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什科夫和他的《學術(shù)與人生》
[Abstract]:Dishkov, the most influential ethnic scientist in Russia, was the first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Policy Committe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head of the Ministry of ethnic Affairs. H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ipline of Russian ethnology,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national ethnic policy. His academic experience, as he published in 2008, "academic and Life-an interview with Ethnologists",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viet Union-Russian ethnology discipline.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臧穎;;瓦·阿·季什科夫與俄羅斯公民民族認同觀及社會現(xiàn)實反應[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2期
2 郝時遠;前蘇聯(lián)-俄羅斯民族學理論中的“民族”(этнос)(下)[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3 潘志平;;突破民族問題高度政治化的困局——從讀!ぇ ぜ臼部品虻摹睹褡逭螌W論集》談起[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英;;民族文化的認同與交流融合中的可變性限度——以北魏漢化中鮮卑語命運與遼金時期“漢人”語意變化為例[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郝時遠;對西方學界有關(guān)族群(ethnic group)釋義的辨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潘蛟;“族群”及其相關(guān)概念在西方的流變[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靳一萌;;土默特蒙古族擇偶的現(xiàn)狀與變遷——基于內(nèi)蒙古西部村落的調(diào)查[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02期
5 陳圣鋼;;試論文化民族主義與民族凝聚力[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05期
6 歐軍;;從烏蘭察布地域民俗文化內(nèi)涵和特征透視社會變遷[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陳圣鋼;曾國俊;;對民族和民族凝聚力的再認識及其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1期
8 施援平,張宏莉;論保安族早期的民族過程[J];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9 高永久;秦偉江;;“民族”概念的演變[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徐平;;論道教的宗教特質(zhì)對中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意義[J];民族論壇;2011年2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郝時遠;;對西方學界有關(guān)族群(ethnic group)釋義的辨析[A];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高級論壇2002卷[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2 馮衛(wèi)民;歐洲民族過程與歐洲一體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然;當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動與族際關(guān)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秦中應;當代湘西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傳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張宏;散居回族學校教育的隱性力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臧穎;俄羅斯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7 黃彥震;清代中期索倫部與滿族關(guān)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8 韓剛;中國民族優(yōu)惠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南科敏;壯族民間散文體敘事文學的稻作文化內(nèi)涵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雷艷;從“民族國家”到“公民國家”[D];西南大學;2009年
3 于春江;中國俄羅斯族民族過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南丁;論新時期以來蒙古族作家的“邊界寫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牟世雙;《大俄漢詞典》中學科名稱詞匯的整合考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6 許成林;族群社會工作:新概念的提出與探析[D];云南民族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戎;關(guān)于民族研究的幾個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李慎之;數(shù)量優(yōu)勢下的恐懼——評亨廷頓第三篇關(guān)于文明沖突論的文章[J];太平洋學報;1997年02期
3 塔馬拉·德雷格茲;李有義;;蘇聯(lián)與西方民族學者的一次對話[J];民族譯叢;1979年01期
4 Ю·В·勃羅姆列伊;!ぇた破澛宸;楊允;;民族過程是一項研究課題[J];民族譯叢;1979年02期
5 И·П·查麥梁;劉沖;;民族和民族關(guān)系理論的若干迫切問題[J];民族譯叢;1980年01期
6 А·!ぐ⒓右;湯正方;;社會主義和部族[J];民族譯叢;1980年03期
7 Ю·В·勃羅姆列伊;李一夫;;論歷史文化共同體的基本類型及其發(fā)展趨向[J];民族譯叢;1981年05期
8 湯正方;;《蘇聯(lián)民族學》雜志結(jié)束克留科夫一文的討論發(fā)表《編輯部的話》[J];民族譯叢;1987年03期
9 柴宜弘;鄭信哲;;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J];民族譯叢;1991年01期
10 Ю·!げ祭世;C·B·切什科;白萍;;當前的民族過程——關(guān)于蘇聯(lián)新憲法的討論[J];民族譯叢;199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苞;當前民族學研究工作中的幾個問題[J];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00期
2 王攸琪;;蘇共二十六大和蘇聯(lián)民族學的任務[J];世界民族;1982年05期
3 林耀華;關(guān)于民族學研究的對象和民族社會性質(zhì)的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1981年03期
4 王慶仁;民族學研究與西部大開發(fā)學術(shù)研討會在吉首舉行[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5 鐘坤杰 ,方然;應當注重民族學研究的整體觀照[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6 史云;中國民族學研究會昆明座談會綜述[J];思想戰(zhàn)線;1981年05期
7 向零;民族學研究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J];貴州民族研究;1987年01期
8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J];滿語研究;2007年01期
9 韋楊;;民族學與民族醫(yī)藥研究芻議[J];價值工程;2010年31期
10 吳永清;民族學研究面臨著新題課新要求[J];貴州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周光大;韋光化;;全球化世界中的現(xiàn)代民族學研究價值[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與改善民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欣;;試論民族認同的相對性——以民族學田野調(diào)查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楊桂萍;;進一步開拓中國的民族學和宗教學研究——訪民族學專家宋蜀華先生[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4 張江華;;現(xiàn)實生活中提出的有待解決的問題[A];民族學研究第九輯[C];1990年
5 黃淑娉;;發(fā)展我國的民族學是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需要[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6 吳曙華;;《徐霞客游記》的民族學價值[A];徐霞客研究(第20輯)[C];2010年
7 ;后記[A];中國城市文化與城市生態(tài)[C];1998年
8 趙阿平;;肅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學研究在黑龍江流域文明發(fā)展中的地位[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牛銳;西南民族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吳晉婷;從《九寨風情》的出版引發(fā)的對民族學研究的思考[N];貴州政協(xié)報;2010年
3 實習記者 李楊樂;建設(shè)有西南民族特色的民族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徐黎麗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蘭州大學民族學研究院;非傳統(tǒng)安全視界下的民族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張春海;“用腳做學問”的民族學學者[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李瀾;把我國民族學研究推向新高度[N];光明日報;2008年
7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張海洋;向世界發(fā)出自己的聲音[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李開義;云南民族記憶1949——2009[N];云南日報;2010年
9 李小紅;人類學民族學大會學術(shù)籌備工作會在京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牛銳;蔡元培:研究民族學以終老[N];中國民族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臧穎;俄羅斯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2 陳昱成;中國苗族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祁文壽;卓倉藏族社會歷史文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劉世風;索瑪花的敘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溫文芳;社會轉(zhuǎn)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觀念、行為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李町燦;關(guān)于黑龍江省西北部朝鮮族農(nóng)村歷史的民族學考察[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7 魏志龍;多重情景下的學術(shù)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謝立宏;寧夏固原飲河村回族失地農(nóng)民生活方式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9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馬海壽;當代新疆昌吉地區(qū)回族生計方式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彥婷;底邊社會的創(chuàng)造[D];蘭州大學;2012年
2 田曉卿;芒市西山鄉(xiāng)弄丙村景頗族社會中的董薩[D];云南民族大學;2013年
3 鐘文烘;利益與意義[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李貧;那卡壯族“戒邦”儀式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何良俊;何謂儂人?[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6 劉志娟;白褲瑤“油鍋”組織及其社會功能[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7 陳睿;嘉絨藏族村落人際關(guān)系探析[D];四川大學;2007年
8 牛玉西;畬族與客家的文化互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車正太;朝鮮族醬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10 馬宏;整合與互構(gòu)[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518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45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