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民族主義對我國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4-07-27 05:35
一、新中國成立前列寧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的影響
(一)列寧的民族主義觀對孫中山民族主義觀的影響
孫中山早年的民族思想中有著濃重的“反滿”氣息,這從他在1894年興中會成立時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一口號的提出也標志著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開始形成。1904年,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在同年10月的《<民報>發(fā)刊詞》中他將這個十六字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也就是“舊民族主義”。然而到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時,孫中山就將他的民族主義思想由“舊民族主義”發(fā)展為“新民族主義”,不是簡單的“反滿”,而是“反帝”。孫中山還認為世界各民族不僅平等,而且要互相幫助。促使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向前發(fā)展的因素,除了他自身深化了對封建專制政權和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寧的民族思想的影響。
列寧曾指出:“帝國主義的特點就是現(xiàn)在的全世界已經化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人數(shù)眾多的被壓迫民族,另一部分是人數(shù)甚少的、擁有巨量財富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壓迫民族。”也就是說,帝國主義已經在世界上建立起了殖民體系,所有遭受壓迫的民族都應當反對帝國主義的殖民壓迫作為民族革命的首要任務。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反帝也是當時的中國首先應當完成的任務。正是在這些理論的影響下,孫中山逐漸修正了自己的民族主義思想,由“反滿”轉變?yōu)?ldquo;反帝”,排滿思想漸漸減弱,并且重視恢復民族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
(二)列寧的民族主義觀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與之前人們的觀點不同,列寧認為殖民地問題和民族問題不是兩個完全分離的領域,而是相互關聯(lián)的。也就是說,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是緊密相連的。1920年,列寧在共產國際“二大”上作的題為《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的報告中有如下闡述: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民族問題已經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力量必須與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力量聯(lián)合起來,共同進行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步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準備條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必須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必須與農民結成鞏固的聯(lián)盟,并在這一基礎上聯(lián)合民族資產階級,但必須保持無產階級的獨立性。當時的中國是個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改變受壓迫、受剝削的狀況也做出過自己的努力,但是最后沒有成功。領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歷史的落到中國無產階級的肩膀上。而列寧關于殖民地問題和民族問題不是兩個完全分離的領域的一系列論述,無疑給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中國無產階級如何開展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國的無產階級正是與廣大農民結成堅實的聯(lián)盟,團結資產階級中的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才逐漸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二、新中國成立后列寧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列寧的民族主義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就主要表現(xiàn)在對中國民族政策的影響上。
列寧民族主義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民族自決權,筆耕文化推薦期刊,即各個被壓迫民族有擺脫異族壓迫,建立自己民族國家的權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民族自決權則主要表現(xiàn)在各民族人民擁有參與決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務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有著長久的交往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代,各民族之間已經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所以各民族間的統(tǒng)一始終是主流。而如何在維護統(tǒng)一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自決權,讓少數(shù)民族盡可能多的擁有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是促進民族關系發(fā)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就從實際出發(fā),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自己的民族政策,即各少數(shù)民族在國家的統(tǒng)一領導下,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在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數(shù)民族享有廣泛的自主權利,這包括立法權、對上級國家機關指令的變通權、民族語言文字使用權、經濟建設的自主權、發(fā)展教育科技的自主權、保護環(huán)境的自主權等等。中央政府賦予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以如此豐富的自治權,就是為了盡量能夠使少數(shù)民族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利。
本文編號:7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78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