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變遷中的拉祜族擺舞藝術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06:31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文化全球化也席卷而來。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已然形成不逆之勢的當下,包括少數(shù)民族民間藝術在內(nèi)的地區(qū)性民族文化正經(jīng)歷著嚴峻的挑戰(zhàn)。少數(shù)民族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凝結,反映了文化、物質(zhì)、精神和制度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凝聚著同一群體文化心理積淀的民間舞蹈藝術,它植根于本民族的社會生活、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之中,并在其長期的發(fā)展、演變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而班利村的擺舞正是拉祜族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tài),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回鄉(xiāng)班利村有著“擺舞之鄉(xiāng)”的稱號,故成為本論文的田野點。拉祜族共有“蘆笙舞”“擺舞”和“跳歌”三大民間舞蹈樣式。其中,擺舞因其歡快活潑的節(jié)奏、富于變化的動作,成為拉祜族人民尤其是拉祜族青年群體最喜歡的舞蹈樣式之一,本文就以班利村的拉祜族擺舞作為研究主體,試圖在文化變遷的視域中對其做出梳理。舞蹈是一種以人體為載體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及藝術領域里最早產(chǎn)生的一個藝術門類。同時,由于藝術是文化的重要表征系統(tǒng),具有先鋒性和前瞻性,所以本文對于擺舞藝術的研究不僅僅只是對于其本身藝術特色的研究,而是首先對拉祜族及其拉祜族民間舞蹈做出簡要概述,并針對班利村擺舞的主要內(nèi)容和藝術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從拉祜族擺舞在審美認知和審美娛樂兩大藝術功能入手,對擺舞的留存和變遷進行研究,探索擺舞對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和發(fā)展國家文化策略的重要意義,最終得出擺舞活態(tài)化發(fā)展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C95
本文編號:2720435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C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尷起;;“行行出彩”[J];世界知識;1962年18期
2 段奇清;;生命的搖擺[J];人大建設;2013年07期
3 梁國均;;七律 追憶少年雅趣[J];開心老年;2009年07期
4 劉潔岷;;劉潔岷(一首)[J];詩歌月刊;2009年04期
5 林湄;;我與靈魂對話[J];詩刊;2000年03期
6 王榮元;李多甫;;節(jié)日好[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08年01期
7 周榮新;;笙笛隱現(xiàn)白云處[J];云嶺歌聲;2005年04期
8 雨周;;舞彩瀾滄[J];今日民族;2013年03期
9 ;“為醉心于這種音樂的人v|愁”[J];人民音樂;1959年09期
10 ;如何做到不解風情[J];視野;2010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鐘根清 通訊員 張愛微 朱夏華;青田萬阜“稻!钡母幻駥嵺`[N];麗水日報;2016年
2 馬力;心窗綠影[N];中國旅游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衛(wèi)瑋;文化變遷中的拉祜族擺舞藝術功能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8年
本文編號:2720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7204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