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成蟲趨性及幼蟲化學防治藥劑篩選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00:4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是專一危害臭椿的林木鉆蛀性害蟲。針對這兩種象甲已有監(jiān)測與防治方法的不足,測定了二者對不同顏色和形狀以及不同偏振光的趨性;針對臭椿溝眶象幼蟲,進行了不同化學藥劑的毒力測定及林間樹干注藥防治試驗。主要結果如下:1.室內和野外測定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趨性結果表明:室內顏色選擇試驗中,兩種象甲對所選取7種顏色中的紅色和黑色最敏感。室內形狀選擇試驗中,兩種象甲均能被高大直立的物體吸引。野外顏色試驗中,紅色和黑色誘捕器均能有效捕獲溝眶象。當顏色和引誘劑結合,組合誘捕器有增效的作用。2.室內和野外測定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不同偏振光的趨性結果表明:室內偏振光選擇試驗中,兩種象甲均表現趨光的特性,溝眶象能夠感知到偏振光,但臭椿溝眶象對偏振光不敏感。野外試驗中,偏振光誘捕器對溝眶象的回捕率顯著高于非偏振光誘捕器。3.室內和林間篩選防治臭椿溝眶象幼蟲的高效低毒化學藥劑結果表明:室內毒力測定中,5種藥劑對臭椿溝眶象幼蟲的LC50排序:4.5%高效氯氰菊酯>2.6%甲維高氯氟>20%丁硫克百威>10%吡蟲啉>5%啶蟲脒;林間掛藥袋進行樹干注藥試驗,1...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研究現狀
1.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生物學
1.2.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防治進展
1.3 昆蟲視覺研究進展
1.3.1 昆蟲的視覺器官
1.3.2 昆蟲的顏色視覺
1.3.3 昆蟲的偏振視覺
1.3.4 昆蟲的空間視覺
1.4 蛀干害蟲化學防治研究進展
1.4.1 樹干噴霧
1.4.2 樹干注藥
1.5 研究目的和意義
1.6 研究技術路線
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成蟲對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趨性
2.1 材料與方法
2.1.1 室內不同顏色選擇
2.1.2 室內不同形狀選擇
2.1.3 野外誘捕
2.1.4 數據分析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顏色的選擇
2.2.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形狀的選擇
2.2.3 溝眶象野外誘捕調查
2.3 結論與討論
3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偏振光的趨性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室內不同偏振光的選擇
3.1.2 野外標記回捕調查
3.1.3 數據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偏振光的選擇
3.2.2 溝眶象野外標記回捕調查
3.3 結論與討論
4 臭椿溝眶象幼蟲化學防治藥劑篩選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室內毒力測定
4.1.2 林間樹干注藥
4.1.3 數據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室內毒力測定
4.2.2 林間樹干注藥調查
4.3 結論與討論
5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性誘劑防治茶尺蠖效果試驗初報[J]. 林清華,陳銀方,葉春福. 農業(yè)與技術. 2013(11)
[2]昆蟲視覺研究綜述[J]. 鄭勝男,黃陳蓉,徐夢溪,韓磊. 信息通信. 2013(08)
[3]不同溫濕度下白僵菌對紅緣天牛幼蟲致病力的研究[J]. 汪敏捷,雷玲,王建華,秦勤,劉晨,丁嘉文,李敏,劉強.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3)
[4]苧麻田燈下主要害蟲及天敵成分分析[J]. 劉超華,汪紅武,陳利珍,王小平,雷朝亮.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3(04)
[5]再談哈爾濱市園林植物主要害蟲——光肩星天牛的防治[J]. 王巍,王佳巍,趙佳. 防護林科技. 2013(06)
[6]家蠶復眼突變系光澤眼(lu)和光澤小眼(ve)的復眼形態(tài)觀察[J]. 李瓊艷,劉春,荀利杰,李棟,黨增強,呂金鳳,夏慶友. 昆蟲學報. 2013(04)
[7]快速區(qū)分溝眶象雌雄成蟲的方法[J]. 陳沖,于倩倩,劉振凱,孫耀武,曹川健,寶山,溫俊寶.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02)
[8]昆蟲的復眼[J]. 金菲,顏忠誠. 生物學通報. 2012(12)
[9]不同顏色誘捕器對草蛉誘殺率的研究[J]. 康總江,朱亮,魏書軍,石寶才. 北方園藝. 2012(23)
[10]視覺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J]. 劉博,徐華潮,孟俊國,孫江華,樊建庭.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2(04)
博士論文
[1]銅綠麗金龜對光信號的感受和行為響應機制研究[D]. 蔣月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2]華山松木蠹象及其三種主要寄生蜂的趨光特性研究[D]. 陳友.云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溝眶象不同蟲態(tài)的比較轉錄組研究[D]. 武政梅.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2]視覺因素對榆紫葉甲定位寄主的影響及其視覺偏好研究[D]. 鮑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3]臭椿溝眶象和溝眶象預測預報、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研究[D]. 楊舟斌.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4]脂溶性滲透劑“柔脂通”性能測定及林間防治效果的研究[D]. 張娣.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5
[5]黑帶食蚜蠅的復眼結構及其調光機制[D]. 張勝杰.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5
[6]溝眶象關鍵基礎生物學特性研究[D]. 張艷.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7]溝眶象人工飼養(yǎng)及防治初探[D]. 楊鵬.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8]不同誘捕技術對鞘翅目誘捕效果比較及昆蟲多樣性研究[D]. 劉璇.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9]溝眶象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飼養(yǎng)初探[D]. 于倩倩.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10]臭椿溝眶象對臭椿的控制作用、遺傳分化和線粒體基因組研究[D]. 余波.揚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50176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研究現狀
1.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生物學
1.2.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防治進展
1.3 昆蟲視覺研究進展
1.3.1 昆蟲的視覺器官
1.3.2 昆蟲的顏色視覺
1.3.3 昆蟲的偏振視覺
1.3.4 昆蟲的空間視覺
1.4 蛀干害蟲化學防治研究進展
1.4.1 樹干噴霧
1.4.2 樹干注藥
1.5 研究目的和意義
1.6 研究技術路線
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成蟲對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趨性
2.1 材料與方法
2.1.1 室內不同顏色選擇
2.1.2 室內不同形狀選擇
2.1.3 野外誘捕
2.1.4 數據分析
2.2 結果與分析
2.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顏色的選擇
2.2.2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形狀的選擇
2.2.3 溝眶象野外誘捕調查
2.3 結論與討論
3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偏振光的趨性
3.1 材料與方法
3.1.1 室內不同偏振光的選擇
3.1.2 野外標記回捕調查
3.1.3 數據分析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溝眶象和臭椿溝眶象對偏振光的選擇
3.2.2 溝眶象野外標記回捕調查
3.3 結論與討論
4 臭椿溝眶象幼蟲化學防治藥劑篩選
4.1 材料與方法
4.1.1 室內毒力測定
4.1.2 林間樹干注藥
4.1.3 數據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室內毒力測定
4.2.2 林間樹干注藥調查
4.3 結論與討論
5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性誘劑防治茶尺蠖效果試驗初報[J]. 林清華,陳銀方,葉春福. 農業(yè)與技術. 2013(11)
[2]昆蟲視覺研究綜述[J]. 鄭勝男,黃陳蓉,徐夢溪,韓磊. 信息通信. 2013(08)
[3]不同溫濕度下白僵菌對紅緣天牛幼蟲致病力的研究[J]. 汪敏捷,雷玲,王建華,秦勤,劉晨,丁嘉文,李敏,劉強.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3)
[4]苧麻田燈下主要害蟲及天敵成分分析[J]. 劉超華,汪紅武,陳利珍,王小平,雷朝亮.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3(04)
[5]再談哈爾濱市園林植物主要害蟲——光肩星天牛的防治[J]. 王巍,王佳巍,趙佳. 防護林科技. 2013(06)
[6]家蠶復眼突變系光澤眼(lu)和光澤小眼(ve)的復眼形態(tài)觀察[J]. 李瓊艷,劉春,荀利杰,李棟,黨增強,呂金鳳,夏慶友. 昆蟲學報. 2013(04)
[7]快速區(qū)分溝眶象雌雄成蟲的方法[J]. 陳沖,于倩倩,劉振凱,孫耀武,曹川健,寶山,溫俊寶.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3(02)
[8]昆蟲的復眼[J]. 金菲,顏忠誠. 生物學通報. 2012(12)
[9]不同顏色誘捕器對草蛉誘殺率的研究[J]. 康總江,朱亮,魏書軍,石寶才. 北方園藝. 2012(23)
[10]視覺因素在松墨天牛定位寄主和交配中的作用[J]. 劉博,徐華潮,孟俊國,孫江華,樊建庭.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 2012(04)
博士論文
[1]銅綠麗金龜對光信號的感受和行為響應機制研究[D]. 蔣月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4
[2]華山松木蠹象及其三種主要寄生蜂的趨光特性研究[D]. 陳友.云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溝眶象不同蟲態(tài)的比較轉錄組研究[D]. 武政梅.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2]視覺因素對榆紫葉甲定位寄主的影響及其視覺偏好研究[D]. 鮑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6
[3]臭椿溝眶象和溝眶象預測預報、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研究[D]. 楊舟斌.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6
[4]脂溶性滲透劑“柔脂通”性能測定及林間防治效果的研究[D]. 張娣.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5
[5]黑帶食蚜蠅的復眼結構及其調光機制[D]. 張勝杰.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5
[6]溝眶象關鍵基礎生物學特性研究[D]. 張艷.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7]溝眶象人工飼養(yǎng)及防治初探[D]. 楊鵬.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8]不同誘捕技術對鞘翅目誘捕效果比較及昆蟲多樣性研究[D]. 劉璇.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5
[9]溝眶象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飼養(yǎng)初探[D]. 于倩倩.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10]臭椿溝眶象對臭椿的控制作用、遺傳分化和線粒體基因組研究[D]. 余波.揚州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50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05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