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準格爾旗 民族關系 民族發(fā)展 實證研究
【摘要】: 民族關系是一種社會關系,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往、聯系和作用的關系。它是雙向的、也是動態(tài)的。民族關系具有特定內涵,是既具有社會性,又具有民族性的社會關系。 民族關系本質上涉及民族這個社會人們共同體的地位和待遇、權利和利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關系具有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團結的相對性、民族間互助合作的有限性、民族間和諧的初步性等特點。 民族關系調控關系著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穩(wěn)定,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的堅實保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要求的穩(wěn)定是可持續(xù)的穩(wěn)定,是在發(fā)展基礎上的穩(wěn)定。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有助于增進各民族間的聯系和了解,有助于激發(fā)各民族的主人翁意識。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黨和國家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民族關系調控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條件。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一方面各民族在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基礎上將得到充分發(fā)展,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得到加強,各民族在自身發(fā)展和相互交往中走向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 本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導論,主要論述研究緣起與主題、民族關系相關理論研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準格爾旗概況,主要論述準格爾旗的沿革、現狀、歷史上和現在的蒙古族分布以及民族工作情況。 第二章準格爾旗民族關系的現狀,主要論述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教育領域的表現。 第三章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社會生活等幾方面來論述當地民族關系尚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準格爾旗民族關系的調控建議,主要針對當地民族關系存在的問題,從政治、經濟、社會事業(yè)以及調控手段等幾方面提出建議。 本文以實地調研為基礎,研究內蒙古準格爾旗的民族關系,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幾個領域做出分析,并提出加強當地民族關系的調控建議。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內蒙古準格爾旗的民族關系,有助于維護和促進當地的穩(wěn)定,有助于促進當地民族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有助于推動當地民族工作的新發(fā)展。
【關鍵詞】:準格爾旗 民族關系 民族發(fā)展 實證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C95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緒論8-13
- 一、研究緣起與主題8
- 二、相關理論研究8-12
- (一) 民族關系內涵研究8-9
- (二) 民族關系理論體系研究9-11
- (三)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基本特征研究11-12
- 三、主要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準格爾旗概況13-19
- 第一節(jié) 準格爾旗的沿革13-14
- 第二節(jié) 準格爾旗的現狀14-15
- 第三節(jié) 準格爾旗的蒙古族分布15-17
- 一、歷史上的蒙古族分布15-16
- 二、現在的蒙古族分布16-17
- 第四節(jié) 準格爾旗的民族工作17-19
- 一、民族工作思路明確17
- 二、重視宣傳民族工作17
- 三、民族工作資金投入力度大17-18
- 四、開展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培訓18
- 五、落實民族語文工作18-19
- 第二章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的現狀19-25
- 第一節(jié)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在政治領域的表現19-21
- 第二節(jié)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在經濟領域的表現21
- 第三節(jié)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在文化教育領域的表現21-25
- 第三章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存在的問題25-31
- 第一節(jié) 政治上少數民族干部任用力度不夠26
- 第二節(jié) 經濟上少數民族貧困問題突出26-27
- 第三節(jié) 文化教育上少數民族語言消失嚴重27-29
- 第四節(jié) 社會生活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不夠29-31
- 第四章 準格爾旗民族關系的調控建議31-37
- 第一節(jié) 從政治上保障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31-33
- 一、加強對民族工作的領導31
- 二、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31-32
- 三、加強民族工作隊伍建設32-33
- 第二節(jié) 從經濟上加強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33-34
- 一、明確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33
- 二、加大民族聚居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tài)建設力度33
- 三、加大少數民族發(fā)展資金投入力度33
- 四、突出抓好少數民族扶貧開發(fā)工作33-34
- 第三節(jié) 從社會事業(yè)上支持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34-35
- 一、推進民族教育和科技事業(yè)發(fā)展34
- 二、繁榮民族文化事業(yè)34
- 三、加快發(fā)展民族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34-35
- 四、切實加強城鎮(zhèn)及工礦區(qū)民族工作35
- 五、加強蒙古語言文字使用和管理35
- 第四節(jié) 從調控手段上完善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35-37
- 一、完善法律調控35-36
- 二、加強政策調控36
- 三、建立健全制度調控36
- 四、加強輿論宣傳調控36
- 五、加強城市民族關系調控研究36-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附錄40-41
- 后記41-42
- 科研成果目錄42-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相濤;馮雪;周煜;羅兢雅;;發(fā)展和諧民族關系與構建廣西和諧社會研究[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年07期
2 胡晨;;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湘西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許爾才;張建軍;;影響新疆民族關系的諸因素分析[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1年02期
4 唐曼蓮;;論民族關系發(fā)展[J];民族論壇;2011年14期
5 陳松;;羌族地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民族關系嬗變[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劉晶;;構建喀什地區(qū)社會主義和諧的民族關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8期
7 王真慧;向麗;;海南經濟特區(qū)建立20年來黎、苗民族關系觀察[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馬偉華;;從民族關系的角度解讀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9 李軍;;古浪縣東鄉(xiāng)族移民區(qū)民族關系調查與研究[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孫巋;;對口援疆背景下的民族關系協調機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杰舜;;中國民族團結在世界民族關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2 丁汝俊;敏生蘭;;論貧困對我國民族關系的影響[A];2006民族宗教問題高層論壇暨甘肅研究基地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楊圣敏;;歷史上民族關系中的幾個問題[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5集)[C];2009年
4 劉萬慶;;中國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關系的構建[A];中國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態(tài)[C];1998年
5 徐黎麗;陳建軍;;論風俗習慣與民族關系的互動影響[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穆殿春;;協調民族關系 促進民族和諧發(fā)展[A];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第十三次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國;;西部大開發(fā):解決民族關系深層問題的有效途徑[A];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學術討論會暨第九次顧問座談會論文集[C];2000年
8 劉阿榮;;從解脫與救贖的宗教觀論民族關系與民族發(fā)展[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9 張佳生;;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關系研究[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潘先楞;;陵水縣黎漢民族關系的歷史與現狀[A];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之七——中國近現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時遠;構建和諧社會與民族關系[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侯志華;提高構建和諧民族關系本領[N];河北日報;2005年
3 記者 崔楠;準格爾旗成為全國第一大產煤縣[N];內蒙古日報(漢);2005年
4 白云飛 黃和平;準旗旗委書記大接訪暖了民心[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5 馬梅英;貫徹科學發(fā)展觀 構建和諧民族關系[N];青海日報;2009年
6 苗銀柱;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N];人民日報;2009年
7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 張勇;準確把握影響民族關系發(fā)展的基本條件[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胡連勇;牟定縣合力構建和諧民族關系[N];楚雄日報(漢);2009年
9 蒲蘭君;六十年共同奮斗 推動新民族關系的形成[N];錫林郭勒日報;2009年
10 熊紅明;“民族關系”連續(xù)11年成廣西民眾最滿意社會指標[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鑫華;民族關系協調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葛艷玲;當前新疆北疆基層民族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3 馬仲榮;社會轉型期的甘肅藏區(qū)社會矛盾與民族關系相互作用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張媚玲;中國西南邊疆近代民族關系史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5 鄭煒;北宋民族關系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程旭;唐墓壁畫中周邊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關系[D];蘭州大學;2012年
7 蔣立松;中國西南地區(qū)民族關系基礎結構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劉瑤瑤;青海海西州漢族移民文化變遷及民族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陳立明;藏門珞民族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10 賀琳凱;新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互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曉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發(fā)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王利花;構建內蒙古和諧民族關系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3 張婷;和諧社會視角下的內蒙古民族關系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4 劉衛(wèi)春;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呂劭男;準格爾旗民族關系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雷海;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關系及其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吳敏;深圳特區(qū)民族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其力木格;扎賚特旗蒙古族漢族通婚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琴;德昂族民族關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劉吉東;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關系及其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549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54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