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河怒族社會生活中的木文化
發(fā)布時間:2017-03-16 11:02
本文關鍵詞:匹河怒族社會生活中的木文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化是在多種多樣的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其中地理自然環(huán)境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由于我國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中華各民族在對木的使用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事項。 怒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有“怒蘇”(原碧江)、“阿儂(福貢)、“阿怒”(貢山)、“若柔”(蘭坪)等支系,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怒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在對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形成的木文化獨具怒族特色。 在怒族人生活的地方,木已深深滲入到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以木為材料而制作出來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交通用具、娛樂用具和祭祀用品種類繁多;以木作為象征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謠和神話傳說優(yōu)美動人;還有以木作為崇拜對象的巫術宗教事項也較為普遍。怒族人對木制品的使用影響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風俗習慣,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事項。 然而,隨著國家政策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其他制品的器具逐漸進入怒族社會生活中,怒族對于木的使用也越來越少。雖然現(xiàn)在怒族社會中對木的使用已不普遍,但是在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下,當地政府和民族精英們積極將其作為怒族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宣傳和傳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怒族的木文化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遷,這一變遷是不可避免的,如今的木文化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存系于怒族社會中。
【關鍵詞】:怒族 木文化 地方性知識 文化符號 變遷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C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導言11-18
- (一) 人類學視野下的木文化討論11-16
- 1、木器時代與石器時代的論爭12-13
- 2、從某一特定的角度對木文化的研究13-15
- 3、木文化研究中的不足15-16
- (二) 怒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木文化研究16-18
- 一、峽谷中的怒族村寨18-25
- (一)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18-19
- (二) 建制沿革與村落歷史19-21
- 1、老姆登村20
- 2、架究村20-21
- (三) 怒族族源與怒蘇文化21-24
- 1、怒族族源21-22
- 2、怒蘇文化22-24
- (四) 生計方式與經濟生活24-25
- 1、老姆登村25
- 2、架究村25
- 二、地方性知識中的怒族木文化25-49
- (一) 木文化的生成機制26-31
- (二) 木作為怒族歷史記憶的本土性敘述31-35
- (三) 木文化的類型與利用35-49
- 1、木與怒族的物質文化35-41
- 2、木與怒族的制度文化41-44
- 3、木與怒族的精神文化44-49
- 三、怒族木文化的符號意義49-71
- (一) 信仰體系下的怒族木文化49-55
- 1、樹木崇拜50-53
- 2、節(jié)日祭祀53
- 3、占卦祭祀53-55
- (二) 精英建構與民眾認同55-65
- 1、政治精英56-60
- 2、文化精英60-63
- 3、民眾認同63-65
- (三) 作為文化符號的怒族木文化65-71
- 1、世俗生活中怒族木文化的符號意義66-68
- 2、信仰體系下怒族木文化的符號意義68-71
- 四、傳統(tǒng)的留存與現(xiàn)代的變遷71-82
- (一) 現(xiàn)代土壤下木文化的變遷機制71-75
- 1、國家政策的影響71-74
- 2、外來文化的影響74-75
- (二) 怒族木文化的功能變遷——從民間生活到社會展演75-77
- (三) 不同話語體系下對木文化變遷的態(tài)度77-82
- 1、民族精英77-78
- 2、普通民眾78-82
- 結語82-84
- 參考文獻84-87
- 附件一87-89
- 附件二89-95
- 后記9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芳娟;朱z,
本文編號:2516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516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