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研究
本文關鍵詞: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狐突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信仰以山西狐爺山為中心,覆蓋交城、古交、清徐和婁煩四縣。本文結(jié)合民俗學的相關理論,運用田野作業(yè)、文獻研究以及比較研究等方法,仔細梳理了狐突信仰的產(chǎn)生、演變的基本脈絡,深入考察了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對于狐突信仰相關的廟宇、廟會以及儀式的分析,探究了狐突信仰與當?shù)孛癖娚畹幕雨P系,并對狐突信仰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承趨勢進行了預測。 全文分為緒論、主體、結(jié)語三大部分。緒論部分主要闡述了論文選題的目的、意義、學術史回顧、研究方法、資料來源、相關概念以及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環(huán)境。主體部分為四章:第一章是狐突信仰的歷史考察,系統(tǒng)梳理狐突信仰的產(chǎn)生和演變的基本脈絡,主要包括真實的歷史人物、民眾崇拜的神yG,神化的原因等內(nèi)容;第二章是對各狐突廟的歷史、規(guī)制等內(nèi)容進行詳述并加以闡釋;第三章對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廟會、儀式展演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主要分析各地廟會歷史、廟會內(nèi)容及祭祀儀式;第四章是對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關系的考察。主要闡述狐突信仰的相關傳說、靈驗傳聞以及日常祭祀活動中反映的民眾訴求,分析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結(jié)語部分是在總結(jié)全文的基礎上,對現(xiàn)代化語境中狐突信仰的傳承趨勢的思考和預測。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在民眾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其自身具有文化傳承的慣性。盡管如此,它也必然隨著民眾生活的變遷而發(fā)生變化,并不斷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關鍵詞】:狐突信仰 廟會 儀式 民眾生活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C95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緒論8-16
-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9
- 1.2 狐突信仰研究現(xiàn)狀及文獻綜述9-11
- 1.3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11-12
- 1.4 相關概念的界定12-13
- 1.4.1 狐突、“狐神”、“狐爺”、“狐突信仰”12
- 1.4.2 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范圍界定12-13
- 1.5 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的背景13-16
- 2 狐爺山狐突信仰的歷史考察16-22
- 2.1 真實的歷史人物——狐突16-17
- 2.2 從歷史人物狐突到民眾信仰的神yG17-20
- 2.2.1 神靈世界中的狐突17-19
- 2.2.2 狐突神化的原因19-20
- 2.3 狐突的神職功能20-22
- 3 狐爺山狐突信仰的神圣空間——狐神廟22-34
- 3.1 古交狐神廟23-27
- 3.1.1 狐爺山廟宇選址傳說的解讀23-25
- 3.1.2 狐爺山狐爺廟的歷史變遷與廟宇格局25-27
- 3.1.3 古交其它狐神廟27
- 3.2 婁煩靜游鎮(zhèn)下靜游村狐爺廟27-30
- 3.2.1 民眾記憶中的狐爺廟來歷28-29
- 3.2.2 狐爺廟的布局與現(xiàn)狀29-30
- 3.3 清徐狐突廟30-32
- 3.3.1 清徐馬峪鄉(xiāng)狐突廟30-32
- 3.3.2 清徐澗溝村狐神廟32
- 3.4 交城忠惠利應侯廟32-33
- 3.5 小結(jié)33-34
- 4 狐爺山狐突信仰的廟會與儀式展演34-44
- 4.1 廟會的源流34-36
- 4.1.1 狐爺山七月初五廟會34-35
- 4.1.2 交城七月十四狐神廟廟會35
- 4.1.3 婁煩靜游鎮(zhèn)五月初五狐爺廟廟會35-36
- 4.2 廟會的內(nèi)容36-38
- 4.2.1 信眾還愿、許愿36
- 4.2.2 娛樂神與人的戲曲表演36-37
- 4.2.3 物資交流37-38
- 4.3 儀式的集中展演38-43
- 4.3.1 廟會期間的官方祭祀儀式38-41
- 4.3.2 民眾自發(fā)的祈雨、謝雨祭祀儀式41-43
- 4.4 小結(jié)43-44
- 5 狐爺山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44-54
- 5.1 狐突信仰所反映的民眾訴求44-47
- 5.1.1 狐神替民解難的民間傳說44-46
- 5.1.2 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靈驗傳聞46
- 5.1.3 民眾的日常祭祀活動46-47
- 5.1.4 小結(jié)47
- 5.2 狐突信仰與民眾生活的互動關系47-51
- 5.2.1 狐突信仰對民眾生活的影響48
- 5.2.2 民眾生活對狐突信仰傳承和發(fā)展的推動48-51
- 5.3 小結(jié)51-54
- 結(jié)語與反思:現(xiàn)代化語境中狐突信仰的傳承趨勢54-56
- 致謝56-58
- 參考文獻58-62
- 附錄62-7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世瑜;明清時期中國民間寺廟文化初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04期
2 李富華;陳紀昌;王鵬龍;;從陽高青云寺看山西民間狐神信仰的歷史與現(xiàn)狀[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鐵省林;高懿德;;論信仰的功能[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4 吉發(fā)涵;廟會的由來及其發(fā)展演變[J];民俗研究;1994年01期
5 王全寶;費縣龍王堂廟會[J];民俗研究;1994年01期
6 吳真;;民間信仰研究三十年[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7 苑利;華北地區(qū)龍王傳說研究[J];民族藝術;2002年01期
8 苑利,顧軍;從龍王信仰看研究民間信仰的學術價值與意義[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苑利;華北地區(qū)龍王廟配祀神yG考略[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路遙;迪木拉提;姜生;葉濤;金澤;王丁;譚世寶;鄭煒明;李遠國;陳進國;章宏偉;張士閃;鄭筱筠;王育濟;劉平;;民間信仰與中國社會研究的若干學術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N];太原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荷英;民間信仰的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然;傳說、廟會與村落生活[D];山東大學;2006年
3 李莉;閩臺祖師公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沈松柏;吳越民間水神信仰研究[D];溫州大學;2009年
6 陳杰;顏文姜廟會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7 王雨;伍元龍信仰與村落生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博;清代、民國山西清源狐突信仰調(diào)查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9 焦寧;清及民國時期華北地區(qū)祈雨儀式[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山西狐爺山狐突信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4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