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的內(nèi)亞研究與地緣政治——以民國時期國內(nèi)對拉鐵摩爾及其學說的介紹與評價為例
本文選題:民國時期 + 拉鐵摩爾 ; 參考:《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主要從民國時期國內(nèi)對拉鐵摩爾及其學說的介紹與評價入手,通過對這時期相關報刊對拉鐵摩爾的記載及報道的分析,從小見大,觀察20世紀上半葉內(nèi)亞研究與當時國際地緣政治之間所存在的微妙關系,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對當代內(nèi)亞研究的地緣政治新意義作出某些展望。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attimore and its theory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s and reports of Lattimore in the relevant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this period, By observing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iya study and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makes some prospects for the new geo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Neiya study.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8至20世紀初北部蒙古地區(qū)土地利用方式與游牧經(jīng)濟”(批準號:11CZS05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魏長洪,陳香苓;中亞界定研究概述[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許建英;;拉鐵摩爾對中國新疆的考察與研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3 袁劍;;“內(nèi)陸亞洲”視野下的大邊疆:拉鐵摩爾的實踐路徑——基于一些相關作品的閱讀[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偉;簡論傳統(tǒng)史學的歷史功用觀及其人文主義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肖建新;;梁啟超與錢穆的專門史觀及方法論之比較——以《中國歷史研究法》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肖建新;;宋代的監(jiān)察機制[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4 陳聯(lián)俊;;陳獨秀早期社會思想的現(xiàn)代性研究[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5 朱從兵;;時代與史學流品[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6 程仁保;劉濤;;錢穆的民族文化史觀淺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奐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民族認同[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王達三;中國傳統(tǒng)學術視閾中的歷史與歷史哲學[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劉少虎;;歷代屯墾績效對民國新疆的中華民族認同影響研究[J];保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馮瑤;;從《中國歷史研究法》看錢穆對治史中“通”的強調(diào)[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苗連營;楊會永;;權利空間的拓展——農(nóng)民遷徙自由的憲法學分析[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孫廣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鑒別與運用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郭淵;;海外華人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敦琴;;張謇成敗辯證觀[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史金波;李進增;王效軍;羅豐;孫昌盛;彭金章;俄軍;楊福;胡愛玲;蘇東;索秀芬;李少兵;孫福喜;趙斌;杜建錄;馬升林;賀吉德;;中國藏西夏文獻綜述[A];西夏學(第二輯)[C];2007年
6 何軒;;儒家傳統(tǒng)經(jīng)濟倫理思想的現(xiàn)代檢驗——關于中庸理性與儒商精神的探索性實證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創(chuàng)業(yè)與中小企業(yè)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王銘銘;;民族地區(qū)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與課題[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8 袁劍;;清代中國的“邊疆性”及其現(xiàn)代意義[A];邊疆發(fā)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fā)展理念卷[C];2010年
9 徐新建;;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A];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09卷[C];2009年
10 王加豐;;近代以來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七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4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華;《洪范》與先秦思想[D];吉林大學;2011年
7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8 李理;從合作社性質(zhì)的民營報紙到共產(chǎn)黨的黨報[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杜波;五四文學期刊的現(xiàn)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常倩;商周至魏晉南北朝羌人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黎黎;清代婦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學;2010年
4 覃健;地方敘事中的歷史記憶與民族認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馬德權;夏燮《明通鑒》論贊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侯守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角色扮演游戲中的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7 韓毅勇;蔡尚思學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牛宣巖;阮元的歷史文獻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永亮;錢穆的中國史觀[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張坤;東天山地區(qū)第二類早期游牧文化墓葬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梁元生;學者、政客與“間諜”:拉鐵摩爾(1900-1989)[J];民國檔案;1994年02期
2 陳君靜;拉鐵摩爾和他的中國問題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張世明;;拉鐵摩爾及其相互邊疆理論[J];史林;2011年06期
4 張友庭;;民族與歷史——讀拉鐵摩爾和他的《中國的亞洲內(nèi)陸邊疆》[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5 D·西諾爾;喻融融;;什么是中亞[J];民族譯叢;1986年01期
6 黃達遠;;邊疆、民族與國家:對拉鐵摩爾“中國邊疆觀”的思考[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7 許建英;;拉鐵摩爾對中國新疆的考察與研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曄;試評拉鐵摩爾的中國邊疆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興吉;王裕秋;;論民國時期海南島黎族社會所受到的沖擊及影響[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王田;;民國時期理番四土、五屯之社會文化研究與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駱曦;;民國時期華僑與地方政治關系探析——以泉州為例[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賈秀慧;;民國時期新疆的公務員制度建設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5 馬威;;民國時期民族識別與分類的知識源流[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6 王曉霞;;從《月華》看民國時期回族知識群體的國家意識[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論點摘編[J];中國西藏(中文版);2009年06期
8 朱映占;;民國時期民族研究中的焦點問題[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陶水木;;慈善史研究領域的一朵奇葩——讀孫善根《民國時期寧波慈善事業(yè)研究(1912—1936)》[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陳崢;黃馨瑩;;民國時期瑤族民間“會”制種類探略[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欣;;馬長壽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2 葉少玲;;客家人與云南[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馬宗保;;產(chǎn)業(yè)多樣性與村莊經(jīng)濟發(fā)展——單家集回族村田野報告[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虎有澤;;試析張家川回族的傳統(tǒng)文化[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曾現(xiàn)江;;十八土司:嘉絨族群空間的想象與建構[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焦?jié)櫭麇迕辖?近代遼寧慈善事業(yè)如何籌措經(jīng)費[N];遼寧日報;2008年
2 孫啟軍;聚焦民族熱點問題 關注邊疆民族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11年
3 洪振快;駐京辦不一定就是壞制度[N];南方周末;2010年
4 記者 陳慧 余兆宇;“百年僑團”生生不息[N];中山日報;2006年
5 張鳴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官員選任考試制度[N];南方周末;2007年
6 賈林男;民間慈善組織期待早日“松綁”[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7 賈林男;草根慈善組織:在恢復和摸索中前行[N];中國社會報;2007年
8 左瑋娜;老地名重生:激活封存的記憶[N];中國社會報;2007年
9 通訊員 李宇超邋蔡巍 記者 孫占穩(wěn);億元捐款助力勝芳文化古鎮(zhèn)重建[N];河北日報;2008年
10 張世輝邋高占福;牛街——一曲祥和的樂章[N];中國民族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虹波;1912-1931年間東北災荒的社會應對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2 魯克亮;政治腐敗、認同危機與政府應對[D];四川大學;2007年
3 姜剛;軍閥時代—清末民國新疆的政治變遷[D];蘭州大學;2012年
4 文志勇;民國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磊;清代民國時期甘青藏區(qū)回商、市場與族際互動[D];蘭州大學;2013年
6 馮靜;中間團體在現(xiàn)代國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靳曉芳;張家川回族行店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劉有安;20世紀遷入寧夏的漢族移民社會文化適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呂濤;民國時期青田華僑群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李占樂;現(xiàn)代城市社會福利事業(yè)的興起、變遷與模式轉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文利;民國時期東南亞華僑華人社團文化傳播初探[D];延安大學;2009年
2 孫強強;民國工賑研究(1912-1937)[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韓荃;河北地區(qū)救災食品研究(1912-1966)[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曉沛;民國中山華僑社團與“海外同志社”[D];暨南大學;2008年
5 崔明;少數(shù)民族民間組織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6 史菁;民國時期西安基督教社會公益活動述論[D];西北大學;2012年
7 何康平;中國提高行政效率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的歷程[D];湖南大學;2005年
8 趙瑩瑩;上海慈善教育事業(yè)研究(1912-1937)[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孔娜;當前我國鄉(xiāng)鎮(zhèn)政府職能定位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10 王振娜;近代濟南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1840-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43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94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