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知識精英的困境分析——以維吾爾族知識精英為例
本文選題:知識精英 切入點:現代化 出處:《寧夏社會科學》2015年01期
【摘要】:知識精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的代表,他們的行為、思想和價值觀,往往代表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新疆自2009年"7·5"事件后,暴力恐怖事件時常發(fā)生,對新疆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宗教極端思想在維吾爾族社會不斷滲透,企圖分裂維吾爾族社會。維吾爾族社會面臨著轉型的關鍵時期,即是適應現代化,還是被宗教極端勢力"綁架"?此時,正是需要維吾爾族知識精英通過他們的豐富知識和較高的社會威望,引導民眾接受真正的宗教信條,正視他們在現代化面前的差距。然而維吾爾族知識精英卻選擇了"沉默"。事實上,不僅維吾爾族民眾面臨著生存困境,維吾爾族知識精英也受到巨大的內部和外部的壓力,處在各種身份認同和文化選擇的矛盾之中。如何使他們走出困境,發(fā)揮知識精英的引領作用,是維護國家穩(wěn)定和促進新疆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所在。
[Abstract]:The intellectual elit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ne moral character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Their behavior, thought and value often represent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his country and nation.Since the July 5 incident in Xinjiang in 2009, violent and terrorist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which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The religious extremist thought permeates the Uygur society unceasingly, attempts to divide the Uygur society.Uyghur society is facing a crucial period of transition, that is, to adapt to modernization or to be "kidnapped" by religious extremist forces.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Uyghur intellectual elite to lead the people to accept the true religious creed and face up to the gap between them in the face of modernization through their rich knowledge and high social prestige.But the Uyghur intellectual elite chose silence.In fact, not only the Uygur people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survival, but also the Uygur intellectual elite is under great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ssure, and is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various identities and cultural choices.How to make them out of the dilemma and give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knowledge elite is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Xinjiang.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C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方清云;;少數民族文化重構中的精英意識與民族認同——以當代畬族文化重構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2 高永久;柳建文;;民族政治精英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寇國慶;薩義德論知識分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汪楊;“飄”年代的女性物語——對林白小說的再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陳占彪;;王的諍臣——胡適論知識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4 郭丹;;漂泊在失憶之城里的“外省人”——從“外省人”的寫作身份比較朱天心、林白的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閻敏;;想象的真實——簡談“豐收成災”小說的現實主義的真實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張嫻;;身份定位、性別意識與自我奔突——談丁玲《在醫(yī)院中》的創(chuàng)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姜會永;;行走在“邊緣”——30年代林庚自由詩內容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吳國杰;;流亡知識分子的個人文化傾向——亨利·詹姆斯和詹姆斯·喬伊斯對比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張雋;;身份的焦慮——處于邊緣的《青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李冠華;何妍;;虛構與現實——略薩小說詩學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勇;;從知識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眾媒介在文化轉型中的作用[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梁迎春;;論魯迅雜文中的理解訴求[A];魯迅與“左聯”——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勇;;學者上電視與知識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講壇》為例[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4 林鐵;;媒介知識分子:公共性與議程設置[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白草;;張承志視野中的魯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丁國旗;;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國化的理論思考[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7 陳占彪;;論知識分子的專業(yè)性與公共性[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8 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體”——改革開放30年流亡電影的中產階層意識[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9 倪稼民;郝宇青;;從建構到失語——社會變遷中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黃知偉;;儒家理想人格對構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理論的借鑒意義[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莉莎;王爾德人文主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軍府;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曉輝;“美國公眾的良心”[D];湘潭大學;2010年
3 孫瀟雨;社會轉型期知識分子的突圍和迷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冉;靈魂的叩問與救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6 吳凝眉;危機與拯救:戴維·洛奇的小說主題[D];南昌大學;2010年
7 謝春平;懲罰與拯救[D];南昌大學;2010年
8 陳海紅;論薩義德的文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佩;王蒙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惠;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永久;柳建文;;民族政治精英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楊筑慧;;民族精英與社會改革——以西雙版納傣族地區(qū)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沈毅;;畬族彩帶藝術和藍延蘭[J];浙江工藝美術;2000年Z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虎;;和諧語境下知識精英的角色重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于建嶸;;焦點一 知識精英又現貧困現象分析[J];人民論壇;2010年01期
3 張萍;;知識精英在非政府組織中的角色重構[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謝泳;;1949年后知識精英與國家的關系——從院士到學部委員[J];開放時代;2005年06期
5 ;管理知識精英要放棄“使用權力”[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李濤;;20世紀30年代江南新型知識精英與鄉(xiāng)村改造——基于蕭山湘湖區(qū)域的樣本分析[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年04期
7 肖來付;;達則濟億兆,,窮亦濟毫厘[J];中國社會導刊;2007年2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南開大學 寧稼雨;知識精英的分類[N];社會科學報;2006年
2 何小手;知識精英如何避免淪為“磚家”[N];太原日報;2013年
3 夢 飛 (遼寧);對高校教師“一升一降”的解讀[N];中國商報;2005年
4 廣西 張鯤翼;高校應對博導英年早逝負責[N];中國信息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王育楠;知識精英升級品牌品位[N];中國紡織報;2005年
6 毛建國;你也可以請民工吃頓飯[N];揚州日報;2012年
7 艾瑞予 書評人;近代歐洲崛起有賴于對知識精英的尊重[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8 劉暢;知識精英開啟靈心慧眼[N];中國郵政報;2002年
本文編號:1691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1691071.html