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類學與“古史新辨”——以鄭振鐸《湯禱篇》為中心
本文選題:鄭振鐸 切入點:湯禱篇 出處:《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摘要】:針對顧頡剛等的"疑古辨?zhèn)?活動,鄭振鐸提出"古史新辨"的設想。發(fā)表于1933年的《湯禱篇》一文,便是這種設想的體現。在此文中,鄭振鐸借助文化人類學理論,對載錄于中國古籍中的商湯祈雨傳說進行了還原。今天看來,《湯禱篇》雖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其運用異文化資料研究上古傳說的方法,依然有積極意義。20世紀80年代后國內興起的文學人類學研究潮流,便是對這種方法的隔代傳承。
[Abstract]:In view of Gu Jiegang's "suspect ancient false" activity, Zheng Zhendu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new differentiation of ancient history".This vision is embodied in the article, "Soul Prayer", published in 1933.In this article, Zheng Zhenduo, 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ory, restores the legend of "Shang Tang praying for rain"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Today, although there is something open to question, the method of studying ancient legends by using different cultural materials still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e trend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since the 1980s.This is the method of passing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作者單位】: 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0世紀前期中國文學人類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4JK1589)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啟敏;;論《新序》、《說苑》材料加工的特點——以引《詩》為例[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李巖;;歷史上對大禹形象的認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李燕;周志兵;;《中國小說史略》之今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8期
4 郭鐵娜;;楚文化河伯與古希臘文化狄奧尼索斯的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5 劉全志;;論孔門“七十子”之稱的由來和流變[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王天峰;;保定:五帝時代的歷史舞臺[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楊玉珍;外來影響與鄭振鐸的文學史觀[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8 王次梅;《史記》傳記人物悲劇論略[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9 王允亮;;漢魏六朝江海賦考論[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10 徐廣才;;《天問》“死則又育”、“后帝不若”再釋[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開泰;;從《管子》研究看郭沫若對新史學的貢獻[A];郭沫若史學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2 黃人二;;《論語·雍也》篇“齊一變至於魯”章與上博藏簡《子羔》之編聯問題[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3 林樂昌;;張載禮學論綱[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朱玲;趙京生;;《內經》針灸概念術語的文化詮釋[A];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yè)委員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黃海烈;;試論顧頡剛“古史層累說”[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6 黃海烈;;中國近代考古學興起的歷史動因與學術淵源[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7 李長林;;歐洲文藝復興文化在中國的傳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8 楾春峰;;《周禮正義》(地官)點校商枕[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十一輯)[C];2013年
9 田百慧;;論管子思想對實現中國夢的時代價值[A];2014第九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4年
10 張瀚池;;試論《管子》的山林資源管理思想[A];2014第九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梅;另一種現代性訴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偉;索倫鄂溫克宗教信仰:儀式、象征與解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峻;鄭振鐸與瞿秋白的深厚情誼[J];福建黨史月刊;2003年09期
2 凌其成;嘔心瀝血 枵腹從公——國家第一任文物局局長鄭振鐸[J];民主;2005年02期
3 冒懷谷;;一介書生鄭振鐸[J];民主;2006年10期
4 施曉宇;;藏書大家鄭振鐸[J];政協天地;2013年07期
5 王銘珍;鄭振鐸軼事[J];上海消防;1996年01期
6 劉作忠;同志會的壯舉——鄭振鐸搜藏、搶救古籍軼聞[J];黨史縱橫;1997年02期
7 王書聲;鄭振鐸的文人觀[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1999年10期
8 陳芬;鄭振鐸:中國新文學的開拓者[J];福建黨史月刊;2000年05期
9 張錫金;鄭振鐸在1958年[J];縱橫;2005年07期
10 羅銀勝;;“書癡”鄭振鐸[J];民主與科學;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論交四十年 同志加兄弟——論茅盾與鄭振鐸[A];茅盾研究(第七輯)[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保生;一代杰出的學者——鄭振鐸[N];光明日報;2000年
2 魯迅博物館 陳漱渝;鄭振鐸的文博思想[N];人民政協報;2008年
3 商金林;鄭振鐸 文化人的真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4 王偉瀛;愛國藏書家鄭振鐸[N];中國老年報;2000年
5 記者 梁文;系列活動紀念鄭振鐸誕辰110周年[N];中國文化報;2008年
6 陳福康 上海外國語大學;略論鄭振鐸的學術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陳?;《鄭振鐸傳》的出版風波[N];文匯報;2013年
8 劉妮麗;鄭振鐸:40年藏書7700余種[N];北京商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傅小平;上海紀念鄭振鐸誕辰一百一十周年[N];文學報;2008年
10 記者 高艷鴿;回顧鄭振鐸對現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杰出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惠萍;翻譯家鄭振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江娜;1930年代的鄭振鐸和他的多重文化空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文娟;鄭振鐸的兒童文學教育觀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段金燕;鄭振鐸文學翻譯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5 王小燕;鄭振鐸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林銀煥;現代性視野中的鄭振鐸文學思想初探[D];廈門大學;2009年
7 呂文浩;鄭振鐸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蘇杭;鄭振鐸的文學史理論及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林超;論鄭振鐸的文學史觀[D];揚州大學;2004年
10 楊yN;鄭振鐸翻譯理論及實踐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288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72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