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涼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彝學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1SZYTD11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巫達;彝族社會中“爾普”形式的變遷[J];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2 朱建新;彝語“家支”(vi)一詞探源——兼論彝族家支及其觀念的起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S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正發(fā)(阿里瓦薩);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馨;;南侗“鼓樓對歌”文化模式的歷史考察[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劉希;;民間法:一種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犯罪控制的鄉(xiāng)土力量——以云南寧蒗跑馬坪鄉(xiāng)彝族社區(qū)民間禁毒個案為樣本[J];東方法學;2008年05期
3 張邦鋪;;彝族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兼論特有的法律人德古[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2年00期
4 何光群;王清泉;;倫理學視野的彝族傳統(tǒng)禁忌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5 劉之雄;;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變通施行刑法之機制研究——以刑事和解為視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6 粟丹;;酒與鄉(xiāng)土糾紛的解決——貴州省苗侗地區(qū)的法文化考察[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龍大軒;劉玲;;略論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事糾紛及其解決機制[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張殿軍;;刑法變通缺失語境的民族自治地方刑事司法路徑[J];貴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9 賴靜;王友平;;涼山彝族習慣法探析——以普雄地區(qū)習慣法為重點的考察[J];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10 羅邊伍各;;涼山彝族“德古”調解習慣法概述[J];傳承;2012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劍;;論南詔的法律制度[A];民族法學評論(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娟;社會性別視角下鄉(xiāng)村女教師生涯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胥文玲;明清閩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鄧樺;云南文山藍靛瑤“度戒”儀式教育過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井祥貴;納西族學校民族文化傳承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孫穎;從自在到自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正發(fā)(阿里瓦薩);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7 盧德生;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社會教育運行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嚴文強;涼山彝族習慣法的歷史流變[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雷開春;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認同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10 王林敏;民間習慣的司法識別[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俊勇;廣西田林縣平山村木柄瑤銅鼓舞傳承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王大梅;結婚法律制度與少數(shù)民族婚姻習慣法的沖突和平衡[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趙光彬;民間規(guī)則的特性及其趨向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云梅;涼山彝族的民間權威:糾紛解決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鄭麗麗;少數(shù)民族習慣與少數(shù)民族刑事政策[D];煙臺大學;2011年
6 邱翎;“家支”觀念對小涼山彝族地區(qū)村級民主選舉的影響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7 蔣大國;當代涼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8 陳玉梅;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校民族文化傳承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9 羅昊;水西彝族婚姻家庭習慣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10 王雪瑩;論回族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的沖突與契合[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世林;論民族文化傳承的本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劉廣安;對涼山彝族習慣法的初步研究[J];比較法研究;1988年02期
3 東e,
本文編號:2535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3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