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的“民族形成”問題討論
發(fā)布時間:2021-03-08 12:16
20世紀初民族觀念傳入中國以來,到20年代,逐漸生發(fā)出一套關(guān)于中國民族形成,尤其是"漢族"形成的歷史敘述和理論話語,其中包括民族在一定文化基礎(chǔ)上形成,民族的"蛻化"觀,以及"天然力"造成民族等觀念。在這一背景下,20年代末斯大林關(guān)于民族定義和民族形成的理論傳入中國后,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其中民族形成、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階段相適應(yīng)的觀點,為不少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接受;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必須根據(jù)各自的需要將其與對中國歷史的解說相結(jié)合。馬克思主義指導(dǎo)下形成的中國民族問題理論,更是由于斯大林在共產(chǎn)國際中的崇高地位而深受其影響。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民族形成問題的探索并未受到禁錮,而是在斯大林理論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民族形成問題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到20世紀40年代,在中國民族史的敘述中,無論是翦伯贊等人的氏族-種族-民族三段論,還是范文瀾等發(fā)展出來的秦漢中央集權(quán)國家下的民族論,都累積了相當?shù)睦碚撆c知識基礎(chǔ)。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4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20世紀初期以漢民族研究為中心的“民族起源”與“民族形成”問題
二、斯大林民族理論的傳入與中國民族形成問題
三、20世紀三四十年代馬列主義中國化中的民族形成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民革命與少數(shù)民族問題[J]. 楊思機. 學術(shù)研究. 2009(12)
[2]李達與毛澤東的哲學交往探析——兼論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J]. 謝紅星.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7(02)
本文編號:3071031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4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20世紀初期以漢民族研究為中心的“民族起源”與“民族形成”問題
二、斯大林民族理論的傳入與中國民族形成問題
三、20世紀三四十年代馬列主義中國化中的民族形成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民革命與少數(shù)民族問題[J]. 楊思機. 學術(shù)研究. 2009(12)
[2]李達與毛澤東的哲學交往探析——兼論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J]. 謝紅星.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7(02)
本文編號:3071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0710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