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社政治體系與國家政治體系之間的互動——以云南邊疆為例
本文選題:民族村社 + 政治體系; 參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民族村社在政治學研究內容里面一直是一個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我國地域遼闊,地區(qū)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特別是云南邊疆地區(qū),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保留了民族的多樣性和民族村社體系的獨特性、獨立性。即使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云南很多民族村社還保留著自己的獨特影響力。在國家正在進行現(xiàn)代化,塑造公民文化的背景之下,如何融合民族村社政治體系的影響,對實現(xiàn)國家政治體系的整合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The ethnic village community has always been a neglected link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Our country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Yunnan border areas, where mountains are high and forests are dense and transportation is inconvenient. It preserves the national diversity and the uniqueness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national village community system. Even in today's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ny ethnic communities in Yunnan still retain their own unique influ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country is modernizing and shaping the citizen cultu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national village community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national village communit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分類號】:C95-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正河;中國牧區(qū)村莊決策權研究——以新疆和甘肅為例[J];管理世界;2004年01期
2 徐維群;中國家族企業(yè)管理信任觀剖析[J];管理現(xiàn)代化;2005年01期
3 楊渝東;兩個苗族村落的權威結構[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4 楊峰;試論我國誠實信用原則的道德基礎——從身份到契約的轉變[J];河北法學;2005年04期
5 張健;壯族村落家族文化及其現(xiàn)代化[J];河池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韋書覺;;方法與問題——以農(nóng)村民事糾紛的分析為例[J];河池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陳緒新;信用理念詮釋與價值建構的生態(tài)學視野[J];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8 樂章,陳璇;城市居民的社會安全網(wǎng)[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9 小田;社會史的“整體性”與“田野工作”[J];江海學刊;2004年03期
10 齊善鴻,樂國林;基于社會資本的突發(fā)事件理論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育琴;中國家族企業(yè)制度變遷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宋曄;校園倫理智慧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兵;家族企業(yè)代際傳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繆仁炳;溫州、關中兩地創(chuàng)業(yè)傾向比較[D];浙江大學;2005年
5 秦琴;當代鄉(xiāng)村社會中的“社會資本”研究[D];上海大學;2005年
6 杜林致;認知歸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異性[D];南開大學;2002年
7 陳紅;知識創(chuàng)新導向的組織知識網(wǎng)絡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8 李游;從無訟到恢復性司法[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王金勝;“新時期”小說的自我認同[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晨;現(xiàn)代人文視野中的鄉(xiāng)土體驗與文學想像[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更強;論替代性的糾紛解決機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陳明義;嬗變的村莊[D];福州大學;2003年
3 趙仁勇;我國家族企業(yè)經(jīng)營者信任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4 吳曉;《搜神記》中的民間文學作品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5 張榮;從理性選擇到感性體驗[D];吉林大學;2004年
6 程艷;侗族傳統(tǒng)建筑及其文化內涵解析[D];重慶大學;2004年
7 陳華;清代江西運漕及其負擔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8 許偉;箐口人居環(huán)境的保護與更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9 陳靜;中西方古代城市極域空間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10 黃忠球;農(nóng)村稅費改革對村民自治影響分析及對策[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德泉;;角色、結構與功能——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治體系分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8年04期
2 周平;論云南少數(shù)民族政治文化[J];思想戰(zhàn)線;1995年05期
3 袁明旭,陳克清;淺析政治文化對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層政治生活的影響[J];思想戰(zhàn)線;2000年03期
4 侯德泉;民族區(qū)域自治概念的三個視角[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3年04期
5 唐賢興,唐豫鵬;社會轉型時期的公共政策:走出短期化的誘惑[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1997年02期
6 劉京希;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政治生態(tài)理論訴求[J];文史哲;2005年02期
7 周平;少數(shù)民族政治參與分析[J];云南社會科學;1997年05期
8 江紹華;政治腐敗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黃建新;;略論社會組織的政治意蘊[J];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10 鄭海;;高素質人才的規(guī)模引進對公務員結構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強;;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公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路[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忠權;;對城市弱勢群體“話語政治”的一種探討——以Z市某街區(qū)廣場毛澤東話語角為例[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市民政局局長 苑里伍;落實十七大精神 為構建和諧衡水做貢獻[N];衡水日報;2008年
2 張許山;領導干部的電話為何令人關注?[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3 整理 朱世欣 耕云;政府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中央黨校黨建專業(yè)博士生、副教授 劉曉根;公民組織:支撐社會和諧的“第三條腿”[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記者 閆慶玲;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 務求實效[N];金昌日報;2008年
6 牛新生;市民政局成立黨委[N];江陰日報;2008年
7 奉清清 沙兆華 通訊員 張甲鳳;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N];湖南日報;2007年
8 唐彬;破除地方壁壘 激發(fā)區(qū)域活力[N];東莞日報;2009年
9 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 胡祖虔;“教育反腐敗”與“反教育腐敗”[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本報評論員 劉敏;積極有序地推進和擴大民主[N];長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承富;當代中國少數(shù)民族村社政治體系變遷[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力東;政治發(fā)展研究的法團主義維度[D];浙江大學;2009年
3 宋佳蔓;我國政府危機管理中的政治動員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亦;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政治生態(tài)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陳梅;政治生態(tài)視野下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3 高松雪;轉型時期我國政府的信任缺失及其對策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宋鵬;我國社區(qū)公民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燕山大學;2008年
5 陳紅;我國少數(shù)民族政治社會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李煥然;我國公共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李昊懿;政治文化視角下的官場潛規(guī)則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8 劉哲;政府公共危機管理:一個公民參與角度的探討[D];蘇州大學;2006年
9 郝海俠;全球化進程中公民與政府的互信與回應[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曉艷;武定山居大村政治文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57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05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