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敘述與族群認同——基于近現(xiàn)代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02-26 21:11
歷史人類學的研究視角對傳統(tǒng)歷史學的研究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歷史敘述的研究打破了以往線性的、因果性的研究范式,轉而關照具體的歷史主體、歷史形成過程及歷史話語意義,呈現(xiàn)了一種從"內部"觀看歷史的研究路徑,為從事近現(xiàn)代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的同仁提供了諸多啟示。本文從史學史發(fā)展的脈絡把握歷史人類學研究在歷史學研究中的地位,在探尋歷史敘述與認同相契合的經(jīng)典研究中,將目光置于近現(xiàn)代西南邊疆民族史的研究,以期豐富歷史人類學的邊疆民族史研究經(jīng)驗。
【文章來源】: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36(05)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回溯:歷史的反思性研究過程
二、聚焦:歷史敘述與認同研究的契合
三、探賾:歷史敘述與近現(xiàn)代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家認同建構中的歷史記憶問題——以對共有祖先的追述為視角[J]. 趙瓊.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4(03)
[2]發(fā)生的是“過去” 寫出來的是“歷史”——關于“歷史”是什么[J]. 錢乘旦. 史學月刊. 2013(07)
[3]解構中國民族歷史敘述的嘗試——讀杜贊奇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一書[J]. 張仲民. 歷史研究. 2006(05)
[4]歷史人類學與近代區(qū)域社會史研究[J]. 黃國信,溫春來,吳滔. 近代史研究. 2006(05)
[5]論民族作為歷史性的表述單位[J]. 彭兆榮.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2)
[6]邊界的空隙:一個歷史人類學的場域[J]. 彭兆榮. 思想戰(zhàn)線. 2004(01)
[7]試論法國年鑒學派的歷史人類學研究[J]. 朱和雙.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4)
[8]傳說·歷史·歷史記憶——從20世紀的新史學到后現(xiàn)代史學[J]. 趙世瑜. 中國社會科學. 2003(02)
[9]資料堆中的田野工作——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與資料來源[J]. 卡羅林·布萊特爾,徐魯亞. 廣西民族研究. 2001(03)
[10]走進歷史田野:歷史人類學散論[J]. 徐杰舜.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本文編號:3053179
【文章來源】: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36(05)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回溯:歷史的反思性研究過程
二、聚焦:歷史敘述與認同研究的契合
三、探賾:歷史敘述與近現(xiàn)代西南邊疆民族史研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國家認同建構中的歷史記憶問題——以對共有祖先的追述為視角[J]. 趙瓊.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4(03)
[2]發(fā)生的是“過去” 寫出來的是“歷史”——關于“歷史”是什么[J]. 錢乘旦. 史學月刊. 2013(07)
[3]解構中國民族歷史敘述的嘗試——讀杜贊奇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一書[J]. 張仲民. 歷史研究. 2006(05)
[4]歷史人類學與近代區(qū)域社會史研究[J]. 黃國信,溫春來,吳滔. 近代史研究. 2006(05)
[5]論民族作為歷史性的表述單位[J]. 彭兆榮.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2)
[6]邊界的空隙:一個歷史人類學的場域[J]. 彭兆榮. 思想戰(zhàn)線. 2004(01)
[7]試論法國年鑒學派的歷史人類學研究[J]. 朱和雙. 史學理論研究. 2003(04)
[8]傳說·歷史·歷史記憶——從20世紀的新史學到后現(xiàn)代史學[J]. 趙世瑜. 中國社會科學. 2003(02)
[9]資料堆中的田野工作——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與資料來源[J]. 卡羅林·布萊特爾,徐魯亞. 廣西民族研究. 2001(03)
[10]走進歷史田野:歷史人類學散論[J]. 徐杰舜.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本文編號:30531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0531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