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記憶、民族身份與國家認同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07:41
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帶來不少人的身份迷惑和認同危機。社會記憶是人們將自己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成果以一定的方式予以處理并加以編碼、儲存和重新提取過程的總稱,其本質(zhì)是人類主體能力和本質(zhì)力量對象化結果的凝結、積淀和破譯、復活的雙向活動。人類實踐是社會記憶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前提。群體身份是一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政治構建過程與結果。民族作為一種群體身份,是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意味著一種社會地位與資格、一種存在與發(fā)展的權力和利益保證,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統(tǒng)一的動態(tài)發(fā)展社會,過度強調(diào)單一群體身份認同必然帶來認同危機。
【文章來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6)
【文章頁數(shù)】: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民族識別的依據(jù)[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0(05)
[2]認同與文化自身認同[J]. 趙汀陽. 哲學研究. 2003(07)
本文編號:3502491
【文章來源】: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6)
【文章頁數(shù)】: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民族識別的依據(jù)[J]. 王希恩. 民族研究. 2010(05)
[2]認同與文化自身認同[J]. 趙汀陽. 哲學研究. 2003(07)
本文編號:3502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5024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