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民族利益:構建多民族國家認同的基石

發(fā)布時間:2018-07-03 05:45

  本文選題:國家認同 + 利益; 參考:《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摘要】:民族國家并不完全是想象的共同體,僅僅通過教育和宣傳難以達到構建國家認同的目的。如果民族利益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受到損害,民族的國家認同感就會減弱甚至喪失。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的國家認同構建必須以民族利益作為基石,充分維護各民族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正當利益。
[Abstract]:Nation-state is not an imaginary community,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education and propaganda. If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re not satisfied or damaged, the national identity will be weakened or even lost. 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must take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 foundation stone, fully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分類號】:C95;D6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健一;;現(xiàn)代國家認同與國家權力合法性分析——兼與徐勇教授商榷[J];東南學術;2008年02期

2 青覺,謝廣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根本利益[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3年02期

3 俞祖華;;近代國際視野下基于中華一體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J];人文雜志;2011年01期

4 楊海萍;;新疆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與路徑選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王成兵;;國家認同:當代認同問題研究的新焦點[J];學術論壇;2010年12期

6 羅秉森,莫關耀,楊斌,李春,張斌;云南跨境民族問題與國家安全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7 滕星,張俊豪;試論民族學校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紹紅;民主的路徑: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視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達機制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5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6 鄭曉華;達爾經(jīng)濟民主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歷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龍長安;高力克;;聯(lián)邦制、國家統(tǒng)一與兩種話語之爭——對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論爭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9 喬印偉;;論新加坡民族國家創(chuàng)建的基礎[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10 譚智奇;廖順余;冼平芳;;我國農民話語權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4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5 鄭家昊;;服務型政府建設背景下的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會與公共秩序——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分析框架和政策維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徐艷晴;;健全行政問責制,構建責任型政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勇;李廣斌;;新農村建設下的蘇南農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龍靜云;;民間組織在現(xiàn)代公民社會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10 馮波;;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和途徑[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6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9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何俊;陪審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旋;論中國特色審判方式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體糾紛解決機制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章烽;論司法能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刁銘玉;查爾斯·泰勒現(xiàn)代性理論探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震;;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一種基于歷史哲學的分析與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徐勇;;“回歸國家”與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J];東南學術;2006年04期

3 馬長山;馬克思恩格斯民主契約法律觀的“理論替換”及其實踐反差[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徐勇;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任勇;;從認同的二元性看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趨勢[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6年03期

6 秦宣;論“三個代表”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1年05期

7 陳達云;;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創(chuàng)新初探[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滕星,張俊豪;試論民族學校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9 張汝倫;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認同[J];哲學研究;2001年02期

10 汪信硯;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J];哲學研究;2002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左高山;;政治忠誠與國家認同[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2期

2 杭聰;;國家認同、國家制度建設和國民經(jīng)濟福利——兼與陳曉律教授商榷[J];探索與爭鳴;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戰(zhàn)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華;;動態(tài)匹配·多元認同·雙向建構——再論公民身份與國家認同的關系[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劉森林;;焦慮、中國特性與國家認同[J];現(xiàn)代哲學;2012年01期

6 顏俊儒;;加強我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國家認同建設論綱[J];貴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偉;陳占芳;;影響國家認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徑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國國家認同的歷程與制約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趙海立;;國家認同與族群認同:以馬來西亞為例[J];南洋問題研究;2013年03期

10 吳瑞財;;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挑戰(zhàn)與應對[J];教學與研究;201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踐;;宗教的類型對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饒印莎;;大學生國家認同對其與奧運卷入的影響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應小萍;陳午晴;王兵;王俊秀;楊宜音;;國家認同和體育觀念關系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西北邊疆執(zhí)政安全理念構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南長森;;西北少數(shù)民族新聞傳播市場化運作與國家認同研究[A];第四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6 劉新利;;試論電視與少數(shù)民族國家認同的建構[A];第四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7 李宜強;;對區(qū)域一體化文化認同的研究:以法國與歐盟為例[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8 韋磐石;趙燕;張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及其影響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劉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國家認同與北京奧運會: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學生的回應(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高山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認同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力達;法國:國家認同大討論解決了什么問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馮紹雷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qū)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難以抉擇: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俄羅斯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李禹階 向中銀;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國家認同觀念[N];光明日報;2011年

5 劉力達;法國移民與國家認同部“立與廢”的糾結[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韓震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的國家認同及面臨的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韓震;中國夢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N];北京日報;2013年

9 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王超品 楊榮華;中國夢與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N];云南日報;2014年

10 于福堅;一杯雞尾酒:美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構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皓;軟傳播對國家認同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陳晶;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常軒;湘西進城務工苗族農民的國家認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馬海莉;西藏地區(qū)藏族高中生國家認同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3年

5 曹婭;國家認同影響因素比較分析[D];廈門大學;2014年

6 夏寧波;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變遷中的農民國家認同[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國的政治儀式與國家認同的實現(xiàn)(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8 魏新;中華民族共同利益視角下臺海兩岸國家認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4年

9 李寶林;我國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培養(yǎng)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4年

10 閆苗;云南藏區(qū)藏族的國家認同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926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0926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9b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