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視閾下民族地區(qū)的國家認同建構
[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concerns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o solv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effectively to provide the mass basis for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China is a multi-ethnic country,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ational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instability, the continued consolid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itutes a number of challenges, has become the main social problems in ethnic areas. To ensure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y adher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perfecting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we can accumulate positive ener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ethnic regions. It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and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ethnic areas.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忠民;;民生的基本涵義及特征[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8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胡錦濤;[N];人民日報;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長雋;胡勁松;;論大學章程制定主體[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湛中樂;高俊杰;;論大學章程在現(xiàn)代大學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小芳;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變遷中的制度低效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7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玉蘭;;關愛弱勢群體:構建民族地區(qū)和諧社會的突破口[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金昱彤;;文化公民權——民族地區(qū)社會整合的新視野[J];西部法學評論;2010年06期
3 楊t$;;凝心聚力 譜寫幸福新篇章——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綜述[J];中國民族;2011年04期
4 李樹燕;;國家建構與跨境民族國家認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的實證研究[J];理論月刊;2011年06期
5 王紀芒;;全球化時代中國朝鮮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以中國某邊疆的朝鮮族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王紀芒;;中國朝鮮族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以中國某邊疆地區(qū)的朝鮮族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年04期
7 奐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民族認同[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張友國;;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和諧何以可能[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田波;張廣才;;民族地區(qū)青年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甘肅理論學刊;2008年05期
10 高永久;朱軍;;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勇;李蘭;崔美瑛;;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民生長效機制問題研究——以延邊州為研究對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2 陳東冬;;倫理學視域下的民生幸福與服務型政府建設[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C];2009年
3 ;堅持黨的領導 加強黨的建設 是促進民族地區(qū)繁榮發(fā)展的根本保證[A];光輝的歷程 寶貴的經驗——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的建設主要成就與經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吳秀榮;蒙錫廷;;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促進民族地區(qū)繁榮興旺[A];水家學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5 高永久;劉庸;;西北民族地區(qū)城市社區(qū)變遷研究[A];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伍海峰;;民族地區(qū)推進電子政務的難點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伍海峰;;民族地區(qū)推進電子政務的難點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鄭保衛(wèi);;序一 壯大傳播·增強團結·促進發(fā)展——我們的使命與責任[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09年刊)[C];2010年
9 李濤;;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例[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10 汪春燕;;宗教問題 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因素[A];改革 求實 創(chuàng)新——青海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何清平;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 解決突出問題[N];重慶日報;2010年
2 本報特約記者 董焰;國是國策最關注 民生民意最關情[N];涼山日報(漢);2010年
3 本報評論員 鐘之重;做好改善民生大文章[N];中國民族報;2011年
4 主持人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王歡;改善發(fā)展條件是重要民生工程[N];四川日報;2011年
5 姜明 江蕓涵 宋開文;這個冬天最重的民生課題[N];西部時報;2008年
6 記者 韋軼柳 實習生 王秋香;著力解決事關民族地區(qū)群眾生產生活的民生問題[N];廣西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團結帶領各族各界為“兩個加快”貢獻力量[N];四川政協(xié)報;2010年
8 記者 陳婷;超六成民生工程項目完成全年目標任務[N];四川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抓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幫助民族地區(qū)加快發(fā)展[N];河北日報;2010年
10 記者 張瑞芳;保障機制和法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N];云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小平;國家政策在民族地區(qū)的波尾效應和紅利現(xiàn)象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2 吳瓊;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民族協(xié)調發(fā)展[D];新疆大學;2010年
3 吳愛華;社會發(fā)展與少數(shù)民族干部培養(yǎng)問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4 時春麗;俄羅斯族民族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李剛;民族地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城市貧困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周汝永;民族地區(qū)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楊然;穿青人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張銀花;民族和諧發(fā)展:理論與實證[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田燁;新中國民族地區(qū)行政區(qū)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杜軍林;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治文化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希蕓;民族地區(qū)社區(qū)文化建設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2 溫美芬;民族地區(qū)城鄉(xiāng)差距對民族關系的影響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黃惠芳;當代中國服務型政府視域下的行政倫理建構[D];南昌大學;2008年
4 卜桂花;民族地區(qū)新農村政治文化建設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黃侃;民族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韓璐;我國民族地區(qū)政府危機管理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李淑紅;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與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楊杰;面向民族地區(qū)的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yè)學位教育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陳勇;試論我國民族地區(qū)行政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10 龍璞;民族地區(qū)縣級政府行政成本精細化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23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22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