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記間”的特質(zhì)內(nèi)涵及文化功能
[Abstract]:As a collective act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ancestors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Ji Jian" prayed to them to protect the village with smooth weather, good grain and prosperous population. The "symbol" of Dong nationality's "memory" culture, whose excellent and reasonable cultural "core" is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ural treasure hous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Dong nationality area.
【作者單位】: 貴州人民武裝學院國防社會系;貴州人民武裝學院教務處;
【分類號】:C95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下)——從文學到音樂到民俗邋[J];民族藝術(shù);2001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志英;黔東南南侗地區(qū)侗族村寨聚落形態(tài)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2年
2 唐洪剛;黔東南侗族民居的地域特質(zhì)與現(xiàn)代啟示[D];重慶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秀;羅康智;;侗族社區(qū)資源傳統(tǒng)利用方式分析——以湖南通道陽爛村為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檑;;多民族兼容的紐帶——讀《走向和諧——岑努村人類學考察》[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周芙蓉;貴州黎平開設侗族文化特長班[N];西部時報;2007年
2 鄧敏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學會副理事長);關(guān)于創(chuàng)辦苗族和侗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研究中心的建議[N];貴州民族報;2007年
3 通訊員 劉各文;民族地區(qū)要高度重視民族文化工作[N];湖南日報;2011年
4 ;以弘揚傳承民族文化為己任[N];中國民族報;2011年
5 顧磊;社會組織創(chuàng)新的盛會[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鄒華鋒;侗族社會保障研究[D];吉首大學;2012年
2 邵曉飛;侗族社區(qū)傳統(tǒng)公益事業(yè)研究[D];吉首大學;2012年
3 楊曾輝;民族文化對不同環(huán)境適應成果的表達[D];吉首大學;2012年
4 闕躍平;民族學視野下的侗族風雨橋[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蘇銀蘭;當代土家族地區(qū)生計方式變遷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6 楊榮帆;影響公共政策執(zhí)行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72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37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