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視野下的“電影通靈”觀念考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03:51
讓·魯什所提出的"電影通靈"(cine-trance)這一核心觀念,長期以來眾說紛紜。本文以魯什對非洲通靈實踐的人類學研究為基礎,探討"通靈"所指涉的非洲儀式實踐中的若干特征,并基于這些特征分析魯什的人類學電影實踐,從而提供對于"電影通靈"的整體性闡釋框架。"電影通靈"的觀念首先來自魯什在田野現場對攝影機的特殊使用方式,它讓拍攝者自己和拍攝對象同時達成一種跨越文化邊界、進入深層理解的"魅力時刻";在這樣的特定時空里,人類學家和研究對象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聲音和對對方的看法,而且還進入"電影通靈"的狀態(tài)并部分轉變了自我身份,文化差異最終被儀式性地跨越。魯什系統(tǒng)地反思了既有的人類學認識論,放棄了電影精確復制社會生活表象的功能,轉而使用電影營造想象世界,供拍攝對象、人類學家和西方觀眾在其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對對方的看法,從而生產出不同形態(tài)的人類學知識。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電影眼睛與魅力時刻:電影通靈的基本內涵
(一) 電影眼睛:電影通靈的開啟方式
(二) 魅力時刻:電影通靈的核心體驗
三、由附體而“頓悟”:“電影通靈”的人類學起源
(一) 法國人類學派突破文化差異的“頓悟”方式
(二) 《瘋狂的祭司》:對文化差異的經驗描述
(三) 對文化差異的超驗突破:來自非洲附體儀式的啟發(fā)
四、真實的想象與想象的真實:電影通靈的當代價值
本文編號:3043801
【文章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二、電影眼睛與魅力時刻:電影通靈的基本內涵
(一) 電影眼睛:電影通靈的開啟方式
(二) 魅力時刻:電影通靈的核心體驗
三、由附體而“頓悟”:“電影通靈”的人類學起源
(一) 法國人類學派突破文化差異的“頓悟”方式
(二) 《瘋狂的祭司》:對文化差異的經驗描述
(三) 對文化差異的超驗突破:來自非洲附體儀式的啟發(fā)
四、真實的想象與想象的真實:電影通靈的當代價值
本文編號:3043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0438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