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宗教信仰之關(guān)系——以磽磧藏族鄉(xiāng)為例
本文選題:藏族 + 宗教文化。 參考:《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傳統(tǒng)觀念認為,"發(fā)展"與"宗教信仰"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宗教信仰之間更是無法建立某種關(guān)聯(lián),宗教信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間只能是對立的、排斥的關(guān)系。但是,通過對四川磽磧藏族鄉(xiāng)在"集體化以前"、"集體化期間"、"集體化以后"三個時間段宗教信仰與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關(guān)系的考察,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卻并非如傳統(tǒng)所想象的那樣: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尤其是藏族聚居的地區(qū),宗教信仰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理性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按照"天人合一"藏傳佛教生存理念整合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現(xiàn)代社會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本之一。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oncept holds that there is an insurmountable ga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religious belie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ligious belief can not be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elief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only be antagonistic and exclusive. But, through the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collectivization" in Sichuan Afte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elief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ree periods of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not as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in the minority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Tibetan areas, religious belief is a rational existence of a cultural form, and in some degree the "harmony of heaven and ma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Tibetan Buddhism survival. Integ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dern society.
【作者單位】: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社會工作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9重大項目“促進民族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編號;09&ZD010)階段成果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社工人才培養(yǎng)基地”項目資助,“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雙支計劃”項目資助
【分類號】:C9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聚云;;增強我國體育社會科學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強;從“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審視馬克斯·韋伯的法律社會學[D];吉林大學;2006年
2 胡春光;學校生活中的規(guī)訓與抗拒[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羅英豪;社會建構(gòu)論視角下的城市社區(qū)建設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敏;城市家庭少兒社會情感忽視問題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張猛;中國法治路徑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4 趙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科層制與生活世界的沖突[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5 劉娜;私營企業(yè)發(fā)展與村落生活方式變遷[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茜;皮埃爾·布爾迪厄?qū)Ξ敶鞣叫挛幕返挠绊懗跆絒D];浙江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澤洪;洪雅瓦屋山道教與蜀中少數(shù)民族[J];宗教學研究;2000年03期
2 石碩;川西藏區(qū)的民間宗教形式[J];宗教學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建榮;;進一步推動宗教文化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服務[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田云剛;;農(nóng)村宗教文化的存在與變遷——對晉城市金村鎮(zhèn)宗教文化的考察[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3 唐文峰,陳德榮;挖掘和弘揚宗教文化中的積極因素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鄧宏烈;;國內(nèi)外羌族宗教文化研究評述[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何虎生;;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馬惠蘭;;西部地區(qū)宗教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以寧夏高校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7 陳玉文;少數(shù)民族宗教文化論[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94年06期
8 敏賢良;當代中國宗教文化定位的思考[J];中國宗教;2003年07期
9 鐘義凡;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三個文明相適應——從新世紀新階段宗教發(fā)展的現(xiàn)狀、特點談宗教的任務[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10 陳元中;;把握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契合點[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梁莉莉;;“卡力崗”回族群眾生活方式及其現(xiàn)代變遷——德恒隆一村的實地調(diào)查[A];文化多樣性與當代世界[C];2006年
2 宮玉寬;;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族認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常川;高原遍開和諧花[N];西藏日報;2010年
2 屈明光;“解學科技難”工程惠及云南藏族聚居區(qū)30萬群眾[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楊大正 趙洪杰 陳楓 后方聯(lián)動記者 張迪 實習生 葉舒婧;記憶不會遺忘讓我們一起祈福![N];南方日報;2010年
4 張志軍 傅文豪;藏漢情濃一家親[N];西藏日報;2010年
5 蕭然;讓智力援藏遍地開花[N];西藏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蔣翠蓮 王夢敏 毛娜;曾經(jīng)的歲月[N];西藏日報(漢);2011年
7 江山邋史照棟;愛灑“世界屋脊”[N];人民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施虹;好口碑,留在珠峰腳下[N];黑龍江日報;2010年
9 楊維漢 丁可寧 金鑫;喜看雪域綻新顏[N];人民日報;2009年
10 廣東省第五批援藏干部 鄭新俊;匆匆難舍[N];林芝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賀彥鳳;當代中國宗教問題的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冬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教觀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3 白建靈;從宗教的認同性和別異性探討甘寧青地區(qū)民族社會的歷史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吳之清;貝葉上的傣族文明[D];四川大學;2006年
5 駱桂花;甘青寧回族女性傳統(tǒng)社會與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內(nèi)瑪才讓;略論藏族傳統(tǒng)禁忌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史馬廣_g;民主政治與民本行政[D];河南大學;2007年
3 張福慧;安多藏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徐占元;宗教因素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影響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5 張婕;家園何謂?[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譚茜;論康定城的漢藏民族關(guān)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邵沁妍;論宗教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8 王明興;新時期黨的宗教政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gòu)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于濤;論宗教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D];延邊大學;2007年
10 黃修建;宗教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175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81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