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社會禮物的契約性交換
發(fā)布時間:2021-07-23 00:19
將禮物視為一種契約性的交換更符合涼山彝族社會的交換特征,同樣的禮物在不同的場合下其交換的性質(zhì)、結(jié)構(gòu)、回報均表現(xiàn)出不同的理解,這與趨于理性計算的互惠理論相比要靈活得多,而且更能突顯出禮物交換中人的主觀性因素。從當?shù)氐南嚓P(guān)案例中發(fā)現(xiàn),禮物的"不可讓渡"來源于人自身身份的唯一標識,它是契約生效的"印章"。其次,從禮物交換出現(xiàn)的雙方結(jié)構(gòu)沖突來看,禮物交換是一種單方面的隱性契約。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禮物的契約性理解
二、禮物的契約保障
三、單向的隱性契約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彝族社會中“爾普”形式的變遷[J]. 巫達. 民族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3298198
【文章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2019,4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禮物的契約性理解
二、禮物的契約保障
三、單向的隱性契約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彝族社會中“爾普”形式的變遷[J]. 巫達. 民族研究. 2004(01)
本文編號:3298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2981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