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歷史遺忘與國家觀念的重建——透視泰國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國家認同

發(fā)布時間:2019-10-28 18:26
【摘要】:泰國北部的拉祜族遷徙歷史并不長,但對自己曾經的國家和故土的記憶卻很模糊,他們主動"遺忘"了歷史,并通過宗教故事杜撰了"沒有國家"的集體意識。進入泰國定居后,在得到泰國公民證、獲得泰國政府的福利和特殊支持后,新的國家觀念又重新建立起來。對泰國拉祜族在遷徙中去國家認同和重建國家認同過程的分析,揭示了構建國家認同的四個要素:合法性、利益獲得、權力表達和文化包容。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編號:08JZD0023-3) 云南大學“211工程”三期民族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1132022-10003)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錢雪梅;;從認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2 高永久;朱軍;;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3 李增貴;泰國的拉祜族[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嬌;葉興藝;;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團黨校學報;2011年03期

2 樸婷姬;;試論跨國民族的多重認同——以對中國朝鮮族認同研究為中心[J];東疆學刊;2008年03期

3 肖承罡;;論增強中華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現實意義[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4 于春江;;當代社會思潮與青年主流意識形態(tài)研究要略[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5 石維有;;華裔國家認同與泰國1932年立憲革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徐黎麗;孟永強;;多民族村落族群認同的原生特點與現代構建——以甘肅甘南夏河縣桑曲塘村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何瑩;趙永樂;鄭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與反思[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8 鄭嬌;葉興藝;;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薛文婷;;認同建構視野下的《人民日報》女排“五連冠”報道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10 陳自強;;論貴州少數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機制建設[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金柄珉;;試論跨國民族的多重認同——以對中國朝鮮族認同研究為中心[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周建新;黃超;;跨國民族勞務輸出中的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龍井市龍山村S屯朝鮮族勞務輸出韓國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黃巖;;促進國家認同,構建和諧多民族國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麗明;民族聯合途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畢躍光;民族認同、族際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生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柳思思;歷史實踐與規(guī)范生成[D];外交學院;2011年

5 盛義龍;未識別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閃蘭靖;回族基層社區(qū)平衡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羅永輝;中國共產黨少數民族干部教育史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史慧穎;中國西南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民族認同心理與行為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9 葉青;伊斯蘭教與后冷戰(zhàn)時期中東國際關系中的雙重認同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海路;孤島上的清真寺[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吐爾遜阿依·吐拉買提;南疆地區(qū)維吾爾族的中華民族認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梁俊穎;大連地區(qū)朝鮮族與韓國遷移者的民族認同比較[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王靜峰;哈薩克斯坦民族關系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汪源;遼寧下露河鄉(xiāng)朝鮮族身份認同的調查與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汪峰;剛果(金)內戰(zhàn)研究(1996-2003)[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文慧;黔東南州苗族的民族認同現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郭建民;政治學視野下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豐字文;印度民族國家建構困境的根源探析[D];外交學院;2011年

9 范聞霖;當代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蔣大國;當代涼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中民;;從族群與國家認同矛盾看阿拉伯國家的國內沖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2 李禹階;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論華夏社會中民族、國家意識的同一性[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3 郭艷;;試論發(fā)展中國家的雙重認同危機[J];國際論壇;2007年01期

4 郝時遠;對西方學界有關族群(ethnic group)釋義的辨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陳志明,羅左毅;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以馬來西亞為例(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6 張永紅,劉德一;試論族群認同和國族認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劉海濤;;論“族群”建構與“民族國家”認同[J];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劉鴻武;;黑非文化的現代復興與民族國家文化重構[J];歷史教學;1993年10期

9 錢雪梅;;從認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10 王希恩;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晉云;;“金三角”地區(qū)泰國北部毒品形勢調查報告[J];東南亞縱橫;2008年12期

2 納靜安;;泰國北部云南華人的文化認同[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3 王穎春;;美斯樂:泰北“中國村”的現世生活[J];世界博覽;2008年09期

4 王筑生 ,和淵;泰國北部的云南人[J];華夏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5 賀圣達 ,何平;1884——1908年間泰國北部各邦同曼谷王朝的關系[J];東南亞;1984年02期

6 課題組;;“金三角”地區(qū)毒品形勢系列調查報告(三)——泰國北部地區(qū)毒情形勢的調查[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7 梁晉云;;“金三角”地區(qū)泰國北部毒品形勢調查報告[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孫光勇;;我的美斯樂之行[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2年12期

9 何平;泰國北部的云南人[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10 張錦鵬;;歷史遺忘與國家觀念的重建——透視泰國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國家認同[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

本文編號:25531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531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ff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