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花葉病毒運動蛋白抑制植物天然免疫作用機制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2.41
【圖文】:
Recognition邋Receptors,PRR)感知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一些比較保守的分子模式并激活下游免疫逡逑反應。另外一種策略是通過感知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應蛋白(effectors)來激活下游免疫反應逡逑(Jones邋and邋Dangl,2006)。如圖1-1所示,病原微生物能夠通過多種策略實現對植物的侵染,病原逡逑微生物可以通過植物葉片表面的多種孔道,如氣孔和水等天然孔道進入到植物體內,也可能通逡逑過植物表面的傷口對植物進行侵染,或者通過吸器和口針等方式直接從植物體攝取養(yǎng)分(Dangl邋et逡逑al.,2013)。植物細胞表面有很多PRR蛋白,這些PRR蛋白能夠識別來自病原微生物一些保守的逡逑分子模式,如細菌鞭毛蛋白和真菌細胞壁組分幾丁質,這些分子模式被稱為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逡逑相關分子模式(Patohgen/Microbe-accociated邋Molecular邋Patterns;邋PAMPs/MAMPs)。我們把這種植逡逑物通過對PAMP的識別而激活的免疫反應稱為PAMP激活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邋Immunity,逡逑PTI)邋(Couto邋and邋Zipfel,2016;邋Dodds邋and邋Rathjen,邋2010;邋Tang邋et邋al”邋2017;邋Yu邋et邋al”邋2017)。PRR邋感知逡逑到PAMP后能夠激活下游一系列免疫相關信號傳導途徑和免疫反應,例如PAMP能夠在短時間內逡逑誘導活性氧的大量爆發(fā)
括受體類激酶(Receptor-like邋Kinase,邋RLK)和受體類蛋白(Receptor-like邋Protein,RLP)。RLK?蛋白是逡逑具有單次跨膜結構域的蛋白,其胞外結構域比較復雜多變,包含多種不同的結構,最常見的包括逡逑LRR結構域、LysM結構域和S-lectin結構域等(圖1-4),胞外結構域主要負責對配體的識別。逡逑胞內是激酶結構域,能夠通過蛋白枺酸化實現對胞外信號的傳遞和調控(Couto邋and邋Zipfe丨,2016;逡逑Li邋et邋al.,邋2016b;邋Tang邋et邋al.,邋2017;邋Zipfel邋and邋Oldroyd,邋2017)。RLP邋蛋白與邋RLK邋蛋白的胞外結構域類逡逑似,但RLP蛋白缺少像RLK蛋白一樣的胞內激酶結構域,因此RLP蛋白信號向下游的傳遞需要逡逑其他蛋白激酶的輔助。逡逑細菌鞭毛蛋白是研究最為成熟的PAMP,擬南芥LRR-RLK邋FLS2能夠識別鞭毛蛋白N短22逡逑個氨基酸的短肽序列(flg22)邋(G6mez-G6mez邋and邋Boiler,邋2000;邋G6mez-G6mezetal.,1999),因此在逡逑科學實驗中,往往用flg22代替鞭毛蛋白開展研宄工作。FLS2對flg22的識別依賴于細胞質膜上逡逑另外一個邋LRR-RLK邋BAK1邋蛋白的參與(Chinchilla邋et邋al.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成龍;源朝政;陳海霞;蔣輝;;龍山卷丹百合黃瓜花葉病毒的檢測[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5年05期
2 趙娟;王立浩;云興福;張寶璽;;辣椒抗黃瓜花葉病毒遺傳育種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蔬菜;2009年18期
3 魏穎穎,王鳳龍,錢玉梅;植物與黃瓜花葉病毒互作的研究[J];植物保護;2005年01期
4 孫立,初夢舟,梁芝煥,楊占彬;辣(甜)椒抗黃瓜花葉病毒的研究進展及抗病育種新途徑[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1998年05期
5 ;用基因工程防治黃瓜花葉病毒[J];世界農業(yè);1997年03期
6 李華平,胡晉生,范懷忠;黃瓜花葉病毒的株系鑒定研究進展[J];中國病毒學;1994年03期
7 岳玲;;黃瓜花葉病毒病的識別與防治[J];現代農業(yè);1992年08期
8 李國才;;開發(fā)防治西紅gn“黃瓜花葉病毒”的特效藥[J];河北農業(yè)科技;1985年12期
9 姚建英;;開發(fā)防治番茄的黃瓜花葉病毒病的特效藥[J];農藥譯叢;1986年01期
10 毋谷穗;康良儀;田波;;用A蛋白夾層酶聯免疫吸附法對黃瓜花葉病毒的血清學鑒定[J];微生物學報;198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彥萍;陳靈芝;李掌;席春燕;吳雁斌;張武;;甘肅省部分地市馬鈴薯黃瓜花葉病毒初步檢測鑒定[A];2016年中國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2016年
2 陳玲娜;高必達;朱水芳;;黃瓜花葉病毒M株系全序列測定和侵染性克隆構建[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邱艷紅;雷榮;王超楠;朱水芳;;黃瓜花葉病毒致病性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7年
4 李晶;安德榮;陳明勝;;黃瓜花葉病毒M株系引致煙草癥狀恢復的初步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旺;申杰;孫現超;;首次在中草藥竹葉子上檢測到黃瓜花葉病毒[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6年
6 徐麗;張勝利;張建;陳穎;王興智;朱筱娟;梁秀梅;;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病基因轉移的研究[A];蔬菜分子育種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溫春秀;謝曉亮;吳志明;;丹參愈傷法脫除黃瓜花葉病毒技術研究[A];第八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與第五屆全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羅寶花;饒雪琴;李華平;;香蕉束頂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直接組織點免疫印跡方法的建立[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9 施定基;李次山;王春梅;葉寅;邵寧;田波;;黃瓜花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在藍藻中的表達及其對宿主光合的影響[A];中國藻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施定基;李次山;王春梅;葉寅;邵寧;田波;;黃瓜花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在藍藻中的表達及其對宿主光合的影響[A];全國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學及其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白云;黃瓜花葉病毒病[N];河南科技報;2003年
2 ;中雜9號番茄[N];農民日報;2004年
3 陳彪 吳明昊;露地辣椒注意預防病毒病[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15年
4 鄭士金;適宜露地栽培的番茄品種[N];吉林農村報;2012年
5 記者 張百厚;煙草重要抗病基因實現精確定位[N];東方煙草報;2013年
6 蔡柯;蔬菜溫室里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爭”[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07年
7 撫寧縣留守營鎮(zhèn)農業(yè)站 秦繼偉;夏種番茄注意預防病毒病[N];河北科技報;2013年
8 孫艷偉;防治菜椒病毒病正當時[N];河北農民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鵬;黃瓜花葉病毒外殼蛋白負調控病毒莖尖侵染的分子機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邱艷紅;黃瓜花葉病毒外殼蛋白與寄主因子的互作[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孔君;黃瓜花葉病毒運動蛋白抑制植物天然免疫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8年
4 廖乾生;黃瓜花葉病毒2b基因及其與衛(wèi)星RNA互作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5 王瑞臨;黃瓜花葉病毒2b蛋白亞細胞定位以及與RPSS11蛋白互作對其功能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
6 梁彥;桃蚜傳播黃瓜花葉病毒機理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7 胡瓊;dsRNA介導的煙草和番茄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牛顏冰;煙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姚明華;辣椒抗CMV的遺傳分析及相關QTL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申莉莉;CMV誘導煙草內質網應激及調控因子NbbZIP28的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汝冰璐;超敏蛋白對黃瓜花葉病毒病的防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2 嚴碩;蚜蟲內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對黃瓜花葉病毒(CMV)傳播的影響[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7年
3 張玲;溫度和黃瓜花葉病毒對煙蚜種群系統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4 陳明勝;黃瓜花葉病毒M株系引致煙草癥狀恢復的初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5 陳穎;番茄抗黃瓜花葉病毒病遺傳轉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王興興;辣椒抗CMV相關QTL定位[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7 張璐;黃瓜花葉病毒外殼蛋白與番茄光合作用相關蛋白的互作研究[D];廣西大學;2017年
8 趙娟;辣椒分子連鎖圖譜的構建及抗黃瓜花葉病毒QTL定位[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李愛民;農桿菌介導番茄轉CMV-dMP基因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10 孫茜;利用SLAF-seq技術定位辣椒抗黃瓜花葉病毒病基因[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736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73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