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白路村彝族松民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14:36
民俗作為社會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反應某一民俗群體的行為習慣,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其中,植物所形成的民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最初的定位為植物,使得人們往往只看到它作為植物的形態(tài),而忽視了其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義。松樹作為一種常見的植物,與人類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彝族中,許多場合都需要使用松樹。松樹與彝族形成了雙向關系,這種雙向關系表現(xiàn)在人類有意識的選擇了松樹這種樹種,而松樹對人類的生活又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松民俗,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本文從民俗學的角度,運用田野調(diào)查的相關方法,以楚雄武定縣白路村為田野點,白路彝族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生態(tài)民俗學、人類生態(tài)學、民族植物學等學科觀點和方法,對白路村彝族松樹相關的民俗事項進行調(diào)查。從物質(zhì)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三個方面,具體到生產(chǎn)方式、飲食、建筑、歲時節(jié)日、人生禮儀、傳說及信仰,對松樹在彝族日常生活中的認知以及利用方式進行梳理歸納。研究發(fā)現(xiàn),白路村彝族松民俗的象征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對永恒的追求,這種永恒的追求實則是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是對生命無限的向往,人生命的有限性使得人類對長壽之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并將這種情感...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選題背景
二、文獻綜述
(一)彝族民俗研究
(二)民俗植物研究
(三)有關松的研究
三、基本概念
(一)松民俗
(二)民俗植物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田野調(diào)查法
五、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框架
六、研究創(chuàng)新與意義
(一)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田野地點概述
一、武定縣白路村概況
二、彝族的歷史與文化簡述
第二章 物質(zhì)生產(chǎn)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物質(zhì)生產(chǎn)習俗
(一)農(nóng)耕
(二)采集
(三)狩獵
二、物質(zhì)生活習俗
(一)日常食用
(二)藥用
(三)建筑
第三章 社會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歲時節(jié)日習俗
(一)春節(jié)
(二)火把節(jié)
二、人生儀禮
(一)婚姻禮儀
(二)喪葬禮儀
第四章 精神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民間文學中的松民俗
(一)松樹起源的傳說
(二)鋪松毛的傳說
二、民間信仰中的松民俗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傳統(tǒng)涼山彝族哭嫁習俗的社會團結(jié)功能——基于涂爾干研究方法的思考[J]. 王青.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22)
[2]耐姆 彝族羅婺人的祖先崇拜[J]. 周紅,張純德. 中國宗教. 2017(07)
[3]彝族民歌唱詞研究——以云南楚雄地區(qū)為例[J]. 宋阿依姆. 當代文壇. 2017(01)
[4]人類學視野中的羌族圣樹崇拜與族群生活[J]. 李祥林. 宗教學研究. 2016(02)
[5]苦蕎在彝族飲食文化中的歷史沉淀與意義再造[J]. 蘇斐然,劉祖鑫. 民族論壇. 2016(02)
[6]四川涼山彝族傳統(tǒng)民俗中的植物及其文化意義[J]. 王靜. 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 2014(04)
[7]日本人自然觀下的松文化考[J]. 魏萍,段克勤,於國瑛.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4(01)
[8]論栗木文化意蘊的形成及其表現(xiàn)[J]. 陳西平.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9]“松”的文化意義初探[J]. 韓起英. 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02)
[10]中國大陸的民族生態(tài)研究(1950~2010年)[J]. 尹紹亭. 思想戰(zhàn)線. 2012(02)
博士論文
[1]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變遷探究[D]. 劉榮昆.云南大學 2016
[2]中國古代文學松柏題材與意象研究[D]. 王穎.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漢彝交界地民間信仰研究[D]. 聶英濤.云南大學 2014
[2]彝文典籍《勸善經(jīng)》研究[D]. 薛欽文.中央民族大學 2012
[3]彝族史詩《梅葛》和《查姆》的比較研究[D]. 胡云.云南大學 2011
[4]楚雄彝族服飾圖案研究與現(xiàn)代運用探討[D]. 申琳.昆明理工大學 2008
[5]楚雄彝族服飾人文色彩研究[D]. 官泓.昆明理工大學 2007
[6]生態(tài)民俗學視野:泰興銀杏民俗研究[D]. 成良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62738
【文章來源】: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選題背景
二、文獻綜述
(一)彝族民俗研究
(二)民俗植物研究
(三)有關松的研究
三、基本概念
(一)松民俗
(二)民俗植物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田野調(diào)查法
五、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內(nèi)容
(二)研究框架
六、研究創(chuàng)新與意義
(一)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田野地點概述
一、武定縣白路村概況
二、彝族的歷史與文化簡述
第二章 物質(zhì)生產(chǎn)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物質(zhì)生產(chǎn)習俗
(一)農(nóng)耕
(二)采集
(三)狩獵
二、物質(zhì)生活習俗
(一)日常食用
(二)藥用
(三)建筑
第三章 社會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歲時節(jié)日習俗
(一)春節(jié)
(二)火把節(jié)
二、人生儀禮
(一)婚姻禮儀
(二)喪葬禮儀
第四章 精神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民間文學中的松民俗
(一)松樹起源的傳說
(二)鋪松毛的傳說
二、民間信仰中的松民俗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傳統(tǒng)涼山彝族哭嫁習俗的社會團結(jié)功能——基于涂爾干研究方法的思考[J]. 王青.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22)
[2]耐姆 彝族羅婺人的祖先崇拜[J]. 周紅,張純德. 中國宗教. 2017(07)
[3]彝族民歌唱詞研究——以云南楚雄地區(qū)為例[J]. 宋阿依姆. 當代文壇. 2017(01)
[4]人類學視野中的羌族圣樹崇拜與族群生活[J]. 李祥林. 宗教學研究. 2016(02)
[5]苦蕎在彝族飲食文化中的歷史沉淀與意義再造[J]. 蘇斐然,劉祖鑫. 民族論壇. 2016(02)
[6]四川涼山彝族傳統(tǒng)民俗中的植物及其文化意義[J]. 王靜. 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 2014(04)
[7]日本人自然觀下的松文化考[J]. 魏萍,段克勤,於國瑛.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4(01)
[8]論栗木文化意蘊的形成及其表現(xiàn)[J]. 陳西平.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4)
[9]“松”的文化意義初探[J]. 韓起英. 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02)
[10]中國大陸的民族生態(tài)研究(1950~2010年)[J]. 尹紹亭. 思想戰(zhàn)線. 2012(02)
博士論文
[1]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變遷探究[D]. 劉榮昆.云南大學 2016
[2]中國古代文學松柏題材與意象研究[D]. 王穎.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漢彝交界地民間信仰研究[D]. 聶英濤.云南大學 2014
[2]彝文典籍《勸善經(jīng)》研究[D]. 薛欽文.中央民族大學 2012
[3]彝族史詩《梅葛》和《查姆》的比較研究[D]. 胡云.云南大學 2011
[4]楚雄彝族服飾圖案研究與現(xiàn)代運用探討[D]. 申琳.昆明理工大學 2008
[5]楚雄彝族服飾人文色彩研究[D]. 官泓.昆明理工大學 2007
[6]生態(tài)民俗學視野:泰興銀杏民俗研究[D]. 成良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62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962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