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損傷和兩種昆蟲啃食誘導的桑樹(Morus alba L.)葉片BVOCs釋放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01:32
桑樹(Morus alba L.)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在桑蠶飼養(yǎng)上有很大價值,但也長期遭受桑天牛的危害。本研究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桑樹在機械損傷和不同昆蟲啃食下誘導產生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釋放,探究桑樹對機械損傷和生物逆境的防御機制,為桑天牛植物源引誘劑生物防治和清潔高效的桑蠶飼料生產提供基礎理論知識。本實驗采用動態(tài)頂空氣體采樣和在線測量相結合,應用TD-GC-MS和PTR-MS兩種不同原理的質譜技術,對桑樹葉片在三種處理下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結果:(1)機械損傷后的桑樹葉片會立即釋放大量的綠葉揮發(fā)物(GLVs),其中包括(E)-己-3-烯基碳酸乙酯、1-甲基環(huán)戊烯、環(huán)己烯、(E)-2-己烯醛、(Z)-3-己烯醛、3-己烯醇、壬醛等主要物質,其中TD-GC-MS的檢測結果顯示(E)-己-3-烯基碳酸乙酯釋放量最大,但所有揮發(fā)物釋放的種類和濃度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2)桑蠶啃食誘導的葉片也會釋放GLVs,但葉釋放量相對較少,且沒有檢測到(E)-己-3-烯基碳酸乙酯。但在誘導后6小時,可以檢測到單萜類物質,相比于機械損傷,桑蠶啃食誘導的葉片釋放揮發(fā)物種類更多,...
【文章來源】: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揮發(fā)物在三級營養(yǎng)關系中的功能[51]
機械處理采用 40mm×40mm(含 88 枚微型針)的打孔器直接針刺后,馬上將葉片放入定制的玻璃圓柱形容器內。2.3 實驗方法2.3.1 材料處理方法機械處理:采用打孔器在實驗葉片上打孔四次,每次打孔皆避開主葉脈,損傷程度為 352 針/葉,損傷后立刻將葉片放入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桑蠶誘導:挑選 10 條生命體征良好且長勢相近的 5 齡家蠶和活體葉片放入同一密閉容器內,啃食 30min 后,立刻將啃食的葉片放進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桑天牛誘導:挑選 10 只生命體征良好且長勢相近的桑天牛成蟲和活體葉片放入同一密閉容器內,啃食 30min,同桑蠶啃食后的處理一樣,立馬將啃食的葉片放進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機械誘導試驗重復 5 次,桑蠶和桑天牛誘導試驗重復 10 次。
圖 2.2 實驗方法示意圖Fig2.2 Experimental method和定性分析方法釋放的揮發(fā)物進行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測。實驗結束在 40min 的實時監(jiān)控圖中,選取變化趨勢呈底、末段釋放速率、最大釋放速率、釋放量和及結構式的確定:使用 MassHunter 定性軟件gilent 公司,美國)中進行檢索,從而確定揮發(fā)法件進行一元方差分析(ANOVA),平均數(shù)間的多式
本文編號:2934718
【文章來源】: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揮發(fā)物在三級營養(yǎng)關系中的功能[51]
機械處理采用 40mm×40mm(含 88 枚微型針)的打孔器直接針刺后,馬上將葉片放入定制的玻璃圓柱形容器內。2.3 實驗方法2.3.1 材料處理方法機械處理:采用打孔器在實驗葉片上打孔四次,每次打孔皆避開主葉脈,損傷程度為 352 針/葉,損傷后立刻將葉片放入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桑蠶誘導:挑選 10 條生命體征良好且長勢相近的 5 齡家蠶和活體葉片放入同一密閉容器內,啃食 30min 后,立刻將啃食的葉片放進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桑天牛誘導:挑選 10 只生命體征良好且長勢相近的桑天牛成蟲和活體葉片放入同一密閉容器內,啃食 30min,同桑蠶啃食后的處理一樣,立馬將啃食的葉片放進特制容器進行采樣和在線測量。機械誘導試驗重復 5 次,桑蠶和桑天牛誘導試驗重復 10 次。
圖 2.2 實驗方法示意圖Fig2.2 Experimental method和定性分析方法釋放的揮發(fā)物進行動態(tài)實時監(jiān)測。實驗結束在 40min 的實時監(jiān)控圖中,選取變化趨勢呈底、末段釋放速率、最大釋放速率、釋放量和及結構式的確定:使用 MassHunter 定性軟件gilent 公司,美國)中進行檢索,從而確定揮發(fā)法件進行一元方差分析(ANOVA),平均數(shù)間的多式
本文編號:29347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93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