD activity determination由圖 2-2 可知,有翅棉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 POD 比活力整體高于無翅棉蚜且都在第 8d 達到最大值分別為 0.612 和 1.374 U/mg(pro)/min,第 1d 到d 處于平穩(wěn)上升趨勢。同一生長天數(shù)下的 POD 比活力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異顯著性比較(P<0.05)。結果發(fā)現(xiàn)在第 8d 時 POD 比活力差異顯著(P=0.018.2.3 翅兩型棉蚜 CAT 比活力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菜蚜繭蜂對蘿卜蚜的控制作用研究[J]. 楊海林,谷星慧,羅秀蓮,楊曜華,張立猛.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6(05)
[2]多因子對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響[J]. 王佩玲,張金,高桂珍,李國英,呂昭智. 植物保護. 2014(04)
[3]不同棉蚜為害程度對花蕾期棉花生理生化的影響[J]. 閆慧敏,鄧小霞,汪鳳娟,高勇,王全龍,江海瀾,王俊剛.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3(11)
[4]新疆車排子墾區(qū)棉蚜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 常新龍,鄭建立. 中國棉花. 2013(06)
[5]縮節(jié)胺劑量對花鈴期棉花生理特性的研究[J]. 鄧小霞,江海瀾,彭俊,周婷婷,孟新剛,汪靜,王俊剛.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1)
[6]麗斗蟋翅二型雌蟲飛行肌和卵巢發(fā)育間的資源分配差異[J]. 趙呂權,朱道弘,曾楊. 昆蟲學報. 2012(09)
[7]馬鈴薯甲蟲自然種群對光周期的適應性研究[J]. 鄧小霞,王俊剛,江海瀾,何澤敏,馬天文,彭俊.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2)
[8]縮節(jié)胺(DPC)對干旱區(qū)雜交棉冠層結構及群體光合生產的調節(jié)[J]. 馮國藝,姚炎帝,杜明偉,田景山,羅宏海,張亞黎,張旺鋒. 棉花學報. 2012(01)
[9]不同水分脅迫水平對葡萄葉水勢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 齊建波,榮新民,陳虎,劉懷鋒.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10]縮節(jié)胺對棉蚜種群繁殖的影響[J]. 周運剛,王俊剛,馬天文,何澤敏.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1(05)
博士論文
[1]褐飛虱翅型分化分子機理研究[D]. 薛建.浙江大學 2015
[2]麥長管蚜翅型分化相關的生態(tài)學及microRNA水平的分子機理研究[D]. 張方梅.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5
[3]蝴蝶蘭(Phalaenopsis spp.)抗冷特性研究[D]. 劉學慶.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棉蚜脅迫下的棉花防御反應及藥劑對棉蚜應激防御酶活性的影響[D]. 陳麗慧.塔里木大學 2016
[2]保幼激素類似物對異色瓢蟲生殖及子代發(fā)育、捕食的影響[D]. 路玉婷.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3]縮節(jié)胺誘導棉花防御棉蚜的機理研究[D]. 鄧小霞.石河子大學 2013
[4]多殺菌素對甜菜夜蛾的毒力及生理生化的影響[D]. 王光鋒.湖南農業(yè)大學 2003
[5]禾谷縊管蚜地理種群及翅型分化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D]. 劉學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2
本文編號:3217669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翅兩型棉蚜SOD比活力的測定Fig.2-1WingdifferentiationprocessofwinglessandwingedaphidAphisgossypiiSODactivitydetermination
圖 2-1 翅兩型棉蚜 SOD 比活力的測定Fig. 2-1 Wing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wingless and winged aphid Aphis gossypiSOD activity determination由圖 2-1 可知,有翅棉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 SOD 比活力均高于無翅棉蚜者均出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并且都在第 6d 達到最大值分別為 0.177 .151U/mg(pro)/min,第 6d 至第 8d 處于下降趨勢。同一生長天數(shù)下的 SO活力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P<0.05)。(下同)結果第 4d 和第 6d 時兩者 SOD 比活力差異極顯著(P=0.047;P=0.021)。.2.2 翅兩型棉蚜 POD 比活力變化
不同條件對翅兩型棉蚜生理代謝的影響Fig. 2-2 Wing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wingless and winged aphid Aphis gossypiPOD activity determination由圖 2-2 可知,有翅棉蚜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 POD 比活力整體高于無翅棉蚜且都在第 8d 達到最大值分別為 0.612 和 1.374 U/mg(pro)/min,第 1d 到d 處于平穩(wěn)上升趨勢。同一生長天數(shù)下的 POD 比活力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異顯著性比較(P<0.05)。結果發(fā)現(xiàn)在第 8d 時 POD 比活力差異顯著(P=0.018.2.3 翅兩型棉蚜 CAT 比活力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菜蚜繭蜂對蘿卜蚜的控制作用研究[J]. 楊海林,谷星慧,羅秀蓮,楊曜華,張立猛.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6(05)
[2]多因子對棉蚜有翅蚜形成的影響[J]. 王佩玲,張金,高桂珍,李國英,呂昭智. 植物保護. 2014(04)
[3]不同棉蚜為害程度對花蕾期棉花生理生化的影響[J]. 閆慧敏,鄧小霞,汪鳳娟,高勇,王全龍,江海瀾,王俊剛. 新疆農業(yè)科學. 2013(11)
[4]新疆車排子墾區(qū)棉蚜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 常新龍,鄭建立. 中國棉花. 2013(06)
[5]縮節(jié)胺劑量對花鈴期棉花生理特性的研究[J]. 鄧小霞,江海瀾,彭俊,周婷婷,孟新剛,汪靜,王俊剛.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1)
[6]麗斗蟋翅二型雌蟲飛行肌和卵巢發(fā)育間的資源分配差異[J]. 趙呂權,朱道弘,曾楊. 昆蟲學報. 2012(09)
[7]馬鈴薯甲蟲自然種群對光周期的適應性研究[J]. 鄧小霞,王俊剛,江海瀾,何澤敏,馬天文,彭俊.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2)
[8]縮節(jié)胺(DPC)對干旱區(qū)雜交棉冠層結構及群體光合生產的調節(jié)[J]. 馮國藝,姚炎帝,杜明偉,田景山,羅宏海,張亞黎,張旺鋒. 棉花學報. 2012(01)
[9]不同水分脅迫水平對葡萄葉水勢及生理指標的影響[J]. 齊建波,榮新民,陳虎,劉懷鋒.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10]縮節(jié)胺對棉蚜種群繁殖的影響[J]. 周運剛,王俊剛,馬天文,何澤敏.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1(05)
博士論文
[1]褐飛虱翅型分化分子機理研究[D]. 薛建.浙江大學 2015
[2]麥長管蚜翅型分化相關的生態(tài)學及microRNA水平的分子機理研究[D]. 張方梅.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5
[3]蝴蝶蘭(Phalaenopsis spp.)抗冷特性研究[D]. 劉學慶.山東農業(yè)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棉蚜脅迫下的棉花防御反應及藥劑對棉蚜應激防御酶活性的影響[D]. 陳麗慧.塔里木大學 2016
[2]保幼激素類似物對異色瓢蟲生殖及子代發(fā)育、捕食的影響[D]. 路玉婷.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6
[3]縮節(jié)胺誘導棉花防御棉蚜的機理研究[D]. 鄧小霞.石河子大學 2013
[4]多殺菌素對甜菜夜蛾的毒力及生理生化的影響[D]. 王光鋒.湖南農業(yè)大學 2003
[5]禾谷縊管蚜地理種群及翅型分化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D]. 劉學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2
本文編號:3217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2176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