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民族”宗族共同體研究——以偰氏、完顏氏和趙氏宗族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01-29 19:54
江蘇、甘肅兩省三縣偰氏、完顏氏和趙氏三個宗族在歷史和當下不斷跨越他者邊界,形成了跨民族、跨地域、跨時空的宗族共同體,宗族成員找到歸屬感,宗族內部具備關懷感,宗族組織具有使命感。在個人、家庭、家族、宗族社會結構序列中,宗族成為民間合法的最高層級組織。宗族共同體跨民族特性實際上隱含著一種在對"邊界"的跨越和消解基礎上建構一個更高層級的上位群體,從而由"我們"和"他們"轉變?yōu)橐粋更具包容性的"我們"之過程。這種不斷拆除邊界、吸收"他們"變?yōu)?我們"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縮影,秉持了中國人一直以來的"混元""連續(xù)統(tǒng)"思維模式,傳承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思想和講究"天、地、人"融合的"傳統(tǒng)主義",小到個人修身養(yǎng)性,中到宗族關系處理,大到國家的發(fā)展,都有著培養(yǎng)一種更廣泛的"我們"感的共同體思想基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著啟示和助益。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社會基礎:環(huán)境與人情倫理
(一)本底環(huán)境
(二)人情倫理
二、內部機制:集體記憶、價值整合與儀式展演
(一)集體記憶:族源傳說
(二)價值整合:家訓家風
(三)儀式展演:祭祖活動
三、時空格局:“跨民族”宗族的“地域性整合”與“線上+線下”互動
四、分析與討論
(一)“我們”與“他們”
(二)“過去”與“未來”
本文編號:3888735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社會基礎:環(huán)境與人情倫理
(一)本底環(huán)境
(二)人情倫理
二、內部機制:集體記憶、價值整合與儀式展演
(一)集體記憶:族源傳說
(二)價值整合:家訓家風
(三)儀式展演:祭祖活動
三、時空格局:“跨民族”宗族的“地域性整合”與“線上+線下”互動
四、分析與討論
(一)“我們”與“他們”
(二)“過去”與“未來”
本文編號:3888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8887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