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從姓名特征看歸義軍時期河隴吐蕃民眾社會生活——以敦煌文獻為中心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23:45

  本文選題:河隴吐蕃 + 姓名特征 ; 參考:《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吐蕃在河隴統(tǒng)治結束后,部分吐蕃民眾依然散布于河隴地區(qū);敦煌文獻載大量有關吐蕃民眾的信息資料,通過對歸義軍時期以敦煌為中心的吐蕃后裔進行考察,力圖揭示這一時期吐蕃民眾及其后裔的姓名信息與民族融合、職業(yè)特征、佛教信仰等方面的關系,再現(xiàn)河隴吐蕃民眾社會生活的縮影。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ubo rule in Hulong, some of the Tubo people were still scattered in the region. The Dunhuang documents contain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the Tibetan descendants who were centered on Dunhuang during the Rebellion period,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mes and in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heir descendants in this period and their ethnic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Buddhist beliefs, and so on, and to reproduce the epitome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Tibetan people in the River Tubo region.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
【基金】:“晚唐五代河隴吐蕃聚落與社會格局研究——以敦煌文獻為中心”階段性成果,批準號:12YJCZH194
【分類號】:C95;D6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吐蕃居民初探[J];中國藏學;2005年02期

2 湯開建 ,馬明達;對五代宋初河西若干民族問題的探討[J];敦煌學輯刊;1983年00期

3 乜小紅;唐五代敦煌牧羊業(yè)述論[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4 武內(nèi)紹人;楊富學;;后吐蕃時代藏語文在西域河西西夏的行用與影響[J];敦煌研究;2011年05期

5 馮培紅;從敦煌文獻看歸義軍時代的吐谷渾人[J];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張延清;;吐蕃缽闡布考[J];歷史研究;2011年05期

7 陳于柱;;敦煌文書P.T.127《人姓歸屬五音經(jīng)》與歸義軍時期敦煌吐蕃移民社會研究[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8 金瀅坤;敦煌陷蕃年代研究綜述[J];絲綢之路;1997年01期

9 陸離;;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官府牧人[J];西藏研究;2006年04期

10 黃兆宏;;8~9世紀吐蕃入遷河西及其影響[J];西藏研究;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亞萍;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畜牧業(yè)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馮廣宏;;禹生西羌廣柔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4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劉洪強;;“東吳弄珠客”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6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郭淑新;董秀麗;;中華民族的自信意識與憂患意識辯證[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9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10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胡耀飛;;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5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6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jīng)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7 劉滌宇;;街頭文化的空間基礎——歷代《清明上河圖》中街道空間結點與相關生活場景分析[A];《營造》第五輯——第五屆中國建筑史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C];2010年

8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9 王明珂;;中國古代考古驚人發(fā)現(xiàn)的歷史人類學研究[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東亞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10 劉浦江;;正統(tǒng)論下的五代史觀[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方廣嶺;清代直隸方志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楠;;吐蕃職官制度考論[J];中國藏學;1988年02期

2 熊文彬;;兩唐書《吐蕃傳》吐蕃制度補證[J];中國藏學;1989年03期

3 林冠群;唐代吐蕃的僧相體制[J];中國藏學;1998年01期

4 陳于柱;;敦煌藏文本祿命書P.T.127《推十二時人命相屬法》的再研究[J];中國藏學;2009年01期

5 湯開建 ,馬明達;對五代宋初河西若干民族問題的探討[J];敦煌學輯刊;1983年00期

6 陳國燦;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時間問題[J];敦煌學輯刊;1985年01期

7 榮新江;歸義軍及其與周邊民族的關系初探[J];敦煌學輯刊;1986年02期

8 楊銘;通頰考[J];敦煌學輯刊;1987年01期

9 郭鋒;慕容歸盈與瓜沙曹氏[J];敦煌學輯刊;1989年01期

10 邵文實;;尚乞心兒事跡考[J];敦煌學輯刊;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區(qū)的吐蕃居民初探[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三編[C];2005年

2 黃文煥;;河西吐蕃文書中的“缽闡布”[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于柱;區(qū)域社會史視野下的敦煌祿命書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斐弘;;敦煌寫本《S.1344開元戶部格殘卷》探微[J];法學評論;2006年05期

2 樊錦詩;;回眸百年敦煌學 再創(chuàng)千年新輝煌[J];群言;2000年07期

3 王斐弘;;格敕背后的積淀與昭示——以敦煌寫本《開元戶部格殘卷》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敦煌遺書的發(fā)現(xiàn)與流散[J];黨的建設;2010年05期

5 楊秀清;敦煌歷史文化的現(xiàn)代思考[J];人民論壇;2001年07期

6 王春慧;;從敦煌碑銘贊看唐宋賜紫制度[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陳永勝;《后晉開運二年(945)寡婦阿龍地產(chǎn)訴訟案》若干法律問題析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人文學者介紹[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9 朱華榮 ,陳浩然;我國"緊急避險"的法律概念早于歐洲十個世紀——從唐代的一份判文談起[J];法學;1982年09期

10 吳麗娛;;敦煌書儀中的賀官[J];文史知識;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涌泉;;燦爛的敦煌文化——從語言文學的角度談談敦煌文獻的價值[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2 楊森;楊誠;;敦煌文獻所見于闐玉石之東輸[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3 李索;趙君;;敦煌文獻《春秋經(jīng)傳集解》綴合四則[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4 關長龍;曾波;;敦煌韻書斯二○五五之謎[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5 張小孴;;試論敦煌書儀的語料價值[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6 馮培紅;;從敦煌文獻看歸義軍時代的吐谷渾人[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7 董志翹;;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詞語略考[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李索;趙君;;敦煌文獻《春秋經(jīng)傳集解》綴合四則[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全國首屆東周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惠宏;;英藏黑水城文獻Or8212/1343號脈法殘片考——兼論黑水城文獻與敦煌文獻的互串問題[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10 景盛軒;;敦煌寫本《大般涅i鎂分忌灘筟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秘書長 柴劍虹;《敦煌經(jīng)部文獻合集》評介[N];光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王坤寧;中國書店藏敦煌文獻展首次亮相[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3 記者 邢宇皓;百件敦煌文獻期待公眾修復認捐[N];光明日報;2006年

4 林世田;敦煌文獻是修復,還是原樣保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5 記者 高峰 穆東 朱華穎;敦煌文獻今何在?[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6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張涌泉教授;提高敦煌文獻整理研究水平的當務之急[N];光明日報;2000年

7 郝春文;敦煌文獻整理工程親歷記[N];北京日報;2004年

8 記者 粟丹;國圖舉辦敦煌文獻展覽[N];中國文化報;2000年

9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榮新江教授;敦煌文獻整理校錄瑣議[N];光明日報;2000年

10 王啟濤;“吐魯番學”[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嬌;敦煌文獻服飾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杜朝暉;敦煌文獻名物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竇懷永;敦煌文獻避諱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李強;敦煌寫本《|o金》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7 許建平;敦煌經(jīng)籍敘錄[D];蘭州大學;2006年

8 陳菊霞;敦煌翟氏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9 韓鋒;敦煌本儒家文獻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10 趙曉星;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琴;英藏敦煌文獻(S10-S522)量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曹麗萍;敦煌文獻中的唐五代祥瑞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高原;唐代馬球運動考[D];蘭州大學;2006年

4 李拜石;敦煌說唱文學與古代信息傳播[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朱俊鵬;敦煌風水類文書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6 朱悅梅;甘州回鶻與周邊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濤;試探敦煌文獻中的神、仙[D];蘭州大學;2007年

8 任海燕;唐代敦煌吐魯番地區(qū)婦女生育問題試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熊崧策;漢晉敦煌士人學術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許文芳;古代敦煌民眾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757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0757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3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