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進(jìn)入越南的時間及其分布
本文選題:瑤族 + 越南; 參考:《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3年01期
【摘要】:越南是除中國之外瑤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國家,據(jù)1999年越南第三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越南有瑤族620538人。世界各國的瑤族都是從中國遷徙去的,而且大部分瑤族是從中國進(jìn)入越南后才遷徙到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但瑤族什么時候從中國進(jìn)入越南,中國與越南的正史及地方志都沒有記載,中越兩國學(xué)術(shù)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從瑤族信歌、祖圖等民間文獻(xiàn)切入,展開探討,認(rèn)為瑤族進(jìn)入越南的時間是明代初年。同時,歷史上瑤族遷入越南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從明代初年起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直不斷有瑤族遷入越南。由于瑤族各支系進(jìn)入越南的時間先后不同,所以,在越南,不同的歷史時期,瑤族的分布有所不同。
[Abstract]:Vietnam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Yao nationality except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ird census of Vietnam in 1999, there are 620538 Yao people in Vietnam.All the Yao nationalities in the world migrate from China, and most of them migrate to Southeast Asia and Europe and America after entering Vietnam from China.However, the history and local chronicles of China and Vietnam have not been recorded when the Yao nationality entered Vietnam from China,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hina and Vietnam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Based on the folk literature of the Yao nationality, such as the folk songs and ancestral pic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Yao nationality entered Vietn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At the same ti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Yao nationality moving to Vietnam is a long-term continuous proces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until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has been a continuous migration of Yao to Vietnam.Due to the different time of each branch of Yao nationality entering Vietnam, the distribution of Yao nationality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of Vietnam.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xué)瑤學(xué)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11BMZ017) 中國廣西民族大學(xué)與越南社會科學(xué)院社會學(xué)研究所、越南老街省文化體育旅游廳科研合作項目 中國南方與東南亞民族研究特聘專家崗項目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玉時階;;明清時期瑤族向西南邊疆及越南、老撾的遷徙[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饒宏泉;;量詞的性質(zhì)和數(shù)量表達(dá)的核心——語序類型學(xué)的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01期
2 王希輝;黃金;;越南華僑與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運動[J];八桂僑刊;2006年04期
3 向大有;;清代廣西向國外移民三大板塊背景要素的比較研究(上篇)[J];八桂僑刊;2010年01期
4 向大有;;清代廣西向國外移民三大板塊背景要素的比較研究(下篇)[J];八桂僑刊;2010年02期
5 高其才;;瑤族習(xí)慣法特點初探[J];比較法研究;2006年03期
6 劉啟強;陳崢;;近代廣西鄉(xiāng)村民間借貸利率結(jié)構(gòu)特點分析[J];滄桑;2011年04期
7 徐南洲 ,徐曉晴;試論巴、越關(guān)系[J];重慶師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3期
8 吳長安;;從“就”類副詞看“副+名”的表達(dá)功能[J];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05期
9 顏潔;;略述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史中的幾個重要方面[J];東南亞縱橫;2010年01期
10 梁遠(yuǎn);;越南竹文化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羅樹杰;;關(guān)于中華民族構(gòu)成的思考[A];中華民族認(rèn)同與認(rèn)同中華民族——人類學(xué)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學(xué)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董強;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跨界民族關(guān)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3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習(xí)慣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4 盛義龍;未識別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謝建猷;廣西平話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丁崇明;昆明方言語法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7 吳小奕;跨境壯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5年
8 蔣穎;漢藏語系名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6年
9 彭巧紅;中越歷代疆界變遷與中法越南勘界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6年
10 聞靜;漢藏語系“的”字結(jié)構(gòu)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江苗;馬山壯語“形容詞+NP”結(jié)構(gòu)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2 廖紅標(biāo);明清時期廣西對外交通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3 蘭春;南丹白褲瑤拉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4 盤金貴;邊境瑤族村寨經(jīng)濟(jì)社會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5 韋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6 孟振興;大瑤山盤瑤木薯酒工藝的科技人類學(xué)考察[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0年
7 楊艷;湖南科技學(xué)院音樂專業(yè)開設(shè)瑤族音樂教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8 李玲莉;瑤族勉語江華(金源)方言調(diào)查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11年
9 李志芬;貴州省望謨縣油邁村瑤族語言使用調(diào)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10 李照宇;茶山瑤治盜習(xí)慣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11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趣英;林小宇;;溪河流水[J];八桂僑刊;2009年03期
2 方輝;越南華僑問題概述[J];東南亞研究;1981年03期
3 喬文;儂族華人[J];八桂僑刊;1992年01期
4 朱海,許志生;華人移居越南的各個時期及特點[J];八桂僑刊;1993年01期
5 許志生;越南的華人社區(qū)[J];八桂僑刊;1993年02期
6 黃國安;越南華僑對祖國抗日戰(zhàn)爭的支援[J];八桂僑刊;1987年01期
7 利奧內(nèi)爾·韋隆,楊保筠;1975至1979年間的越南華人[J];八桂僑刊;1989年01期
8 薛慧;司馬義·艾買提會見越南政府宗教委員會代表團(tuán)[J];中國宗教;1996年03期
9 戴可來,于向東;蔡廷蘭《海南雜著》中所記越南華僑華人[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7年01期
10 李曉林 ,施莉文;江西的越南少數(shù)民族僑胞[J];中國民族;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和曼;;試論少數(shù)民族華人的若干特點[A];“東南亞民族關(guān)系”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王秉捚;;序[A];布依學(xué)研究——貴州省布依學(xué)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海敏邋韓喬;越南高官認(rèn)為中國抗震救災(zāi)果斷高效[N];人民日報;2008年
2 來建強;讓歸難僑生活得像樣,政府幫忙建房[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3 記者 謝宗惠;我國最大國際救助行動取得巨大成功[N];中國水運報;2006年
4 ;黃菊副總理賀信[N];中國水運報;2006年
5 鄧建華 溫一凡;越南漁船西沙海域沉沒[N];海南日報;2006年
6 新華社記者 林紅梅;危急時刻顯身手[N];人民日報;2006年
7 記者 陳媚邋李麗莉 王年紅 實習(xí)生 張凡;市領(lǐng)導(dǎo)慰問特困歸僑僑眷[N];南寧日報;2008年
8 郭蘇娟;林麗華:在澳洲主流社會發(fā)出華人聲音[N];中國婦女報;2007年
9 岳建國;為什么不向自己學(xué)習(xí)[N];今日信息報;2006年
10 閩江;海外的“海南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李云霞;錫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2 張勝冰;西南氐羌民族審美觀念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04年
3 欒愛峰;地緣政治視角下我國西北跨界民族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黃禎禎;重構(gòu)家園[D];廈門大學(xué);2008年
2 屈衛(wèi)丹;廣西中越邊境瑤族難民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08年
3 杜樹海;祖先記憶與邊疆建構(gòu)[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4 解桂海;新時期中越兩國廉政建設(shè)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08年
5 李先進(jìn);儂峒:布傣鄉(xiāng)村生活的文化再現(xiàn)[D];廣西民族大學(xué);2009年
6 溫呈祥;在世俗與宗教之間—知識分子徐松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768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6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